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才震顫法治胃脹 20151009
46歲,教師,前幾日因為飲食不節,夜里受風后出現胃脹不適,飯后更甚,自覺胃中堵,食不下,很難受。當時我還在北京,問了情況就讓她先服點疏肝健胃丸,服藥后癥狀稍緩解,但還是不舒服。
觸診:囑咐她平躺,先“手摸心會”,觸診發現中脘到下脘張力高,有壓痛,腹部柔軟無明顯硬結。觸診后,心里已有數。
選穴:程老師說過,程氏針灸重在選穴精,用穴準!
一、氣海穴下針,直刺后行三才針灸之點顫法,患者感覺不強烈,隨后用彎針震顫法,患者訴針感上傳至胃,像一股電流往上竄。手法行針約1分鐘,觸診中脘穴變軟,張力降低。
二、中脘穴再來一針, 3寸針直刺,輕輕敲門,然后一個落空感,刺入2.5寸,行輕微震顫法,患者回應很舒服,感覺像漣漪一樣,從中間慢慢散開了。留針30分。
解酒穴——關沖;20190415
三焦經是氣道和水道,有行氣利水、醒神開竅作用,可解酒防醉。
用指甲或牙簽掐關沖穴,每次10秒,放松2秒后重掐按,每側掐按5次。力要均勻,感到微酸痛。
護肝藥——期門穴
喝涼水都長肉?可能脾出了問題20190415
脾虛理大包
兩手握拳,拳頭正面頂在腋窩下大包上,輕用力在穴位及穴區附近旋轉按揉,同時吸氣挺胸、向后收縮兩肩,并盡量向后仰頭。
控制食欲太難?耳穴有奇招
簡單有效控制食欲,耳朵上的穴是饑點,位腎上腺與外鼻兩穴中點偏下處。
有減肥需求的,在進食前或饑餓時按壓耳穴,有助減輕饑餓感,抑制脾胃消化功能。
操作:每餐飯前30分鐘,堅持點按至耳朵發紅熱為止。
耳穴點按法是用探針、火柴梗、棉簽等物點壓,壓力要均勻,一般每日自行按壓3—5遍。
配穴則為渴點、內分泌、緣中、口、胃。
三才針法穴性舉隅之外關穴 20190415
耳聾耳鳴一癥,為手少陽之脈病候,手少陽腧穴中諸多穴位治之,但如以外關為界,近掌指者當刺淺,近臂肘者當刺深,刺淺取其疏風清熱之性,刺深取其通經止痛之性。
故程氏針灸外關刺法,一為直刺三才天部以疏風清熱。二為直刺三才人部以通經止痛,此時可根據腕肘功能受限的不同,而選擇斜下刺或斜上刺,以循經感傳至病所為佳。三為直刺三才地部再提至天部或人部,以從陰引陽,兼收手厥陰和手少陽兩經之性。唯深刺主耳聾與羊癇,耳聾為手少陽“陽氣之關”的代表癥狀,羊癇為手心主“陰血之關”的代表癥狀,兩者相提并論,強調從陰引陽之針法。
每天按揉,趕走“更年期綜合癥” 20190413
主穴:太溪、太沖、合谷、三陰交
配穴:失眠多夢:加神門(按揉)
腰膝酸軟:加腎俞(揉搓)
五心煩熱:加勞宮、涌泉(手心搓腳心)
自汗盜汗:加復溜(按揉)
怕冷明顯:加關元、腎俞(艾灸)
胸悶乳房脹痛:加膻中、期門(按揉)
針灸+耳穴電脈沖治療,睡眠改善 20190412
58歲,失眠近20年,入睡困難,每晚1—2點鐘睡著,但易醒易驚,多夢,且伴有干咳5年。
分析:舌質暗,燥紅,舌苔黃。脈弦細。是個肝血陰虧且肝火旺,需滋補肝腎之陰,清肝膽熱。
針灸同時重點應耳穴電脈沖治,用程氏獨門武器——程氏耳穴多頭電脈沖,主穴選神門,配穴據患者情況選用,如患者入睡困難加口,醒難入睡加垂前,夜尿頻多加腎,多夢加心臟點。
還給其加用了耳迷走神經點、食道、肝、額、心臟點,還用王不留行籽耳穴貼壓,不但有耳穴作用,且有中藥滋陰安神、補益氣血作用。
患者有5年干咳病史,且夜晚重影響睡眠。胃酸上反刺激食道黏膜和咽黏膜,引起干咳。“胃不和則臥不安”,針灸配穴用抑酸的滑肉門、尺澤。右滑肉門對應胃的下口幽門,尺澤抑制了胃蠕動和分泌。舌苔黃,在井穴刺血。
“三高”試試穴位保健法 20190412
降血壓——內關穴;
尤其對高血壓伴冠心病,血管狹窄,血脂偏高的人,更適用點揉內關、外關法。
方法:點揉時,上下同時用力,每側點揉30秒,每天5—10分。
降血糖——然谷;
降血脂——豐隆穴、承山穴。
月經不調,疏肝補肝 20190412
四步調經法:
