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伊人久久大香线蕉,开心久久婷婷综合中文字幕,杏田冲梨,人妻无码aⅴ不卡中文字幕

打開APP
userphoto
未登錄

開通VIP,暢享免費電子書等14項超值服

開通VIP
天涯孤舟:無為而無不為:談談道家思想

遠山之巔,星穹之下。

邂逅君子,溫其如玉。

無為而無不為—談談道家思想

作者:天涯孤舟

道家思想對中國文化傳統的形成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在所有中國傳統思想中,道家思想也是哲學意味最為濃厚的一個。其博大精深處,非一言能盡。而我想談的,是其中比較有社會學意義的部分。

1

道法自然。

道,是一個很抽象的概念。我們一般認為,道主要有兩個方面的指義:一是指宇宙間的根本規律;二是指世間萬物的根本起源。

《老子》第二十五章說:“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獨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為天地母……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道是世間永恒的規律,而天、地、人和道的運行規律其實是一體的,或者說一致的。那么道這種規律的特征到底是什么,怎么去把握道呢?老子給我們指出了“道法自然”。這句話怎么理解?有人說,這個自然不是我們平常說的大自然,而是自然而然的意思。這樣說當然也不錯。道法自然,就是說道的特征是順其自然,順勢而為,做事不違自然之理。但這樣說起來,似乎還是很抽象。

其實我們大可以堂堂正正的說,道法自然,就是法大自然,就是法自然界。中國人闡明道理的方式往往不是邏輯推演和論證,而是通過比喻、類比、舉例來說明道理。關鍵不在于定義是否準確,推理是否嚴密。關鍵在于要讓別人能體會理解你的思想,對你所說明的道理能建立起“概念”。

在佛教中講俗諦和真諦。人是不可能直接理解佛法或真諦的,人只有通過先掌握并不絕對正確,但卻可以在人和真諦之間建立起溝通橋梁的俗諦,才有可能最終真正的理解什么是真諦。就好象照片和人雖然不一樣,但我們見到照片后就能對這個人的長相有比較清晰的認識,基本上在見到本人的時候不會認錯人。要是沒有照片的話,任你說得天花亂墜,我可能還是想象不出這個人長什么樣。如果本人是真諦,照片就是俗諦。道法自然是真諦,那么道法大自然就是俗諦——看,舉個照片的例子是不是比我剛才說了半天的俗諦真諦好理解得多?這就是東方人的說理方式。

上面的話寫得有點羅唆,但并不多余。在探求中國傳統文化的時候,要學會用中國人傳統的思維方式。我們已經太多的受到西方邏輯思維的影響,在解讀中國人自己傳統文化的時候,往往會陷于對細節和邊界的窮追猛打之中,而忽視了問題的本質和核心。

那么現在,讓我們來看看如何用“道法大自然”來理解“道法自然”。

《老子》第七十七章說“天之道,其猶張弓歟?高者抑之,下者舉之;有余者損之,不足者補之。天之道,損有余而補不足。人之道,則不然,損不足以奉有余。孰能有余以奉天下,唯有道者”。這里,老子用“張弓”來說明“損有余而補不足”才是天道。張弓有兩種解釋,一是安裝弓弦,一是拉弓射箭。無論那種解釋,都可以得出應該“損有余而補不足”的結論。

我在看到“天之道,損有余而補不足”時的第一反應卻是大自然的造山運動和風化現象。地殼的造山運動造成了地表的高低不平。而風化作用使得高山被一定程度削平,風化后形成的泥沙又隨著水流流到低洼之處堆積起來。自然界中,這種“損有余而補不足”的例子還有很多,呈現出一種普遍規律的特征。

而回過頭來看看我們人類自己。則正如老子在三千年前所說的一樣“損不足以奉有余”。在人類社會有錢有權的人會更加有錢,更加有權,無錢無權的人只會更加貧窮和弱小。這種違背天道的做法達到一定程度,就會產生強烈的反抗,甚至爆發起義。

現代福利社會的累進稅率對不同收入的人按不同的稅率進行征稅,收入越高稅率也越高。在一次分配的基礎上通過各種福利制度和慈善事業實行二次、三次分配,這些行為則合乎“損有余而補不足”天道,所以是合理并可以長久的——用道法自然的眼光來看待當前的社會現象,探求社會治理方式的合理性,往往會有全新的認知,一種很中國的認知。而西方社會學說雖然強調“自然法則”,這個自然法則卻只是一種抽象概念,或者說更傾向于代表“上帝的意志”。

