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馬結束后,很多跑友都在后臺留言咨詢:跑后出現腿部疼痛,但卻都沒有明確外傷是怎么回事。
這個情況其實我們經常會遇到,很多人都沒有明確的外傷,但還是覺得膝關節疼痛,有時伴隨腫脹和徒步發軟發抖的情況,那有可能是髕股疼痛綜合癥(以下簡稱PFPS)。
在說這個病癥之前,就先要了解髕股關節在哪里。
髕股關節是由股骨的內側髁和髕骨構成的,髕骨在膝關節中起延長股四頭肌力臂的作用,當屈膝角度大于20°時,髕骨與股骨接觸產生摩擦,從而引起疼痛。這也是由于在跑步過程中不斷進行屈膝動作引起的,當屈膝角度過大,就容易出現這樣現象。
在髕股關節中,因為股骨軟骨較髕骨軟骨而言質地較硬,另外髕骨軟骨含水量高,滲透性比股骨軟骨高,所以髕骨軟骨更易受損傷,發生軟骨病變。
髕股疼痛綜合征,是指病因不明的膝前疼痛。我們平時所說的髕骨軟骨軟化,還有跑步膝都可以理解成髕股疼痛綜合征。以往人們不知道髕股疼痛綜合征時會經常用髕骨軟骨軟化癥這一診斷術語。
髕股疼痛綜合征是最常見的膝關節疾病之一,女性的發病率約是男性的2-3倍,并且多見于運動人群,年輕人是主要的發病人群。
髕股疼痛綜合征的明顯癥狀有:
①髕前、髕后或髕周的疼痛
②髕股關節內的摩擦音
③打軟腿
④關節腫脹
⑤在上下樓梯,久坐或蹲跑跳等活動時疼痛加重
關于髕股疼痛綜合征的原因,這個問題目前來說還很復雜,但有幾點是比較常見的原因:
①、解剖結構的異常是導致髕股疼痛綜合征的一個重要原因。其中包括了股骨滑車發育不良、髕骨形態異常等。解剖結構的異常都會引起髕骨運動軌跡的異常,進而可能導致髕股關節疼痛。
②過大的Q角:Q角在屈膝30°時最大,此時髕骨尚未進入股骨髁的滑車內,處于最不穩定的狀態,Q角的變化會使髕骨軟骨面的壓力分布不均勻。
(Q角是指髂前上棘和髕骨中點的連線與髕骨中點和脛骨粗隆的連線形成的夾角)
③高位髕骨是髕股不穩定的重要原因。正常髕骨下緣剛好位于兩側股骨髁最低點連線之上。若髕骨下緣與兩側股骨髁最低點連線距離大于20mm者為高位髕骨。
④髕骨內外側肌力不平衡是青少年和運動員髕骨不穩定的主要原因。髕骨的穩定是由髕骨周圍的韌帶和肌肉,包括股四頭肌,髂脛束,髕腱,股內側肌,股外側肌等。當肌力不平衡時可能會引發PFPS。
⑤膝關節周圍軟組織肌張力異常。髂脛束的緊張,腘繩肌的緊張,股四頭肌柔韌性的下降都可能引發PFPS。
⑥下肢生物力學的變化:如X形腿,O形腿,扁平足,高足弓,足內外翻等。
⑦過多的運動量,創傷等。
如何自我檢測是否患有髕股疼痛綜合征呢?目前來說還缺乏針對性的診斷標準,但可通過排除膝關節其他軟組織損傷及韌帶損傷,通過髕骨活動度檢查,髕骨研磨檢查,髕骨恐懼試驗,髕骨傾斜度試驗和影像學檢查來初步診斷PFPS。
確定膝關節疼痛是因為髕股疼痛綜合征后,需要做進一步的自我康復。
早期處理:當運動后出現膝關節疼痛時,要進行早期處理,以休息制動,冰敷等為主,停止會使膝關節疼痛的運動。
后期訓練:
①拉伸股四頭肌:保持身體中立位,一側下肢屈髖屈膝90°踩在地面上,另一側下肢跪在瑜伽墊上,略微向后伸髖,單手或雙手拉住小腿遠端,緩慢使小腿向大腿靠近。拉伸30秒/次,兩次。
②拉伸腘繩肌:站立位,一側下肢伸直膝蓋后向前屈髖30°左右,勾起腳尖,彎腰雙手向下夠腳尖。拉伸30秒/次,兩次。
③拉伸髂脛束:站立位,兩條腿交叉站立,外側腿在后,內側腿在前,雙手拉住內側桿,向內側側彎,拉伸外側髂脛束。拉伸30秒/次,兩次。
④訓練臀中肌:雙腳分開與肩同寬,雙手叉腰,屈髖屈膝,在大腿遠端系一彈力帶,一側下肢固定不動,另一側下肢做橫向移動。
⑤髖外旋肌訓練:側臥位,雙腿屈髖屈膝,雙腳與后背在同一直線上,呼氣時上側腿向上張開,雙腳始終保持并攏,打開到最大范圍后保持兩秒再回到起始位置。10-12次/組,3組。
⑥股內側肌訓練:坐位,身體挺直,在一側下肢遠端系一沙袋,下肢略外旋,呼氣時伸膝,腳尖勾起,伸膝到最大范圍后保持兩秒再回到中立位。10-12次/組,3組。
遇到膝關節疼痛問題,一定不要著急,要及時就醫確診為,再根據導致病癥的具體原因進行康復處理,避免癥狀加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