按照月經前期、月經中期、月經后期、月經期的四期時間,結合陰血虧虛、陰極陽升、陽氣漸盛、氣郁血瘀的不同狀態用不同藥、不同穴調節,即四步調經法:
月經周期第一周按揉三陰交穴和足三里穴組穴。月經后第二周點揉三陰交穴加關元穴有溫通作用,關元可艾灸。
注意排卵日不能灸。月經后第三周,多喝玫瑰花茶,玫瑰花有疏肝理氣,活血化瘀功效,可加揉太沖穴。經后宜補養肝血,經前宜疏理肝氣。
例:全身疼沒明顯哪 經絡定位定性診斷20190414
女62歲,全身疼痛且不能占床,呈放射樣針刺樣疼痛,雙臂外側及背部均有酸脹感,左手指麻木;胸腰椎旁有酸脹感,雙下肢外側麻木,雙腳后跟痛,久站加重。入睡困難,長期服安眠藥,易醒,多夢,焦慮,情緒易急,食欲差,口苦,口干,打嗝,大便不成形。
分析:
從這個患者的描述中我們很難做出明確的定位診斷,患者出現全身疼痛,在來診之前按痹癥治療多次,并沒明顯緩解,考慮有睡眠,胃腸功能,焦慮及情志變化等癥狀,于是對其經絡診斷中的定性診斷,診為自主神經功能紊亂造成的“假痛”或說是“癔癥”。
當然不是說患者沒疼痛,可能真實存在疼痛,但由于自我感知異常,將輕微的疼痛放大,形成不可忍受的疼痛,這類疼痛往往會有很多特征,比如,全身疼痛,沒明顯部位,或按時間疼痛加重,或一個部位癥狀消失,另一個部位有出現癥狀等,同時患者伴睡眠、情志及胃腸功能變化。
對這種疼痛治療,重點不是止痛,而是平衡自主神經,恢復因紊亂造成的自我感知異常。
所以經絡辨證:手、足少陰經,手、足厥陰經
第一個治療是耳迷走神經刺激治療,幫助平衡紊亂的自主神經,起到鎮靜、安神,從而達到止痛效果;此外配以相應經脈遠端的穴(比如神門、照海、丘墟、俠溪、耳和髎、頭維等穴)淺刺,及相應經脈指端井穴刺血,共同達到清熱,養陰,安神,降低患者興奮性作用。
退燒藥就在自己身上 20190411
外感發熱多為實熱證,見于感冒、傷寒、溫病、瘟疫等病證;
內傷發熱多為虛熱證,有陰虛發熱、陽虛發熱、血虛發熱、氣虛發熱、虛勞發熱、陽浮發熱、失血發熱等。
穴位退熱方,它對外感和內傷發熱都有效。
立竿見影的退燒藥:大椎、耳尖
耳尖穴是經外奇穴,有退熱消炎、清腦明目、鎮痛降壓作用。在耳尖穴針刺放血,尤其適用于清在上之熱,其退熱快速而明顯,體溫在38.5°C以下時采用,不需要吃藥就能退燒;當體溫超過38.5℃時則可作輔助治療方。
伏兔穴 20190410
伏兔:指股肌繃起處全部肌肉著骨牢固而言,此穴則以點代面。
主治:膝蓋部冷痛(膝冷不得溫),下肢麻痹及冷卻(風痹),下肢神經痛,腳氣,子宮病(婦人下部諸疾)。
針法歷代文獻記載不一致。“刺入五分。”淺者“針入三分”;深者“針二寸五分至三寸”,“禁不可刺”。現代臨床一般“針五分至一寸”。
高血壓頭痛,點按人迎穴 20190410
人迎穴:屬胃經,又位頸部,為足陽明經脈氣所發,刺之有疏通陽明經氣、平降氣血之效。同時,又為膽經與胃經的交會穴,故又有瀉肝膽之熱,平肝降逆、熄風潛陽作用,而收降血壓之功。
方法:坐位,食中兩指先點揉風池,再由風池向人迎自上而下單方向分推,同時,無名指與小指亦分推面頰部,力量輕緩,柔和,均勻,以5~8次為佳。分推后頸項及面部,可感覺輕松及皮膚微發熱感,每天2~3次。
注意,左右交替推按,切忌雙手同時點壓人迎。
閃了腰,試試兩急止痛穴 20190409
手三里:通經活絡、清熱明目、調理腸胃功效。
彈撥能快速緩解腰部肌肉痙攣,減輕疼痛。
委中穴:點揉或拔罐刺血。有舒筋通絡、散瘀活血、清熱解毒功效,可起通則不痛、強腰健膝作用。
治療落枕——肘髎穴 20190409
邊按揉患側的肘髎,邊慢慢轉頭,做10分鐘,一般能明顯緩解。
肘髎屬大腸經,循行經過肩頸,掐點刺激可疏調肩頸部經絡的氣血,迅速緩解頸肩部肌肉痙攣,屬“循經遠端取穴”道理。
取穴:屈肘,在曲池外上方1寸,肱骨邊緣處。
主治:肩周炎,肘臂酸痛,上肢神經痛,風濕性肘關節炎。
腹瀉?過敏?暈車?這些穴管用 20190407
腹瀉
急性腹瀉(細菌性):尺澤穴刺血
尺澤是肺經合穴,擅治相表里的大腸腑病。大腸小腸皆屬于胃,胃氣以降為順,當外邪致肺氣不宣、胃氣不降時,易發泄瀉。
慢性腹瀉:灸神闕
