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是臨床上使用最廣泛的兩種抗血小板藥物,也稱為血小板聚集抑制劑,它們有不同的作用機制,阿司匹林主要通過抑制環氧合酶-1的活性,干擾前列腺素的生物合成,從而減少血小板血栓素A2的生成,發揮抗血小板作用,而氯吡格雷主要通過選擇性抑制二磷酸腺苷(ADP)與血小板受體結合,從而抑制血小板活化,發揮抗血小板作用,兩種藥物在臨床上主要用于預防動脈粥樣硬化血栓形成事件,如心肌梗死、腦卒中、頸動脈斑塊等。
在適應癥方面,阿司匹林既可以預防具有早發心腦血管病家族史、糖尿病、高膽固醇血癥、高血壓、肥胖、吸煙者、男性超過50歲或女性絕經后等高危因素者發生心肌梗死和腦卒中的風險,又可以預防心肌梗死和腦卒中的復發,而氯吡格雷只能用于預防近期心肌梗死、腦卒中、外周動脈性疾病和急性冠脈綜合征的復發,因此,阿司匹林的適應癥更加廣泛。
在循證證據方面,阿司匹林延用至今已有將近50年的歷史,有大量的臨床研究證實了它在預防動脈血栓事件中的有效性,臨床使用可謂有理有據,而氯吡格雷上市只有20年,循證證據不如阿司匹林充分。
那么在臨床使用時,這兩種藥物我們應該如何選擇呢?答案毋庸置疑,當然首選阿司匹林,阿司匹林的循證證據近乎完美,而且有當仁不讓的價格優勢,長期服用不僅預防血栓效果卓越,而且可節省醫療開支,對阿司匹林有禁忌者,如阿司匹林過敏、有活動性潰瘍出血等,或者不能耐受阿司匹林者,如吃阿司匹林出現無法耐受的胃腸道反應,才需要使用氯吡格雷替代。
參考文獻:
阿司匹林腸溶片說明書
氯吡格雷片說明書
中國卒中一級預防指南( 2010)
抗血小板藥物消化道損傷的預防和治療中國專家共識(2012更新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