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人在墻上貼的2000個常用字表,2歲的阿憲全認識。
“豫章故郡,洪都新府。星分翼軫,地接衡廬……”2歲8個月的阿憲一字不漏地向記者展示了他剛學會背誦的古文——928字的《滕王閣序》。從1歲多起,父母堅持每天誦讀古詩詞給他聽,教他識字。如今,阿憲不僅會認墻上貼著不帶拼音的2000個常用字,300余首古詩詞他也熟記于心。
1歲起天天為孩子讀詩
從外表上看,阿憲和同齡孩子沒有什么區別。媽媽李女士說,自己40歲生下阿憲,夫妻倆當時最大的期望,就是孩子能平安健康地來到世上,并沒刻意進行胎教培訓。
李女士與丈夫余先生都在律師事務所工作,上班時間比較有彈性,因此他們把很多精力花在兒子身上。
“書上說3歲前是孩子大腦發育的黃金時期。”余先生介紹,從阿憲1歲學說話時起,他們每天為兒子誦讀唐詩,一本《經典唐詩》早已翻得老舊。漸漸地,從四行短詩到八行詩,阿憲能朗朗上口的作品越來越多。
大概半年后,有天阿憲自己開口,把800余字的《琵琶行》從頭到尾背了一遍。這讓他的父母驚喜不已。
2歲起在游戲中學識字
阿憲2歲后,余先生開始教他識字。先是買了圖文結合的識字書,一字一字地教,隨后用紙板擋住字,讓阿憲看圖猜字,培養形象思維的能力。家里床邊的墻上和阿憲的游戲區,都貼著“常見字2000”的海報。
余先生還發明了多個識字游戲:比如把字寫在釣魚玩具的魚上,讓阿憲“認字釣魚”;或者用粉筆將字寫在地磚上,爸爸念哪個字,阿憲就跳到那個字上。這種升級版的跳格子游戲,阿憲玩得不亦樂乎。
余先生從網上看到,國內有很多孩子通過前期家庭教育,到學齡期能直接上小學中高年級的先例,這也是他培養阿憲的方向。
不過,余先生表示,最重要的還是給孩子一個健康快樂的童年,不會刻意要求孩子取得什么成績。
爸媽的早教心經
很多家長認為教育是件花錢的事,但阿憲的爸媽認為,更重要是花心思,很多早教方法,在家就可以完成,他們總結了自己培養孩子的獨家心得與方法。
1、培養孩子耐心,你要比孩子更耐心。
兩三歲正是孩子特別活潑好動的時候,要培養孩子學習的耐心,家長必須比孩子更有耐心。家長千萬不要煩孩子的“十萬個為什么”。當阿憲有疑問時,爸媽總是耐心通俗地為他解答,這有助于培養孩子的學習熱情。
讓孩子自學,不如父母陪伴著一起學效果好。平常讓阿憲自己讀詩,他很快就會無聊并把注意力轉向玩具。如果爸媽陪伴著一起讀,他能堅持一兩個小時。
2、堅持不懈,每天反復誦讀。
余先生說,很多朋友不看好自己為孩子讀詩的教育方式,認為那么小的孩子聽不懂。
然而,余先生親身經歷后發現,一開始聽詩時阿憲也沒什么反應,但每天誦讀堅持了兩三個月后,他能從兒子的眼神以及牙牙學語的跟讀中,感覺到兒子的變化。詩文從短到長,孩子的記憶力也越來越強。
3、寓教于樂,方法推陳出新。
“其實早教機構也是讓孩子在玩游戲中學習,這些家長也能做到。”余先生總是在推陳出新地“發明”學習游戲,在親子互動間,讓孩子愛上學習。
4、睡醒后兩小時注意力最好。
李女士表示,他們為孩子誦讀的時間是不固定的,比如睡前、下午游戲時間,有時候大人一邊做家務,一邊為孩子讀詩。
但如果是讓阿憲專心學習的時間,他們一般安排在孩子睡醒后兩小時,這個階段沒有起床氣不會鬧情緒,孩子的專注力也最強,記憶效果特別好。
延伸閱讀
提到早教,家長們總是徘徊在似懂非懂之間。雖然不算太懂,但越來越多家長們意識到了早教的重要性,帶著孩子奔波在各種各樣的早教班之間。無論選擇什么樣的早教方式,自己心里有譜才是最可靠的!
網易親子《早教早知道》系列專題,幫你提早一步知道早教知識,為培養智慧寶寶加油!
《孩子才藝啟蒙 您別拔苗助長》
《金錢≠玩具 孩子財商要從小培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