過敏,皮膚騷癢:百蟲窩 血海 曲泉擦熱或刮痧。
暈車:上車前手心擦熱放神闕。
身體上自帶的“止咳糖漿” 20190405
治療咳嗽——少商、孔最
突然抑制不住地咳不停,用指甲用力掐按少商穴30秒以上,就可停止咳嗽。
少商刺血還可清瀉肺部的積熱,治風熱咳嗽。
久咳,多因外在病邪長時停留體里,傷了臟腑,或氣虛血虧,七情郁結等。很多人喝止咳糖漿來止咳,自帶的“止咳糖漿”就是孔最穴。
彈撥孔最穴可緩解久咳,針刺孔最穴可治久咳。彈撥法較特殊,即用拇指深按于穴,待有酸脹、疼痛的指感后,像彈撥琴弦樣地往返撥動。
孔最
取穴:在尺澤與太淵連線中點上1橫指。
止咳化痰——孔最、豐隆
干咳、咽干——太淵、照海
沒痰干咳,屬虛性咳嗽,是肺陰虛表現。
太淵滋陰養血,潤燥止咳。此穴治干咳,取擦摩手法:一只手的拇指放在另一只手手腕的太淵上,其余四指放在對側,橫向擦摩太淵,達到養陰清肺、治干咳。
照海長于滋陰清熱,當肺陰不足、干咳日久,必然由肺及腎。加上照海通于奇經八脈之陰蹺脈,并通過陰蹺上聯喉嚨,與太淵相配,正好發揮其滋陰潤燥止咳功效。
治咽癢異物感——列缺、天突
多見于慢性咽炎
列缺穴為八脈交會穴之一,與任脈在咽喉處相通,因此常用于治療急慢性咽喉炎、扁桃體炎引起的咽癢癥狀。
指任脈氣血在此處吸熱后突行上天。穴下為肺系所在(肺系指氣管支氣管處),近治咽喉疾患。
列缺取穴:正坐或仰臥,微曲肘,側腕掌心相對,手腕內側(大拇指側下)感到脈搏跳動處。
平喘——定喘穴
哮喘表現為喘息、咳嗽、胸悶及呼吸困難等。
定喘穴是經外奇穴,位于背部,具有止咳平喘、通宣理肺功效。哮喘發作時可用力點按此穴,哮喘緩解期可穴位貼敷或刮痧。
定喘取穴:大椎穴,旁開0.5寸。
人體自有降壓藥,安全降壓不傷肝腎 20190403
高血壓是由于機體陰陽平衡失調所導致,病變與五臟有關,最主要涉及心、肝、腎。體質的陰陽偏盛或偏虛、氣血功能失調是發病的內在因素。
高血壓的發病機理可以概括為“上實下虛”:
“上實”指的是身體上部肝陽偏盛,肝氣郁結,肝火、肝風上揚,氣血并走于上部。
“下虛”指的是身體下部腎陰虛弱。時間長了陰損及陽,又會導致陰陽兩虛,出現相應的征候。一般情況下,高血壓早期多為肝陽偏盛,中期屬于肝腎陰虛,晚期多屬陰陽兩虛。
人體自備的降壓藥
a.快速降壓藥——人迎穴
人迎屬胃經,具利咽散結作用。
將左、右手拇、食二指并攏,用指腹輕放脖頸兩側人迎位置,單側按壓,力量輕柔緩和,切忌暴力按壓,先按壓一側,15秒后按壓另側,如此交替,每側按壓15秒鐘,持續5分鐘。
人迎屬快速降壓應急穴,適合緊急降壓,一般可使血壓下降10—20mmHg。
b.平緩控壓藥——耳穴
耳穴,包括耳尖、耳背溝,高血壓患者可每天堅持用這方法控制血壓。
耳尖穴最擅清頭面部之熱,如面紅目赤、頭暈目眩、耳鳴耳癢、發熱痤瘡、多夢煩躁等,均可在耳尖刺血。血壓升高,不論是因陽亢于上,還是陰虧陽亢,即不論是因實還是因虛,都可在耳尖刺血而清頭面熱,起到降壓作用。安全快捷,沒副作用,不會致過度降壓。
耳背溝也叫降壓溝,位于耳廓背面,由耳廓的內上方斜向外下方行走,用手摸時可以清晰地摸到一條凹溝。耳背溝是耳朵上的降壓反應點,被喻為“人體的脊椎”。按摩此穴可間接刺激脊神經,對臟腑有一定調理作用,常按摩能降壓,且能對人體產生良性刺激。
按摩方法:用雙手食指和拇指分別夾住同側耳朵的上半部分,用拇指分別對準兩耳背后的降壓溝,依降壓溝走勢,由內上向外下按摩,每次按摩15下,每天2—3次,以耳部微發熱為度,力量不宜過大。長堅持,會看到明顯降壓效果。
c.雙向調節的降壓藥——內關穴
d.老年安全降壓藥——涌泉穴
帶脈與婦科經帶胎產問題 20190403
婦科疾病取脾經、肝經黃金穴三陰交、血海、太沖及合谷等治療顯著,但對肥胖者后期往往遇到瓶頸,其實都可用帶脈解決。
《難經·二十八難》載:“帶脈者,起于季脅,回身一周。”它是唯一的一條橫行經脈,橫于腰際,位于上下之樞紐地帶,有約束諸經等作用。
但是,帶脈并非只是簡單的環腰一周,而是不同層次的多條環行線路,為什么呢?
