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這一生,除了為滿足自身需求辛苦奔波之外,還有一件最重要的事應該是與人交往了,想來這也已經成為每個人的基本社會需求了。俗話說:天道無親,常與善人。也許你有過不得志,有過躊躇意,但只要你有足夠的善意與別人交流,一切都會好起來的,這也就是一吐為快的道理。
可很多時候我們并不愿意與別人交流,也許是性格使然,抑或是不知如何交流。可一直這樣下去,你發現時間久了只會壓垮自己,因為你沒有可以傾訴的對象,你也沒有實實在在地嘗試去和別人交往。可如今的社會,需要交往;而如今的你,也需要變得優秀。所以做人,最好謹記這兩條與人交往的秘訣,才能在社會上混得越來越好。
1、恩宜自淡而濃,先濃后淡者人忘其惠;威宜自嚴而寬,先寬后嚴者人怨其酷。
釋義:給人恩惠,要循序漸進,不要一來就給了很多,后面恩惠少了,別人就會忘記你曾經給過的恩惠;對人威嚴,最好是先嚴后寬,一開始寬松過頭了,你再嚴格,別人就會覺得你冷酷。
這句話提示我們,對別人的好千萬不要一次給滿了,給的太多,可能受到的抱怨也會越多。其實,這個道理我們誰都明白,而這樣的人我們也見得太多太多。
當你一直盡心盡力地去幫一個人,有一天你沒有幫到他的時候,人家反而覺得你不想幫他,甚至還抱怨與你,這和好心辦了壞事是一個道理,有些人他就是不懂人情世故,不但不去感恩曾經幫助過他的人,而且覺得好像別人欠了他的一樣,毫無分寸可言。這樣的人做好還是少去交往,幫可以幫,但一定要注意火候,循序漸進才可起到效果。
就像帶領一個團隊一樣,剛開始你嚴格管理,后來松一點其實沒有關系;但一開始你就寬松式管理,到后面亂成一鍋粥的時候才想著嚴格起來,那肯定事倍功半。所以這是一個很明顯的原則問題,施恩也好,管理也好,都一定要注意火候,掌握原則,也許這樣事情做起來也就沒有那么辛苦了。
2、放得功名富貴之心下,便可脫凡;放得道德仁義之心下,才可入圣。
釋義:一個人能夠丟開功名富貴的權勢不受思想的左右,就可以超越庸俗的塵世雜念;一個人能不受仁義道德等教條主義思想的束縛,就可以進入超凡脫俗的圣賢境界。
生活在,真正做到超凡脫俗實屬不易,但是我們完全可以將自己武裝起來,變得優秀,因為人必須在不斷磨練中才能進步,你要拿得起,還要放得下。與人交往也是這個道理,你若一味只向別人索取,自己卻不懂得給別人付出,最后真就成了失道者寡助了。
做人,名利心不可太重,因為你看得越重的東西往往是讓你最傷心的,也是最能讓你失望的,本來你希望滿滿,可一旦失望,你就離崩潰不遠了。所以,看得輕一點,自己再使勁努力一下,可能你想要的都會得到,畢竟有舍才有得。曾經有個拖著棉花過河的小毛驢,因為棉花被水浸濕,最終由于分量過重,將小毛驢淹死在了河里,其實這都是不懂得取舍的問題,你不舍,結果連命都沒了。所以認識在世,定要懂得取舍。
今日留言:你認為做人還得謹記哪些與人交往的秘訣呢?歡迎留言探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