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著名詞人晏殊,也就是寫作“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的那一位仁兄,還曾經說過另一句廣為流傳的話“語之弊,由人取舍也”。意思就是說話之所以會讓人吃虧,甚至于招來禍患,完全都是因為人們不懂取舍的緣故,這句話很沒有毛病,然而如何才能夠“懂得取舍”呢?
晏殊是一個文學家,只管提出問題但是并不負責解決問題的那一種,解決問題是思想家與實干家的活,所以晏殊并沒有提出具體的解決方案,但是在他千年之前,就已經有人針對這個問題給出了答案,那一個人叫做鬼谷子,他總結出了5句人們在說話時所應該記住的口訣。
第1句是“貴者宜謙不宜傲”,意思就是說當你地位比別人高的時候,這個時候說話就得謙卑,而不是一副在上極為傲慢的樣子。古代有很多類似的例子,高官大員的夫人因為見到前來拜訪的年輕人身份低微,于是就對其出言無狀,甚至于不準進門,結果年輕人功成名就以后對其進行打擊報復,如曹操等。
第2句是“卑者宜恭不宜放”,這是與“貴者”相對的,在自己身份地位比別人要低很多的時候,說話就應該表現得恭敬而不是很放浪形骸,百無禁忌的樣子,當然也不是說要表現得很卑微很拘謹,而是說不要過于傲慢,就像是韓信當年還沒有功成名就的時候,總是一副很傲慢的樣子,結果就導致自己遭受了“胯下之辱”。
第3句是“人無信,則言勿聽”,如果一個人本身沒有信用,那么他所說的話就不要再去聽,若是輕易聽信必然會給自己帶來災難,一個經常借錢不還的人,他所說的話就基本上不值得再相信。
三國時期的呂布,在被曹操擒拿以后,非常心甘情愿地投降,但是因為劉備的提醒,曹操想起了呂布有著多次對“舊主丁原、董卓、王允”不信的黑歷史,于是果斷將其擊殺,若是當時沒有劉備的提醒,曹操聽信了呂布的投降,那么他估計也就是第四個死在呂布手中的梟雄了。
第4句是“不知機而無泄,大安也”,想要讓自己處在一個安全的狀態中,就不要因為好奇心作祟而各種瞎打聽,不去知道人家的機密事情,哪怕是無意間知道了也不去泄露,總是守口如瓶什么都不知道的樣子,這樣自然就不會因此而招來莫名其妙的禍患。
第5句是“不避親而密疏,大患也”,這是非常重要的一條,同時也是人們在日常生活中經常容易忽略的一點,那就是在關系遠的人面前能夠做到謹慎,但是在自認為關心親密的人面前,就什么都不再管了,這就很容易給自己帶來禍患,畢竟無論關系再怎么親密,生活中所必需的“分寸感”也是需要注意的。
鬼谷子的這五句話,分別對應著人的地位、品行、關系親疏,也就是說“在什么場合下說什么話”,這看上去很社會,人們在年少的時候也很容易就認為這過于市膾,認為只要自己說的是真話就夠了。
但其實有的時候,不加考慮的真話可能會很傷人,給被人造成傷害的同時也給自己帶來禍患,在說話之前還是要從各個方面多加考慮的,如此一來自然就變得“會說話”,可以成為一個討人喜歡的老實人。
鬼谷子:常因說錯話而吃虧?牢記這5句口訣,做個討人喜歡的老實人!
參考資料:《鬼谷子》、《三國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