《奇經八脈考》記載:“帶脈者,起于季脅足厥陰之章門穴,同足少陽循帶脈穴,圍身一周,如束帶然,又與足少陽會于五樞、維道。”
可見,帶脈循行路線并不具體,其有穴通路也并非像腰帶樣在腰間環束,而是從章門,向下沿足少陽經循行,過帶脈穴,五樞穴、維道穴,橫過腹部(是在肚臍以上、以下還是貫臍?)再上行過維道、五樞、帶脈穴、章門穴后行至十四椎(命門穴)再到對側章門穴。
帶脈穴:為足少陽經與帶脈之會穴。帶脈為奇經八脈之一,治腰腹緩縱,溶溶如坐水中,或婦人小腹痛,里急后重,經帶、瘈瘲等癥。
取穴時可取直立位,吸氣,于側腹部季脅(第11游離肋端)處取章門,章門直下與臍中水平處取帶脈穴。
抑郁情緒如何舒緩? 20190403
02 /疏肝解郁——開四關
合谷配太沖,其疏肝解郁功效更強,還能行氣活血,和胃降逆,有定志安眠之效。二穴相互作用,相得益彰,可治療氣機不暢,包括氣機不暢、不通而痛的各類痛癥;氣機郁阻、焦慮抑郁的各類精神疾病。
方法:拇指指尖用力點在穴位上,此時食指放在手或足內側的對應位置上,相對用力,以加強點按力道,使穴區出現明顯酸脹感,甚至向四周放散。每穴點半分,后改為揉法一分,揉時力道稍減輕,但也要保持一定向下點壓力量。
四穴交替操作至情緒緩和為止,堅持一周左右,即可感到心情舒暢。點揉太沖不方便時,僅點揉合谷亦可緩解癥狀。
02 / 擺脫焦慮放輕松,勞宮加中沖
春肝火旺 人體自帶“護肝良藥”20190401
開四關:四關是合谷穴、太沖穴。
擦期門:期門相當于肝的幕僚,肝遇到麻煩了,它會站出來幫忙排憂解難。是梳泄肝膽的首選穴。雙手掌放在穴處,左右交替來回擦動,尤其適合常熬夜人。
揉行間:如肝火太旺,勢必引起心火亢盛,出現牙痛、口腔潰瘍等癥。行間是一個火穴,多揉行間對泄肝火很有幫助。
掐關沖
緩解腰部疼痛的方法 20190331
自我按摩方法:兩手相互摩擦至手掌發熱,兩手叉腰,大拇指在前,四指在后按在兩側腎俞穴處,然后順時針、逆時針方向旋轉腰臀部各20次。
揉命門穴,揉腎俞穴,按揉委中穴,捶腰骶,擦腰。
生活小提示:預防腰痛ABC
A. 定期活動,鍛煉腰背肌,減少腰椎慢性損傷。
B. 注意腰部保暖,避免腰部受涼,不宜直吹電風扇或空調。
C. 多食兩素。
兩素指維生素和纖維素。牛奶,米糠、麩皮、胡蘿卜等蔬菜和水果都能補充。
D. 注意坐姿。
坐時腰部放個靠墊是不錯選擇。身體后傾120度時,腰部所承受的壓力會明顯減小。
各種癥狀的月經不調, 三陰交+耳穴 20190331
無論是何種癥狀的月經不調,都與氣血淤塞不通有關。氣血通暢了,月經自然恢復正常。
三陰交
耳穴處方:
主穴:內生殖器 內分泌 交感 腎 緣中 皮質下
配穴:卵巢 腹 神門 耳迷根 肝 心 盆腔 艇角
便秘是身體的“隱形殺手” 20190329
點上下巨虛;點支溝;
耳穴處方:
主穴 大腸:耳輪腳及部分耳輪與AB線之間的前 1/3處;
配穴 便秘點:三角窩中1/3,對耳輪下腳中段的上緣坐骨神經點上方;
足穴處方:
1. 用單示指叩拳法點壓胃、胰、肛門反射區各 1分
2. 用雙指鉗法按壓甲狀旁腺反射區半分鐘
3. 用示指刮壓法刮壓橫結腸、降結腸、乙狀結腸、升結腸反射區各半分鐘
春季感冒高發,如何辯證治療?201903
風寒感冒:大椎 迎香;
對大椎進行溫熱刺激,溫補大椎之陽,也就溫補了一身之陽,陽氣充足,則可驅寒外出。
擦熱迎香穴,治療鼻塞。
風熱感冒:大椎 肺俞;
解表清熱的穴位也首推大椎。治法為刺血拔罐。
肺俞:治感冒、咳嗽、氣喘等。在肺俞刺血拔罐,能起到解表清熱功效。(直立,上臂自然下垂時,肩胛骨內側邊緣至脊柱之間的橫向距離為3寸。)
治耳鳴“藥”在耳朵上 20190326
耳門 聽宮 聽會。
只需將食指側立,嘴張開,上下來回擦熱這縱向凹陷就可。能起活血化瘀通脈作用。
什么樣的人適合減肥 20190325
體重正常,體內存有適量脂肪,卵巢才能正常工作。如卵巢功能不正常,懷孕就會受到很大的影響。太瘦的女性雌激素水平較低下,不易受孕。
春季上火怎辦?穴位滅火清單20190325
上火,指身體某種機能過度亢進所表現的癥狀,多以紅腫熱痛為主。有實有虛,而滅火法中首推穴位刺激法,除虛證多用點揉外,實火或本虛標實之火多用穴刺血法。