上面講的是人應該效法自然,《莊子?養生主》中的“庖丁解牛”這個故事,給我們講述了人應該如何順應自然:庖丁解牛時,不是照著牛的大骨頭主干就用刀招呼過去,而是用薄薄的刀進入骨頭和骨頭連接處的空隙(以無厚入有間),因此游刃有余,很輕巧的就將牛解開。這就是說,要順著事物的生成機理行事,不能蠻干,更不能逆勢而為。大禹治水,不用其父鯀的堵,而是用了疏的方法并獲得成功,也是因為認清了事物的基本原理,順勢而為的結果。中國文化非常強調順勢而為。所謂“得其法者,事半而功倍;不得法者,事倍而功半”。這和西方強調抗爭,強調冒險,強調改造自然的精神有很大的區別。

“道法自然”是道家思想的核心,但對我們來說最關鍵的不是要立刻掌握“道法自然”的全部內涵,而是從現在開始,培養一顆“道法自然”的心。

2

無為而治

《老子》和《莊子》的不同在于,《老子》在根本上是一種“君人南面之術”,是治國方略。而“無為而治”是老子為國君開出的和其他學派迥然不同的治理國家的藥方。也是“道法自然”的思想在政治層面的必然推論。

讓我們再來看看大自然:大自然幾十億年以來有條不紊的運行著,而整個宇宙更井井有條的運行了數百億年。這種運行沒有任何人為的干預,萬事萬物卻始終能各就各位,各盡其職,各司其功。日月星辰、山河大地、花草樹木、鳥獸魚蟲,各按各的方式行動,卻能形成一個有機的整體。使得整個自然界生機勃勃,欣欣向榮。這不得不令人驚嘆。就像孔子所說:“天何言哉?四時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

也就是說,“道”為大自然擬定了最初的規則(如物種遺傳變異、優勝劣汰)后,就再不對事物的發展進行任何干預。而大自然卻象是有著精確導航的巨輪一樣呼嘯著駛向前方。“道法自然”,在大自然如此成功“無為而治”的事實面前,人類應該深思。

《老子》第三十七章說:“道常無為而無不為。侯王若能守之,萬物將自化”,最好的國家治理方式,就是象大自然一樣,根據事物的本性制定好適合其發展的運行規則,萬物本性在規則的作用下就會自發生長并進入良性循環。《老子》第十七章又說“太上,不知有之;其次,親而譽之……功成事遂,百姓皆謂:‘我自然’”,最高明的統治者,雖然國家治理的非常好,百姓卻感覺不到他的存在,都覺得是自己自然而為的結果。這其實是通過在人性的基礎上合理制定社會規則,讓人的主觀能動性能夠在正的方向發揮到極致,并且在全社會形成最大的合力。一個國家的治理如果象救火隊一樣四處滅火(有為),不但異常低效而且會危機重重。

無為而治有兩個關鍵點:一是要掌握事物的本性,二是要制定最有效的規則。秦朝靠法家思想立國,不可謂不重規則,然而卻沒能準確的把握人性,嚴刑苛政最終使國家走向滅亡。劉邦攻下秦國都城咸陽以后,廢除了秦朝嚴酷而煩雜的法律,僅約法三章作為臨時法律。老百姓忽然間感到如釋重負,社會治安反而出現了前所未有的太平景象。中國數千年的官僚制度,極重人情,卻又逐漸形成了不遵守規則,或者說潛規則盛行的局面。

近現代西方國家建立的市場經濟和自由社會,正是基于人趨利避害這一天性,通過一系列經濟和社會規則來引導人的逐利行為,使社會能量得到有機整合,并發生鏈式反應,爆發出驚人的力量。使人類社會近三百年來呈現出象大自然一樣蓬勃發展的面貌。這是一種對人性深刻洞察基礎上的有效規則社會。在一定程度上體現了老子無為而治的思想。當然,并不是說當代西方社會就是老子所說的無為而治的社會。受歷史視野的局限,老子不可能想象出這樣的一種社會形態。老子心目中理想的小國寡民的社會也不是今天西方社會的樣子。但其本質卻是相通的。

3

以弱為強

以弱為強,以柔克剛,抱雄守雌,是老子思想中極富智慧的一面。也造就了中國迥異于西方的人文特質。

老子以弱為強的思想,首先來自對事物的對立統一的認識:《老子》第二章說:“天下皆知美之為美,斯惡矣;皆知善之為善,斯不善已。故有無相生,難易相成,長短相形,高下相傾,音聲相和,前後相隨”美丑、善惡、有無、難易、長短、高下、前后、強弱、剛柔、雌雄……這些相對立的概念恰是因其對立面的存在而有意義的。人們通常傾向于認同這些對立概念中褒義的一方,并將其作為畢生的追求。但老子卻非常睿智的告訴我們,其貶義一方的意義有時遠遠高于其褒義一方。他論證的方法仍然是“道法自然”。

