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節 關于忍耐
莫大之禍,皆起于須臾不能忍;能忍人所不能忍,方可為人之不能為。大智大勇必能忍小恥小急。大丈夫以忍辱為第一精進。
每個善于思考者在受教育(包括家庭、學校、社會各方面的教育)的過程中都會明白:做人,容忍是幸福之基;嫉妒是愚昧的,模仿只會毀了自己,每個人的好與壞,都是宇宙的一部分,故要能容忍人;縱使宇宙間充滿了好東西,不努力你什么也得不到。詩人彼普說:“要想得,首先要有忍受失去了的氣度,秩序是天國的第律。”
忍受冤苦就會拯救自己。
涵養即忍耐。所謂涵養.不就是對各種侮辱、損害的淡然,受到挫折時聳聳肩,遭到侮辱時報之以微笑嗎?
只有好漢才能做到打脫牙和血吞。有了這種忍耐功夫,才能有成就大業的可能性。綜觀歷史上大人物成長進步幾乎全在受挫受辱之時,如曾國藩深知建業全在受挫之時,他幾次功業都是在他幾乎自殺或受辱之后。另外,他還深知學問、事業、愛情、友誼影響很大,他訪師擇友極為留心,他說:“凡做好人做好官、做名將必須交名師良友。”
能夠忍受侮辱的人,一定能夠建立輝煌的國家,至少是民族、家旗事業。
能夠忍受恥辱的人最安全。
辱之一字,最所難忍,自古豪杰,多由此敗。
人是一條魚,社會是缸水。如你是條熱帶魚的話,必須降低體溫而非使水溫上升。因生存即適應社會,你適應不了(該低頭時你做不到)就過不了關。故一有目標的人、明哲之人在堅持內心準則的情況下,要學會忍耐或忍辱負重——只有忍辱才能負重。
忍受不了打擊和挫折(負重、壓力、鍛造),承受不住忽視和平淡,很難達到輝煌。
辦大事者最能忍。正如荀子日:志忍私,然后能公;行忍情性,然后能修:
如你想光榮、平和地度過一生,必須在大事小事上學會克制。因克制、容忍是平安、幸福之基。
有忍乃有濟。忍字有二義:一是委曲求全,平其氣不與他人爭長短;一是相機而動,定其見不為人言所搖惑。
“圯(橋)上老人”,在傳技于張良前,先培養他忍耐 的氣度.因為只有“忍小憤才能成大業”。
綜觀歷史,必有容德乃大,必有忍事乃濟。
這個世界是殘缺的,世界上永遠沒有完滿,明白了這一點,你就容忍了一切,包容了一切。如《古蘭經》所說:原諒他們吧,他們自己不知道。
忍之一字,眾妙之門,當官處事,尤是先務。
人犯我事,亦不形于言而見于色者,其忍也。
小利是小忍而得的,大利是大忍而得的。做小事情,從開始忍耐到獲利的間隔小,獲利也小;做大事情,從開始忍耐到獲利的間隔大,獲利也大。
窮追不舍固然很重要,可是有時忍耐會更有收獲。
在骨子里,人性是相似的,自己不比任何人更好或更壞,故容忍他人要像容忍自己一樣。
意志和忍耐是展示生命的過程。在體過不去的時候,意志、忍耐是你成功的分水嶺。
一游姓老翁開布店.有人要用1元錢買50元的布,店員不賣,此人便大罵,游老翁見之賣給了他,容忍了他的無理.結果這人死在了鄰家店里(喝了藥想死于此,見老板忍他才死到別人店里)。故凡無理來挑釁的人一定有所倚仗,如果在小事上不忍耐,災禍立來(即事一反常即為妖,此人本想死于此店,是老板態度好.才死在別店里)。
處世不必邀功,無過便是功;與人不求盛德,無怨便是德。做到無怨,必須容忍。
容忍才能遠怨。處世只要不結怨于人,就是自己修養的功夫沒有白費。
不太精明的人往往天性樂觀、隨機,不計個人得失,不與人爭短長,脾氣好又沒架子.與之交往有安全感.故平庸者與周圍關系融洽,出眾者易關系緊張。故在成功的過程中,最重要的是忍耐,除勤奮,有才能外,還要忍耐孤獨與各種冷嘲熱諷。
第二節 關于寬容
羅馬的和平來自羅馬的寬容與勇氣。
溫和的脾氣加上克制,人就有了耐心,有耐心的人才會寬容他人,才會平熄怒火。
寬容是生活中永不墜落的太陽,是獲得友誼的靈丹妙藥。不寬容朋友的缺點,你將最終沒有朋友,