01肝火旺盛
表現:可見巔頂頭痛、面紅目赤、急躁易怒、脅肋脹痛、口苦、脈弦數等。
滅火高招:大敦刺血、行間掐按
02心火旺盛
表現:情緒煩躁,夜間輾轉反側煩躁不安,渾身燥熱而失眠,舌尖生瘡,小便黃,小便時有熾熱感,可能伴便秘、面紅目赤、發熱等癥。
滅火高招:中沖刺血,重點勞宮
03肺火旺盛
肺火多由于邪熱內盛、肺熱郁閉所導致。
典型表現:干咳無痰或痰中帶血、咽喉腫疼、音啞、口鼻干燥等。
滅火高招:少商、尺澤刺血
少商穴是肺經井穴,尺澤是肺經合穴,二穴刺血具有降肺氣、瀉肺火作用。
04胃腸火盛
典型表現:胃中有燒灼樣疼痛感;消化功能在胃火炙烤下變得亢盛,吃得多,易餓,口氣重,臭穢難聞;還會牙齦腫痛、牙齦出血、口渴、便秘、小便黃而少。
滅火高招:厲兌商陽,刺血瀉熱;內庭重按
05小腸火盛
心與小腸相表里,小腸火一般由心火下移所致。心火多為虛火,需要腎水相濟才能平衡,當腎陰不足時,則心神不交、水火不合,水不能滲于膀胱,因此還可能伴有心火和腎虛癥狀。
典型表現:尿頻、尿急、尿痛、尿不盡感、或尿赤、失眠、口干、煩躁等。為泌尿道感染。
滅火高招:目赤腫痛,耳尖輔助
少澤穴點刺出血可清瀉小腸火。由于小腸經脈上行至內外眼角,故少澤刺血還治上焦風熱引起的目赤腫痛,配合可清泄上焦風熱的耳尖。
06三焦火盛
三焦是由上中下焦合稱,主要通行諸氣和運行水液。三焦火常表現為實火。
上焦(心、肺)有火表現為頭痛、目赤、口干、口苦、舌爛、潰瘍、耳鳴、咳嗽等;
中焦(脾、胃、肝、膽)有火表現為口臭、消谷善饑或不思飲食、呃氣上逆、脘腹脹滿等;
下焦(腎、膀胱、大小腸)有火則表現為大便秘結、小便短赤等。
滅火高招:耳痛外感,清熱解毒
關沖穴,耳尖穴是經外奇穴,具有泄熱的特殊作用,兩穴同用,點刺出血,瀉三焦火,特別用于病毒性感冒引起的面癱、耳聾耳鳴的急性期,以取清熱解毒之效。
二十四節氣穴位養生課 20190324
一方面,抓好時節變化的窗口期,在陽氣升發的季節助陽氣升發,因勢利導事半功倍。
另方面,在特定時節,會有相應高危人群,比如小寒是一年中最冷節氣,患高血壓者就需特別注意,因寒性主收引,自然界陰寒盛,人體肌肉血管毛孔收縮,血管壓力增大。可在小寒到來前幾個節氣,就溫補陽氣防患于未然,小寒時,選具降壓作用的穴位保健,以助穩血壓。
滑肉門與抑郁的那些事兒 20190322
運動是治療抑郁的良方,有氧運動40分,可讓輕度抑郁情緒消失2小時以上!有規律的快走、慢跑或跳繩之類都可。注意是“有規律”的,其共性在于這些運動都可讓腹部有規律的動起來。
抑郁癥患者多伴有腸蠕動減慢,多伴有便秘腹脹。發現抑郁癥患者腹部多堅硬如石,按壓時多有明顯疼痛,這痛點很深,多在左側滑肉門處。
足陽明經脈病候說了那么多神志病癥狀,但是足陽明經四十五個穴,只有滑肉門、太乙兩穴明確提到可治神志病——癲狂。
每穴都有存在的特殊價值,滑肉門也是。其價值與其所在的解剖部位相關,左側滑肉門穴下是腹壁,再下是大腸,再下是十二指腸,而十二指腸后則是腰兩側的腹交感神經節。
腹交感神經節!
抑郁癥患者交感神經處于抑制狀態,才會有低落的情緒、胸悶氣短的癥狀、腹脹便秘和怕冷無汗等現象,而頸、胸、腹各有一個交感神經節,恰恰就是控制機體的一個個開關樞紐,但關鍵是怎么才能刺激到呢?頸、胸的都不太好刺激,或有危險,唯有腹部,似乎是個突破口。
怎樣才能刺激到如此深的部位呢?
左右滑肉門功效一樣嗎?
除了抑郁,滑肉門還能治什么問題?
例:崩漏 肩痛治療 20190319
40歲女,全身無力,說話力氣都沒,月經快兩周了還沒干凈,量少淋漓不凈。怕冷,天較暖和還穿厚厚羽絨服和三條褲子還說怕冷。檢查過婦科等都沒問題,不過這因感冒咳嗽,大概服3個月的消炎藥,也輸過液(抗生素)等。
處置:三陰交(淺刺針感向上傳)、五樞(天部)、足三里(天部)、關元(人部)、天樞(人部)、水分(人部)針刺留針30分鐘。
神闕艾灸20分鐘、隱白穴雙艾灸20分鐘
問:右肩臂疼了半個月了能治嗎?
在中府穴天部淺刺扎跳。起針后說一點也不疼了。就剩肩井穴感覺有點緊,給補了一針肩井穴扎跳,說完全好了。
總結:為么給她做了針灸又加艾灸?