《老子》第四十章說“反者道之動。弱者道之用”事物總是向著其相反的方面發展,功成名就之時,往往是大難臨頭之日。只有以弱為用,以不爭為爭,方可獲得長久和真正的強大。《老子》第八章說“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故幾於道”,第七十八章又說“天下莫柔弱於水。而攻堅強者,莫之能勝。以其無以易之”水是以柔克剛的典型例子。我們常說“抽刀斷水水更流”,水是至柔之物,刀是至堅之物。但在刀和水的較量中無疑是水得以勝出。

《老子》第六十一章說“大國者下流,天下之交”,第六十六章又說“江海之所以能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為百谷王”。將自己的姿態放到最低的江海反而能成為百谷之王,正是因為其“善下”。正因為其處于世界的最低處,才能形成“百川歸海”之效。這些道理告訴我們,欲為上者必求之下,欲為強者必求之弱。想要獲得對立面中褒義的一方,恰恰需要向其貶義的一方探求。《老子》第二十八章說“知其雄,守其雌,為天下溪”,第四十六章又說“明道若昧。進道若退。夷道若類。上德若谷。大白若辱。廣德若不足。建德若偷。質真若渝。大方無隅。大器晚成。大音希聲。大象無形”。就是這個道理。

在此基礎上,《老子》第七十六章進一步指出“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堅強。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故堅強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是以兵強則滅,木強則折。強大處下,柔弱處上”,以人與草木之柔弱生,堅強死,無可辯駁的得出“堅強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的論斷。我們今天讀到這些,不得不對人類津津樂道的“更高、更快、更強”的價值追求進行深刻的反思。

太極拳是一種典型的以柔克剛,強調“四兩撥千斤”的拳術。它是道家以弱為強思想作用下的直接產物,為中國所獨有,看看其和“拳擊”運動的差異,可以深刻體會東西方文化的大不同。經常有報道太極拳大師被散打、拳擊打倒的例子,這究竟是大師們名不副實還是太極拳本身不堪一擊抑或因淪為健身活動而喪失了技擊功能這里暫不爭論,每個人都可以有自己的看法。道家思想本身也強調不爭。“因其不爭,故天下莫能與之爭”。

中國在崛起之路上一直采取韜光養晦的策略其實是深諳此道的。但不光要對外學會以柔克剛,更要對內展現出善下而為百谷王的政治智慧。不光要在尚未崛起之時善于以弱為強,藏掩鋒芒,更要在崛起之后堅持“抱雄守雌”之道,才有可能真正實現百川歸海和中華民族長期的繁榮昌盛。

一篇小文,實不足以揭示道家哲學思想之萬一。以上所列三點,也不是道家思想內涵的全部。但我們研究道家思想,不是要做學術論文,而是要考察其對當下社會構建的意義。對當代學人來說,最關鍵的在于改變目前已經深受西學影響的邏輯思維方式,回歸傳統,領會西方文化所不具備的中國傳統思想真髓,綜合東西方對社會人生的思考,探索符合中國人文傳統和時代需要的主流價值觀,描繪未來中國正確的發展路線圖。

平臺聲明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點擊舉報
打開APP,閱讀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類似文章
猜你喜歡
類似文章
“山水之美,道法自然”:從道家的山水思想,看哲學和藝術的融合
學習《道德經》的收獲體會
老子“道法自然”思想是什么?
淺談馬巨中的山水國畫
學習之窗 | 道法自然,一種持久的平實
大道至簡與老子哲學
更多類似文章 >>
生活服務
分享 收藏 導長圖 關注 下載文章
綁定賬號成功
后續可登錄賬號暢享VIP特權!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點擊這里聯系客服!

聯系客服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东兴市| 丰原市| 西贡区| 崇信县| 饶阳县| 宿州市| 宣威市| 湛江市| 屯门区| 柳河县| 同心县| 商河县| 姚安县| 九江市| 静宁县| 容城县| 德阳市| 马鞍山市| 密山市| 开原市| 安仁县| 高平市| 彝良县| 时尚| 濮阳市| 东城区| 固始县| 西盟| 珲春市| 昆明市| 潮安县| 高尔夫| 长海县| 逊克县| 科技| 安平县| 安康市| 张家口市| 沙田区| 巫山县| 龙门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