如前所述,人只有對比自己弱小得多的人才易寬容。一個年輕的姑娘走在路上,三個不同的人在其臉上打一掌,對老太太(諒),對男人(怒),對小兒(高興,笑)。
用錢財表現出的好心不僅不可靠,且會帶來災禍。豪放、豁達即快樂。寬容大量.與人為善即幸福。童心常在.精神快慰是最大的享受。
如果他能寬容別人的冒犯,就證明他的心靈乃是超越了一切傷害的。
干什么都要有個度,寬容也如此,尤其在情人間。例如,自己的情人對別人,尤其對異性如過分的禮貌和寬容,自己則會感到失望,
寬恕是快樂之本。因最快樂的人極少獨處.會努力營造良好的人際關系。他們有主見,從不拿別人的行為或財富來衡量自己。
寬容而又平易的人,能夠不計恩仇。
會犯錯誤的是人,能寬恕的是神。
寬恕對你是幸福.對他人也很重要,紫羅蘭把它的香氣留在踩扁它的腳踝上,這就是寬容。而大多數人都認為:只要不原諒對方,對方就受到了教訓。但你也沒好日子過,一肚子悶氣,連覺都睡不好。因讓別人覺得有罪,你也不會快樂;讓別人覺得快樂,你也會覺得快樂。明智的人知道,你要不要他愧疚,對他沒什么影響,卻會破壞你的生活,使你如鯁在喉,如口嚼一枚苦果。正如豪雨使你屋變成沼澤,體會永不原諒天氣嗎?鳥在你頭上拉屎,你會永不原諒鳥嗎?既然我們無權控制天氣和鳥,也同樣無權控制他人。
豁達意味著風度、胸懷,氣質,意味著親和力、感召力、凝聚力。豁達是心胸狹窄的天敵,是對無意傷害者的寬厚,對竊竊私語的漠視,對敵人攻擊的忍讓,對相左見解的理解;是對前輩的尊敬,對后生的呵護.對弱者的愛心,對幼稚的寬容。
寬容就是耐心,就是給人第二次機會;冒犯,只要不是死怨。就要以來來仍要合作的心態再給一次機會(僅此一次)。
弱者才會殘忍,惟強者懂得溫柔——寬容的基礎是強大、自信。
寧靜耐心是思考第一法,安定周詳是處事第一法,謙遜是保身第一法,寬容是為人第一法,將貧賤、富貴、生死、變化置之度外是養心第一法。
寬容是人類的大智,需很深的學識和修養,正如房龍在《寬容》里講的,“從最廣博的意義上講,寬容這個詞是個奢侈品。擁有它的人定是智慧超常的人”。
寬容是善待婚姻的最好方法,充分理解對方的行事方法,不苛不責,妙甚。
寬容可以稱為再生的凈化過程。如老禪師發現徒弟踩凳子翻墻外出,自當凳子跪在墻下,弟子踏背見恩師,大慚,從此不再出墻。
沒有寬容就是沒有寬松,因無論你取得多大成功,多有錢權,沒有寬容心,必遭內心痛苦。
交際中的寬容實際是為自己開辟一條陽關大道。因你寬以待人,與人為善,別人就會從內心接納你,你的人格魅力就會對他產生強烈的吸引力。
得人緣的要素:微笑、贊美、寬容、助人、認錯、守信,真誠、謙虛:退就是進,予就是得。
人生不是止水,總會出現許多出乎意料的事,需風渡驟至而泰然處之。轉危為安往往需要高超的心智,也需好的心態。多思索而少激動,多鎮定而少浮躁,多寬容而少仇恨,人生才會更美。
你不寬容別人就很難自保。
不寬容是導致許多家庭不幸的共同原因。
如何才能做到寬容?站在對方的立場想;寬容自己,不要老盯在自己的錯上。
寬容是最好的治術,質樸是最大的忠實。
自私的人部沒有足夠的耐心與寬容心。
寬容是洞察,是忍耐,是忘卻,是瀟灑,是荊棘叢中長出的谷粒。寬容待人,自然會“處處綠楊堪系馬,家家有路到長安”。
把沒層次的人當做對立面,說明你的層次也不高(同他同層次),其實,寬容實是一種居高臨下。
寬恕不僅是成功的基礎、幸福的基礎,也是愛情的基礎。如有對情人結婚時送禮品,男的將舊禮物包裝一下,說是新買的,女方明知有假,仍感動地哭謝:因原諒是種風格,寬容是種風度,寬恕是種風范。
為老婦開門是希望有人為母開門,原諒兩針扎不上的小護士是因女兒也在讀醫科。故在生活中,我們能多點將心比心的感悟.就會對老人多份尊重、青少年多份憐愛,人與人間多些寬容與理解,少些計較與猜疑。
寬容是理智、自信、成熟、有遠見的表現。寬容反對自己的人(尤其是反對錯的人),犯過失的人(不一棍打死).嫉妒你的人。