1、患者可能是崩漏,是漏不是崩,漏為虛證,身體無力虛,所以灸脾經井穴起始穴隱白。
2、患者之前用大量抗生素傷了脾陽所灸了神闕。
針+灸綜合治療協同起效
還有她肩臂疼痛位置是從肩前<中府穴和云門到尺澤穴>正好是肺經外行線所過之處。
春季犯困怎辦?20190319
醒神去春困——常梳頭尤其是百會
晨為陽氣升發之時,此時梳頭有醒神開竅的功效,可以預防中風、促進中風后遺癥的康復等。若能長期堅持通過百會、上星、風池、目窗、神庭、通天等穴位的梳理,效果更佳。
增強免疫——灸足三里
泄肝火——揉按行間穴
春天肝火盛,會導致牙痛、腮幫子腫、口腔潰瘍、鼻出血、舌尖長泡等癥,這表明火已經從肝經進入到心經,多揉“行間穴”。
春分養生攻略 20190317
可進行簡單健身運動,如爬樓梯、跳繩等。
此季節容易出現三類問題,抑郁,腹瀉,感冒。
注意疏肝,保持心情舒暢,飲食上注意健脾,出門注意防風防寒等。
春分時節,平衡陰陽——補不足,損有余。
按揉內關 外關。
春季皮膚過敏 20190316
過敏原因無外乎兩方面,一是表氣虛,防衛外邪能力差;二是內在功能失衡,代謝產物聚集,使內熱嚴重,透發肌表。
過敏主要與肺、脾、腎三臟腑功能失調有關。
肺主呼吸,肺不耐寒熱,易受外感風寒病邪侵襲而造成皮膚不適。
脾主運化,營養失調易損傷脾胃,進而因運化代謝不良,造成水濕水邪聚合而成痰濕病氣,引起對食物過敏。
腎主氣納,調節水分代謝。若腎陽不足,氣納功能不良,水分蒸化也會失調,造成皮膚干燥、大便干硬秘結。
治療蕁麻疹——神闕穴、少商穴、肺俞穴
蕁麻疹為常見皮膚過敏癥。蕁麻疹外因有風寒、風熱之分,內因有脾胃虛弱、濕邪內盛等因素。
治蕁麻疹應以神闕為主穴。神闕具有健運脾陽、和胃理腸、溫陽救逆作用。
此處拔罐,能祛風利濕,使內邪由此而出。可先對神闕艾灸;然后閃罐,即將罐子拔在穴上,然后立即取下,再迅速拔住,反復多次拔上起下;閃罐后再艾灸神闕。這法可補表氣、透內熱。
如內熱過重,還可配合少商、肺俞刺血。
皮膚止癢——血海穴、百蟲窩、曲泉穴
曲泉與血海配合,可共起養血功效,血行風自滅,養血便可祛風止癢。
百蟲窩是止癢經驗效穴,活血止癢,可配血海迅速止癢。
如不便走罐,也可分別點按,擦熱或刮痧三穴。
趕走痘痘,戰“痘”方法 20190315
01前額長痘——中沖、少沖
前額屬心,因心主神志,與思維情感密切相關,所以前額長痘的應是思慮較多,心事較重,晚上睡覺不太安穩,易多夢。
前額長痘要清瀉心火,可中沖和少沖刺血。
02太陽穴長痘——關沖、耳尖
多與外感風熱邪氣有關,因為這里是三焦經和膽經交會地。
關沖穴是手少陽三焦經的井穴。耳尖穴是經外奇穴,具有清熱消炎作用。因此兩穴刺血可泄少陽經脈風熱。
三焦經循行繞過耳周,進入耳內,如耳內長痘也代表三焦經有熱象,也可在關沖和耳尖刺血。
03左頰長痘——關沖、行間
左頰屬肝,肝主疏泄。此處長痘,多與情志刺激、煩燥易怒、壓力大使肝氣郁結,久之化火有關。
掐按行間可清泄肝火。
04右頰長痘——少商、魚際
右頰屬肺,右頰長痘大多是因外感內傷使肺陰受損或肺衛蘊熱有關。
少商刺血加上掐按魚際。
05鼻周長痘——商陽、內庭
在鼻子周圍的三角區內易長痘痘,這區域屬脾胃,跟消化密切相關。因鼻周是手、足陽明經氣血交接地,陽明經多氣多血,是主管消化的。
鼻周長痘,首清腸胃火,商陽刺血并掐按內庭。
06下頦長痘——照海、勞宮
下頦痘多是虛火上攻引起,一般沒膿頭,也不紅腫。
要從滋養腎陰入手。點按能滋腎清熱、通調三焦的照海和心包經勞宮。
07后頭發際長痘——大椎
后頭發際長痘,多由體內熱邪太盛造成的。
當遇熱邪壅盛所致疾病時,可大椎刺血拔罐,以激發陽經精氣,疏通壅滯氣血,清泄血中瘀熱。
08滿臉長痘——肺俞、少商
如滿臉都是痘,肯定是五臟失衡、臟腑蘊熱表現。肺是主皮毛的,要先從清肺熱入手。
肺俞清瀉肺熱,還有少商,在這兩穴刺血。
春分將至 平衡陰陽 疏肝健脾 20190315
【揉揉天和地】
方法:雙手掌重疊,掌心覆于神闕,上揉至中脘,下揉至關元,臍上中焦居脾胃,為人體后天之本。臍下下焦居肝腎,貯藏先天精氣,臍居中,通先后天通路。揉天和地,先后天一起補。
你是三高人群嗎?一招自測代謝問題20190103
自診自查代謝刺激區(地機穴-漏谷穴)
如在代謝刺激區出現疼痛、結節或皮膚上面出現毛細血管的化都預示著您的代謝出現了紊亂,要引起注意了!這時可按此方法做:拇指立起來,在原地做彈撥動作,力量不要太強,輕柔為宜,這樣可讓結節慢慢松開,如有砭石刮痧板,用刮痧板在穴位上做輕柔的點揉,同樣也是碰到結節點,直到結節慢慢松開。每天堅持3遍,每遍大概3-5分!
