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花瓷是漢族傳統(tǒng)名瓷之一,產地為江西景德鎮(zhèn),被人們稱為人間瑰寶。它是運用天然鈷料在白泥上進行繪畫裝飾,再罩以透明釉,然后在高溫1300攝氏度上下一次燒成,使色料充分滲透于坯釉之中,呈現青翠欲滴的藍色花紋,顯得幽倩美觀,明凈素雅。
原始青花瓷始創(chuàng)于唐代,成熟的青花瓷則出現在元代景德鎮(zhèn)的湖田窯,明代青花成為瓷器的主流,清康熙時發(fā)展到了頂峰。明清時期,還創(chuàng)燒了青花五彩、孔雀綠釉青花、豆青釉青花、青花紅彩、黃地青花、哥釉青花等衍生品種。
(天藍釉青花釉里紅云龍紋膽瓶 | 清)
青花瓷經歷了唐青花、宋青花、元青花和明清青花。
唐宋時期,中國陶瓷攀上了一個高峰,所有的陶瓷體系都是各領風騷,但是元青花的出現一統(tǒng)江山,君臨天下,確立了青花的霸主地位。
(青花昭君出塞圖蓋罐 |元)
元代前,中國的青花瓷暗沉無光,因為國產原料呈色青藍偏灰黑。直到鄭和下西洋,帶回來一種青料。
(青花鴛鴦荷花紋花口盤 |元)
這種進口青料,叫蘇麻離青,運用天然鈷料在白泥上進行繪畫裝飾,再罩以透明釉,在高溫1300攝氏度上下一次燒成,使色料充分滲透于坯釉之中,呈現青翠欲滴的藍色花紋,顯得幽倩美觀,明凈素雅。
(青花蓮池魚藻紋大罐 |元)
正因如此,青花瓷著色力強,并永不褪色,擁有中國水墨畫的藝術魅力。看似簡單,卻又流露出一種淳樸活潑的韻味。可以說青花瓷的發(fā)展,離不開鄭和。
(青花云鶴紋爵杯 |清乾隆)
康熙青花瓷僅僅用一種顏色,通過濃淡的變化,就渲染了景物的陰陽向背,遠近疏密,使畫面的渲染富有立體感。
(天藍釉青花花鳥紋長頸瓶 |清康熙)
除了色彩,康熙時期還創(chuàng)新出了一些新的器型,如棒槌瓶。這個時期的燒造工藝已達到相當高的水平,早在十八世紀末期,康熙青花即掀起了收藏的熱潮。
(青花礬紅云蝠紋尊 |清)
知名青花五彩十二花神杯是清代康熙、雍正官窯瓷器中的名品,每只杯上繪一種應時花卉,指代歷史上的著名女性,并題上相應的詩句,慣稱'十二月花神杯'。
(十二花神杯 |清康熙)
花神杯杯底的款字較小,字體不一,大都不甚工整。
官窯規(guī)格:口徑6.7厘米,足徑2.8厘米,高4.9厘米。
有一些民窯和后世仿制的尺寸:口徑6cm或6.3cm等不同尺寸,足徑2.8cm。高6.6cm或6.0cm等不同尺寸。
(五彩花卉紋罐 |清)
明洪武 青花纏枝花卉大碗
青花色澤泛灰 ,釉面承灰乳色。
由于鈷料中含有較高的錳雜質,所以紋飾中常有較大斑狀的黑青色,深入胎骨,手感凹凸。
明成化斗彩翼龍紋天字罐
清三代康熙、雍正、乾隆官民窯況競相仿造,盛極一進,傳為佳話。
成化時期,歷經進三十年正統(tǒng)、景泰、天順之動蕩后,
社會穩(wěn)定,經濟日趨繁榮,官窯恢復生產,
由于成化皇帝藝術鑒賞水準頗高。
繪畫亦有相當功力。