只有可包容一切的湖水才有令人永不厭煩的倒影。
常人很難容忍對己的致命傷害及惡意誹謗,而只有那些以德報怨,把傷害留給自己的人,才是寬容的最高境界。
在自己的生活面臨挫折之時,能使之得到安慰的、寬容的、持續不斷的思想源的應是叔本華的一句話:“人能夠做他想做的,但不能要他所想要的。”
真正的快樂源于寬容和幫助,而在做到寬容和無私助人的剎那間,你就成了天使。
唾液不擦自干——要有這種寬容的度量,才能成事立身。
寬恕是智慧的體現,是得到寬松、快樂的前提。如一個胖女人四處與鄰為仇,一次自家失火,被鄰居(仇人)家瘦女人爬著從火海里救出后,告誡她一句話:記住,要寬讓身邊的人,不然就不叫人了。
能容別人的短處是風度,能容別人的長處是氣度。
胸襟、氣度是衡量一個人未來成就的標準。因隨時代的變化,個人英雄主義已失去了陣地,當今時代需要更多的合作,得到更多人的支持。
氣量大的人才能被公認為是長者。
第三節 關于忍耐的意義
忍之一字豈非常,一生忍過卻清涼,常將忍字思量到,忍是長生不老方。能怨啊怨恨成歡仇變恩;不能忍啊恩變為仇喜作嗔;能忍啊誰是誰非盡體問,他弱他強莫爭論;能忍啊寬裕溫柔保六親;你若要遠害全身只不過在于忍。
學一分退讓,得一方便宜;去一分享受,減一分罪過。
人在不能作為時最好是忍耐。
人什么都能忍耐,惟獨餓肚子不能忍耐。但在餓肚子之外的事上如不能忍,就會出現你惟不能忍的餓肚子。
日本許多跨國公司送員工到寺廟里接受戒律考驗。不準躺睡.坐禪不專心要挨板子,并不許喊痛。困能忍別人不能忍,專注于別人不易專注.才能為別人不能為,才能在國際舞臺上有杰出的表現。
忍耐是種緩慢的道德。
怨不可積,冤不可報。
強硬的性格不是壞性情,但越強硬越要自律和自我控制。克制和自我控制不僅使生活之路平坦,還能開辟很多道路。
把一切煩惱當做成長的跳板,褫著忍耐,以有朝一日來勉勵自己。
有人侮我、罵我、慢待我、冷笑我、藐視我、毀我傷我、嫌我恨我.則奈何?大智大慧者日:“但忍受之,依他、讓他、敬他、避他、忍耐他,裝聾作啞,漠然置之,冷眼觀之,看他結局如何。”
忍可遠辱。因辱我者人也,致人之辱者我也,禍我者天也,致天之禍者我也,故尤人不如白尤,怨天不如自怨。
智能恕人.忍能耐事(故有忍耐之說),茍一拂吾意即咆哮而怒,一快吾意即雀躍而喜,一善之長即揚之表露,一言之譽即致之動色.此皆涵養之未至也。
一個人只有駕馭自己的情緒,才能無傷。用別人傷自己的話、反思自己并提高自己,就像他人出拳打在棉被上,不會有反作用力。因忍耐并非懦弱.只因看得更遠,胸襟更廣。
《大學》、《中庸》的要義之一是:精細、忍耐、克制、謹慎,而尤倡導寬容。即人生一個“容”字了得。
在生命高峰時享受它,低潮時忍受它。享受生活使自己感到自己的幸運;忍受生命使自己感到自己的韌度,兩者都使智者驚喜,而愚者反之:高峰時不知享受(或看到的凈是不如人處).低潮時怨天棄己。
山谷的一個坡上只有雪松,而其他樹全死的原因是什么?當雪壓得樹枝承受不了時就彎一下,讓雪從枝上滑落而存活,其他樹不會彎曲而不能生長,故人類對外界的壓力要盡可能承受,承受不了的時候要學會彎一下,像雪松那樣讓一步,讓一步海闊天空嘛!因此說,彎曲不是倒下和毀滅,它是人生的一門藝術。
人們往往忘記這一點:因世上沒有十全十美的完人.人們才需要具有忍耐、寬容、同情等。
正如一個和諧政府都是各種對立力量相妥協的產物一樣,美滿婚姻的男女也是相互妥協的產物。故在婚姻中忍耐、耐心、克制、寬容是金科玉律。
為什么人越成熟,經驗越多,進步越快?這依賴于人們寬容性格的廣度與深度。
世界上即使最優秀的人也有性格上弱點,也需要人們容忍、同情甚至憐憫。
沒有內在自制力,尤其是沒有寬容品格的人最終要下地獄。知道害羞的人,其害羞能幫助他克服誘惑;諒解那些對他侮辱的人,可以提升自己的靈魂而高踞一切被諒者之上。