例:治排便困難醫案一則 20181221
女,22歲,學生。身材高挑,偏瘦,皮膚白,面部鼻周青春痘,少語懶言,神情倦怠,柔弱無力。口苦,不愿出門,神情緊張,情緒抑郁。
主訴:每日上午兩個小時排便。
診斷:足太陰病。(患者涉及陽明經、少陽經,但當下亟待解決的屬太陰)
開始治時,女孩十分緊張,雙手抓緊衣服,針進,身體一震,反應較大。此種患者治療以輕刺激為主。
針灸選穴:鳩尾,水分,氣海,天樞,太溪,足三里。
方意:
鳩尾穴,從調形角度看,其位于“上帝帳篷”的上端,可調節腹部張力;從調氣角度看,鳩尾穴可刺至膈肌的附著點,調節膈肌功能。刺法,當由鳩尾斜刺向上,針至胸骨柄下緣膈肌附著處;
水分穴,患者腸動力減弱,排便時間超長,排便困難。糟粕在腸道里停留時間長,便質變干。而水分作為分水之穴,前輸膀胱為小便,后輸大腸為糟粕。
功能是建立在物質基礎上的,功能低下,一定伴有局部的物質基礎匱乏,對腸道來說,主要為腸道血液供應不足,太溪滋養腎陰,氣海穴目的主要為改善血液狀態。
足三里調脾胃有所側重,偏于增強胃腸動力。直刺天樞穴,同樣增強胃腸動力。
尺澤穴的補瀉之秘 20181215
自汗盜汗灸尺澤,不效者灸膈俞。
為何不論自汗盜汗,陰虛陽虛均選用尺澤穴治療呢?從“不效者灸膈俞”可以窺探一二,膈俞為八會穴之血會,汗為血之余,調節出汗問題當調血。
調血最直接的方式,調血脈。艾灸尺澤為天部淺層刺激,一尺澤穴處,血管表淺,可直接調節血脈,改善汗出癥狀;二可舒緩手肘部肱橈肌表面的筋膜張力異常,肌肉不僵硬恢復彈性,對深層肱動脈產生調節作用;因此灸尺澤止汗。
例:兩脅疼痛月余,一次治愈 20181214
男25歲,胸悶氣短,胸背常游走痛,肋骨兩側疼痛嚴重,一月余。失眠,多夢,頭沉,最近血壓突然偏高90/140,常有想死感,抑郁,還有咽炎和反流性食道。
西醫心肺功能和其他多項檢查,未查出問題,建議找心理醫生治療。曾找尋針灸(單次收費500元)、按摩、背部血罐,足療等均無效。
處置:
1中府調節胸廓肌群間接調了前鋸肌和膈;五樞調腹壓;鳩尾穴一針到咽喉;尺澤(雙側);滑肉門(左側地部、右側人部斜內上刺);針神闕,并行艾灸30分。
起針患者說肋兩側痛完全消失,胸悶氣短也好。
月經延期危害大 程氏針灸幫召回20181130
女32歲,月經延后半月余。有小腹墜脹感,腰酸等經前反應,但不排經,延后半月余,會陰有潮濕感。睡眠差,不能入睡,多夢;近期愛發脾氣,思慮多;有輕微腹脹,排便不順;突發眼睛模糊一月余。
查舌質紅,苔燥,脈弦數,略滑。
分析:B超正常;雖雌激素下降,但據其面色和身體狀況,初步推斷不是下丘腦-垂體功能異常或卵巢本身功能下降引起的雌激素分泌減少;并結合患者腹脹和排便異常,推測其出現腹腔壓力增加和排便異常,擠壓卵巢(尤其左側卵巢),間接引起卵巢功能下降,使雌激素分泌減少,觸診其左側小腹部降結腸部位壓痛,以佐證。
據此處方:
① 程氏腹腔減壓術(雙側五樞)加左側腹結(人部),釋放腹腔壓力并促進便排空,減少對卵巢擠壓;
② 程氏四部調經術,選帶脈,人部針刺,刺激卵巢懸韌帶;關元,人部針刺,興奮小腸,通過小腸蠕動,被動增加子宮排經功能;
③ 因失眠,情緒易激動等亢進狀態,故用程氏臍部免疫調節術,降低患者興奮度;
④ 下肢配以陰陵泉,天部針刺,輔助釋放腹腔壓力;合谷、太沖人部針刺,行氣活血;
⑤ 加關元、五樞艾灸;關沖,大敦穴刺血泄熱。囑患者隔日一次,直至月經來潮。
次日患者來電,月經來潮,并且比平時順暢很多,囑多休息,經后繼續治療。
按語
“脾主統血,脾主肌肉”,但經絡學說當中,有其獨特含義:
1. 脾經“入腹,屬脾,絡胃”,脾主管腹腔內臟器的功能發揮,及腹壁肌肉的張力問題,當脾功能異常時,腹腔內的臟器功能異常,出現腹壁張力的變化,或腹壁張力的增加,擠壓腹腔內臟器發揮正常功能,進而導致相應器官的功能異常;
2. 另外,在下肢,脾經沿大隱靜脈走行,旁邊分布多塊重要肌肉,這些肌肉又是下肢回血的“壓力泵”,脾功能異常時,肌肉收縮功能下降,回血下肢回血就會下降。
如腹腔內臟器功能異常(如腸功能異常造成的便秘),擠壓卵巢,使卵巢功能異常,雌激素分泌下降,內膜就會增長的慢(氣血不足);
或腹腔壓力增加同時對卵巢和子宮擠壓,子宮受到擠壓,影響正常的功能,不能很好排經(氣虛瘀滯)。
另外,女性以血為先天,如同時出現下肢肌肉功能異常,使回血下降,卵巢、子宮又會失去血的滋養(血虛證),進一步削弱其功能,最終導治雌激素分泌下降,內膜增長異常,排卵排經異常,嚴重者還會引起不孕等。
