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瓷史是由一連串的標準器串成的,標準器要有準確的年代、窯口。盡管業界對元青花的器型、釉色、紋飾,及蘇麻離青的來龍去脈等有過很多論證,但元青花的窯場和燒造卻一直沒有下文。專家在鑒定中談到元青花窯場時往往閃爍其詞。
青花海水白龍紋
元青花的出生地,你就不能說你的是元青花,我的不是元青花。目前還沒有一件元青花是傳承有序的。”
元代青花瓷產地除了江西景德鎮,另有浙江江山、云南建水及玉溪等地,
但無論產量、質量和藝術價值,都無法與景德鎮燒制的青花瓷相媲美。
青花瓷是一種以天然鈷土礦為呈色劑,在白釉坯胎上用毛筆描繪圖案花紋,
罩透明釉后,入窯一次高溫燒成的釉下彩瓷。
在半個世紀以前,中國到底有無元代青花瓷?
如果有,它又有哪些藝術特征?
可以說誰也難以說清楚。
正因為如此,人們在揭示這一歷史之謎時,頗有些曲折與傳奇。
由于元青花瓷當年多用于外貿出口,故有相當部分遺存國外。
據不完全統計,流失在海外的元青花約110余件,主要收藏在中東的土耳其、伊郎等國。
國內館藏,多為建國后各地考古發掘所出土,目前主要收藏在北京故宮博物院、北京首都博物館、江西景德鎮、高安等文博單位。
當元代青化瓷,經鑒定確系仿品時,
有人往往會問:是何時的仿品?
會不會是明仿還是清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