1. 寡毛綱
(1)主要特征
體圓柱狀,具節間溝。體壁由角質膜、單層柱狀上皮,肌肉和單層體腔上皮構成。具黏液細胞、蛋白細胞等腺細胞。上皮內陷形成剛毛囊,囊底部形成細胞分泌幾丁質形成剛毛。每體節的剛毛數目、位置和排列方式因物種而異,剛毛多、環狀排列為環生。只有4對為對生,或成束。口前葉下方和圍口節腹面有口。砂囊后狹長多腺體的胃前部有胃腺。第14體節后屬中腸,具盲道,身體末節為無消化機能的直腸,屬后腸。閉管式循環尚未分化出動脈、靜脈。次生體腔內充滿體腔液,含多種體腔細胞。索式神經連。感覺細胞集聚形成感覺器,基部與神經纖維相連。水生寡毛類有結構簡單、色素杯狀眼。陸生穴居種類無眼。口腔感覺器有嗅覺和味覺功能,能辨別失誤。體表有分散的感覺細胞、感覺乳突及感光細胞。
蚯蚓腹側體表具有較多感覺乳突,感覺地面振動。雌雄同體,生殖系統簡明或復雜,交配受精,直接發育。
(2)分類
根據生殖腺,環帶及剛毛等結構將寡毛類分為3個目:
①帶絲蚓目 每體節4對剛毛,精巢一對,雄性生殖孔在精巢體節,卵巢1-2對,環帶薄,包括雄性及雌性生殖孔,如帶絲蚓,淡水生活,僅帶絲蚓一科。
②顫蚓目 剛毛4束成發狀,每束超過兩根,精巢、卵巢各一對,位于相鄰體節內,雄性生殖孔位于精巢體節的后相鄰體節或前相鄰體節上,環帶薄,包括雄性及雌性生殖孔,淡水、海水生活。顫蚓亞目如顫毛蚓、水絲蚓、仙女蟲、尾盤蟲等;線蚓亞目如白絲蚓。
③單向蚓目 兩對精巢體節后為兩對卵巢體節,有的僅一對精巢,或僅一對卵巢、或兩者均一對,雄性生殖孔在精巢后一個或幾個體節上。單向蚓亞目如單向蚓;鏈位蚓亞木如鏈胃蚓、杜拉蚓等;正蚓亞目如正蚓、愛勝蚓、異唇蚓、環毛蚓等。
2. 多毛綱
(1)主要特征
體節多,由口前節和圍口節構成鮮明頭部,感官發達。軀干兩側具雙葉型疣足,是體壁突出的雙層結構,每體節一對,與體壁間無關節;典型疣足分成具備須的背肢和具腹須的腹肢,密布微血管網,其上有成束剛毛,故疣足的劃動可游泳,進行氣體交換。消化管直管狀,圍口節具圍口觸手,吻可翻出,前端有一對顎。具食道腺。體壁突起形成不同類型的鰓。背血管接受疣足、體壁血管和腸血管 、腎血管的血液;腹血管經環血管或血管叢與背血管相連,發出分支到疣足、體壁、腎和腸道,末端形成毛細血管。
具有不同類型的眼、項器和平衡囊,體表具纖毛感受器,頭區,疣足還具有分散的感覺細胞。雌雄異體 ,不固定的生殖腺來自體腔膜,體壁破裂釋出性細胞,變態發育。
(2)分類
①游走目 自由游泳生活,同律分節,每體節一對疣足。如沙蠶、巢沙蠶、鱗沙蠶等。
②隱居目 常棲管穴生活,異律分節,疣足退化。如沙蠋。
3. 蛭綱
(1)主要特征
蛭類俗稱螞蟥。背腹扁,具體環的體節多為34節,末7節愈合成后吸盤,體前端具口吸盤,有吸附和輔助運動功能,營暫時性體表寄生。
吸血種類口腔內有3片齒顎,背面1片、側腹面2片,用于咬破宿主皮膚。咽部單細胞唾液腺分泌蛭素,發達嗉囊兩側有盲囊,可儲存超過體重6倍的血液,供數月消化,適應暫時寄生。閉管式循環有背、腹血管。原始種類真體腔退化,其腔隙形成背血竇、腹血竇,血體腔系統代替血液循環系統,背血管和身體收縮,側血竇的搏動推動血體腔液流動。雌雄同體,異體交配將精莢送入雌生殖孔內受精。具生殖帶,卵繭在水底或潮濕土壤中直接發育。體表有分散的感覺細胞、感覺乳突及感光細胞。
(2)分類
蛭類約500種
①刺蛭目 具剛毛,后有吸盤,如棘蛭。
②吻蛭目 吻能伸縮、管狀,前吸盤有或無,多中生寄生在蚌、魚、鱉類等水生動物身體上,如寬身扁蛭。
③顎蛭目 具顎、前吸盤,常見日本醫蛭,體狹長,后吸盤腕狀;寬身螞蟥,體寬大、棕褐色。背側具5條黑黃斑點組成的縱紋,吸盤發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