例:由麻醉師向針灸師的一次轉身 20181130
男63歲,左手無名指指甲異常兩天,進一步檢查:脈浮大,舌肝區有瘀斑,雙足外側青色凸起(丘墟穴),質軟。
1. 青包位置:丘墟穴,膽經。
2. 扁桃體歸經:肝厥陰之脈,起于大趾叢毛之際,上循足跗上廉,去內踝一寸,上踝八寸,交出太陰之后,上 內廉,循股陰入毛中,過陰器,抵小腹,挾胃屬肝絡膽,上貫膈,布脅肋,循喉嚨后,上入頏顙,連目系,上出額,與督脈會于巔;其支者,從目系下頰里,環唇內;其支者,復從肝別貫膈,上注肺。
3. 肩周炎,肩痛的歸經:肩痛位置主要是少陽經。舌邊瘀不僅應肝膽,還應上肢。因此情志抑郁后,舌邊產生瘀斑,上肢肩部也出現異常。
4. 前列腺肥大,前列腺歸經:足厥陰肝經,循行“環陰器,抵小腹”。
5. 指甲異常部位:為無名指,屬手少陽經。
整體病癥都可歸屬厥陰、少陽,程老師講“肝經不疏肝”嗎?因此解決情志問題引起的肝郁,往往選擇從少陽經論治。
治療方案:
1. 針刺肝俞、膽俞、太沖、行間、俠溪、丘墟、五樞(五樞穴針刺方法,參考《那些錯過的穴位》第二季,五樞穴天部,針感放射到會陰,留針二十分鐘)
2. 大敦、關沖刺血,以助解郁、祛瘀、生新
例:慢病快治——胃腸疾患之心下痞 20191126
女,32歲,自幼常腹脹、打嗝、噯氣、便秘,三周前突發心下不適,噯氣加重,欲嘔,偶有瀕死感,西醫未見明顯異常,多汗。心理診斷為焦慮癥,驚恐癥。
診斷:西醫診斷:植物神經紊亂;中醫診斷:心下痞;經絡診斷:足太陰經,手厥陰經
剖析:自幼腹脹 打嗝 噯氣 便秘提示胃腸功能下降,出現腹腔壓力增加的癥狀,被動擠壓膈肌,迷走神經,胸交感神經,喉返神經等重要的神經分布于膈肌,當膈肌受擠壓時,被動興奮這些神經,其中又以胸交感神經為主,從而引發心功能異常,出現胸悶、心慌、憋氣,嚴重者瀕死感。
植物神經系統:是控制整個內臟器官、血管和腺體的神經系統,包括交感神經和副交感神經,二者相拮抗又相互影響:交感神經興奮,患者會出現煩燥,焦慮,心慌,愛生氣,易緊張,恐懼害怕,敏感多疑,委屈易哭,不愿見人,不想說話,對什么都不感興趣,看什么都不高興,壓抑苦惱,甚至自覺活著沒意思,入睡困難,睡眠表淺,早醒夢多,身疲乏力,記憶力減退,注意力不集中,反應遲鈍。
交感神經興奮可抑制副交感神經出現胃腸功能紊亂,如沒食欲,進食無味,腹脹,惡心,打嗝,燒心,胸悶氣短,喜長嘆氣,喉部梗噎,咽喉不利,有的表現頭痛,頭昏,頭憋脹,沉悶,頭部有緊縮感重壓感,頭暈麻木,兩眼憋脹,干澀,視物模糊,面部四肢憋難受,脖子后背發緊發沉,周身發緊僵硬不適,四肢麻木,手腳心發熱,周身皮膚發熱,但量體溫正常或輕度升高的自我感知異常,全身陣熱陣汗,或全身有游走性疼痛,游走性異常感覺等癥狀。
患者植物神經功能紊亂恰對應中醫心下痞證,所以處方程氏臍部調解術,刺激臍周靜脈網,增加胃腸供血,興奮胃腸功能,抑制交感神經過度興奮;配以鳩尾松解腹直肌,釋放腹腔壓力,腹結,左水道,促進大便排空;程氏四關調神術和耳迷走神經刺激術,平衡患者的植物神經,刺血瀉熱,使患者興奮狀態沉靜下來,通過多種手段平衡患者植物神經,治心下痞。
二診,治療后癥狀減輕,腹脹的感覺下降,大便改善,心慌的癥狀有緩解。
依前方繼續治療五次,癥狀已不顯。
縱觀患者癥狀和治療經過,首先出現腹部副交感神經的癥狀,后繼發胸交感神經的興奮,出現心慌,瀕死感,所以在治療過程當中,找首發病因很重要,以興奮腹部副交感神經為主,兼以抑制交感神經,治療有先后,有主次,效果才保證。
父親程紅鋒與耳穴的不解之緣 20181117
以失眠為例,有效穴包括神門、腎、肝、胰膽、脾、胃、小腸、耳中、口、枕、三焦、額、皮質下、垂前、心臟點、失眠穴等,根據不同情況組合應用。而較好效果的基礎處方則由神門、口、垂前、枕、肝五穴組成。單用這五個穴位,多數失眠癥狀都有所緩解。
寒露陰液補得足不足,決定明年身體好不好20181008
寒露對人體的影響
燥”邪當令,傷肺傷胃。陽氣收斂,易腳發涼。
養陰防燥、潤肺益胃是重點
飲食調養,滋陰潤燥。
每晚泡腳,抵御寒邪。
此外,還要注意避免因劇烈運動、過度勞累等耗散精氣津液。
經絡養生,為明年陽氣升發養足陰液。太溪:陰陽雙補。然谷:滋陰清熱。復溜:補腎調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