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PC年代,鼠標鍵盤是電腦標配,到了移動互聯網時代,智能手機是標配,那到了未來呢?設備已經不再重要,最重要的人。人只需要用最自然的語音、視線等方式,就能跟所有智能設備互聯。李彥宏所說的“AI思維”,正在改寫世界。

最近,百度創始人、董事長兼CEO李彥宏宣布了“百度大腦”要再次升級。這個中國領先的人工智能開放平臺,在升級之前就已經向社會開放了數以百計的人工智能技術,當中眾多技術還是以開源的方式開放,實現了人們“不用重復發明車輪”,就能利用百度的AI開發各種落地應用。前幾天,百度大腦正式升級后變得更為強大了,新開放與升級的產品能力一共多達22項,其中多項技術都是與人的自然交互方式有密切關系的。

例如作為百度大腦開放AI能力的重要組成部分,百度大腦語言與知識技術目前可提供超過30項技術工具。百度大腦工業級NLP開源工具與預訓練模型集PaddleNLP,具備中文詞法分析、文本情感分類等10項NLP應用任務。這些技術帶來的好處是,現在的人工智能語音助手,已經能聽懂人話,并且在一次喚醒之后能與人進行多輪對話,未來,百度AI語音助手還有望聽懂“話外音”,從語氣、用詞等角度,了解說話人的情感跟情緒了。在今年的百度AI開發者大會上,李彥宏曾經與大會主持人、AI智能助手小度進行了多輪對話,不用一次次地喚醒小度,也許在未來的百度AI開發者大會上,小度還會讀懂AI先生李彥宏的心,關心他的情緒呢。
另外,百度大腦的強大“腦力”,還讓其升級成了不需要休息的記者、編輯和作家。百度在2018年的百度世界大會上發布了智能創作平臺,并在今年4月完成能力全面開放的智能創作平臺1.0。短短3個月之后,智能創作平臺就在李彥宏現身的AI開發者大會上,正式升級到了2.0版本。內容創作者能借助智能創作平臺,簡化日常工作,更可以使用各種智能服務,提升自己內容產出的質量與形式。

比如說,智能創作平臺2.0包括有熱點發現、熱詞分析、用詞潤色、標題生成、多模態創作、文本審核、文章分類、文章標簽等8大領先技術能力,如果說這些能力都是基于“編輯”與“校對”的文本潤色和提升,智能創作平臺更具有領先性的就是智能題材,成為作家的秘書。在創作前,智能創作平臺可以根據輿論熱點發現與熱詞分析來輔助作者選擇題材激發作者的靈感;在創作過程中,標題自動生成、事件脈絡梳理等功能會為作者推薦適合的創作素材;在創作完成后,智能創作平臺還能自動提煉文本的類型與摘要,使內容的發布更加精準。
以上AI應用,不僅僅是停留在技術階段,也已經成為了現實。李彥宏的AI團隊開發出了基于百度大腦NLP的情感傾向分析功能與評論觀點抽取功能,百度的合作伙伴國美也上線了“服務評分智能化解決方案”,可自動分析用戶評論并自動跟進處理負面問題,智能方案上線之后,處理率從60%飆升至100%,售后人員的差評反饋也整體降低了7%。
百度大腦在升級平臺的同時,也推出了三款全新的硬件方案,且均已在百度AI市場上線。可以說,百度大腦在自然語言處理方向的最新技術突破與開放布局,已經能讓社會擺脫“設備”的限制,真正邁入了自然交互的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