青花與斗彩獨樹一幟,尤其是斗彩,堪稱明瓷第一。
此時民窯亦深受官窯作風影響,制作精美優(yōu)良。
形成了明代青花自永樂、宣德以來第二個高峰時期。
明成化青花纏枝蓮八寶紋三足爐
明嘉靖青花花鳥紋梅瓶
嘉靖時期青花顏色深沉發(fā)灰。
呈黑藍色調,圖紋有暈散效果,類似正德晚期,為鈷料中回青配方比倒過高或者窯火溫度過高的緣故。
明嘉靖青花三羊紋碗
晚期青花色調顏色鮮發(fā)紅發(fā)紫,亦稱“青金藍”頗像產于阿富汗之青金石色澤。
為嘉靖時青花典型上品,這中回青料配以石青料產生的效果。
明隆慶 青花爵祿封侯菱花口碟
元青花瓷的胎由于采用了“瓷石 高嶺土”的二元配方,使胎中的Al2O3含量增高,燒成溫度提高,焙燒過程中的變形率減少。多數器物的胎體也因此厚重,造型厚實飽滿。胎色略帶灰、黃,胎質疏松。底釉分青白和卵白兩種,乳濁感強。其使用的青料包括國產料和進口料兩種:國產料為高錳低鐵型青料,呈色青藍偏灰黑;進口料為低錳高鐵型青料,呈色青翠濃艷,有鐵銹斑痕。在部分器物上,也有國產料和進口料并用的情況。器型主要有日用器、供器、鎮(zhèn)墓器等類,尤以竹節(jié)高足杯、帶座器、鎮(zhèn)墓器最具時代特色。除玉壺春底足蕩釉外,其它器物底多砂底無釉,見火石紅。
青花云龍紋高足杯 元 高9.5厘米 口徑11.6厘米 足徑3.7厘米
青花纏枝花卉盞、盞托 元 盞高5厘米 口徑10厘米 足徑3厘米 托高5.1厘米 內口徑5厘米 外口徑12.5厘米 足徑4.5厘米
青花人物圖匜 元 高5厘米 口徑14厘米 底徑9.8厘米
明萬歷青花龍紋外銷瓷盤
元青花
成熟的青花瓷出現在元代的景德鎮(zhèn)
多數器物的胎體也因此厚重,造型厚實飽滿
器型尤以竹節(jié)高足杯、帶座器、鎮(zhèn)墓器最具時代特色
紋飾最大特點是構圖豐滿,層次多而不亂
筆法以一筆點劃多見,流暢有力,勾勒渲染則粗壯沉著
主題紋飾的題材有人物、動物、植物、詩文等
所畫牡丹的花瓣多留白邊
蓮瓣紋形狀似“大括號”,蓮瓣中常繪道家雜寶
明清青花
明永樂、宣德時期是青花瓷器發(fā)展的一個高峰
以制作精美著稱
清康熙時以“五彩青花”使青花瓷發(fā)展到了巔峰
清乾隆以后因粉彩瓷的發(fā)展而逐漸走向衰退
雖在光緒時一度中興
最終無法延續(xù)康熙朝的盛勢
總的說來,這一時期的官窯器制作嚴謹、精致
民窯器則隨意、灑脫,畫面寫意性強
從明晚期開始
青花繪畫逐步吸收了一些中國畫繪畫技法的元素
明清青花
明永樂、宣德時期是青花瓷器發(fā)展的一個高峰
以制作精美著稱
清康熙時以“五彩青花”使青花瓷發(fā)展到了巔峰
清乾隆以后因粉彩瓷的發(fā)展而逐漸走向衰退
雖在光緒時一度中興
最終無法延續(xù)康熙朝的盛勢
總的說來,這一時期的官窯器制作嚴謹、精致
民窯器則隨意、灑脫,畫面寫意性強
從明晚期開始
青花繪畫逐步吸收了一些中國畫繪畫技法的元素
精美青花瓷欣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