大智者會將一切善惡賢愚都容下。忘恩、報怨是人之常情,設必要大驚小怪。闊人惡雖隱不疑,見人善則雖顯亦疑之,這都是人之常情。
大人就要對小孩(小人)包容.供他吃、住、穿、上學,分文不取,還要忍受他們的叛逆、埋怨及娶媳忘娘或遠走高飛的冷落。否則稱不上“大人”二字。
忍受一種或多種單調生活的能力,是應在童年時就應培養的。
寬容也要有限度,不能對傷天害理的事仍視而不見.反認為是寬容。天下存在壞事有兩個原因:一是壞人做壞事;一是好人容忍、坐視、默許壞人做壞事。
居家順和者,心本于忍。
無論如何,忍耐是生存的必備修養。
不能忍受厭煩的一代人將是小人。
百忍成金,干忍成龜,萬忍成功,億忍成神。
人天性上可以忍受物品的缺乏,但不能忍受別人的惡意。
人生如坐車,早上早下、晚上晚下,早上遲下、遲上早下;上了車紛紛爭座位,下了車各自回家,車上留心保管你的車票(資格、信譽、已得的…·)。在這個多元并起、紛繁復雜的“車廂”中,看慣看不慣的、想開想不開的、規則不規則的都得理解或接受(凡存在即合理的黑格爾哲學),且對之帶來的撞擊(失意、矛盾)要步些浮躁,多些忍耐;少些紛爭.多些寬容,因“紛爭”的結果仍是各自回家——這些徹悟是人生快樂的主要因素。
幸運所需要的美德是節制,厄運所需要的美德是堅忍。
《老頭子總是不會錯》(安徒生童話)中的老頭子用馬換驢、羊、鵝、雞蛋、蘋果,想讓老伴驚喜(英國人賭袋金子,認為以大換小、以貴換賤,老伴不會喜),老伴果喜,因智慧的老伴明白:夫妻問最重要的是寬容、信任、真誠,重動機輕結果才能恩愛、和睦。
“忍”是中國的國粹,忍著哭,忍著笑,忍著所有逆來的橫禍。
第四節 關于忍耐與成功
有才而性緩,又能忍者才是大才,才能成功。
心平氣和四字,非有涵養有大才大智者不能做到,而不能做到者也不能成功,起碼不能成大功。
忍耐之心是人生成功、幸福的先決條件。快樂、幸福、成功總與耐心同在。
天地之無私,才能承載萬物;偉人沒私心,才包容萬民;處事做人沒私心,才能忍容他人。
有作為的人氣度必不平凡,有智慧的人才情絕不顯露,正如忍與成功同在一樣。
《尚書》:有忍.乃有濟;有容,德乃大。能否相忍相容成了婚姻、友誼能否延續,也是能否成功的關鍵。許多成功者,如鄧小平的最高德行之一是善于忍耐。
能耐就是能力和耐煩、忍耐.有能力不能耐煩,不能忍耐不行。有多大的耐煩心,有多大的才能;有多大的忍耐心、耐煩心,有多大的成功。
沒有忍耐就沒有成功。正如丘吉爾說:“要忍耐,失敗時尤需忍耐。忍耐是成功的前提,更是一種難得而必要的才能,我必須磨煉自己去獲得它。”
不能“容忍愚人”的思想不僅不能使人成功(因成功需得各種人的協助、支持),且帶來了三個方面的麻煩問題:(1)領袖人物需要擁護者,而許多他們需要的人恰恰具有被他認為是愚蠢的想法;(2)被他認為是蠢人而想打發走的人.不一定愚;(3)即使是愚人,領袖人物還可從他身上學到許多東西。
古之所謂豪杰或成功之士,必有過人之節,尤其是有過人之忍耐之心。而人情往往有所不能忍者,足夫見辱,拔劍而起,挺身而斗,此不足以為勇也。
天下只有大智大勇者,才能做到猝然臨之而不驚,無故加之而不怒(善忍),麇鹿奔于右而目不瞬,泰山崩于前而色不變。此其所挾持者(所成功業)甚大,其志甚遠也。
志大而量小(不能忍).才有余而識不足者必敗。
夫君子所取者遠,則必有所待;所就者大,則必有所忍。
能忍其不能忍者,才能為人所不能為。
勤奮和忍耐力本身就意味著天才,意昧著成功。
忍人所不能忍,容人所不能容(惟識量過人者能之),才能成人所不能成。
漢高祖息怒滿足了韓王的假王之請,并容忍了蕭何稱其為桀紂的批評.故稱帝業。
能忍人所不能忍之觸忤,斯能為人不能為之事功。
強者之所以成為強者,成為成功者,恰是他們志在過程.能享受過程中的艱辛,同時能夠忍受常人不能忍受的不如意。再之.人們總是習慣夸大別人的風光,而對別人每天與困境作斗爭總忽略不計。
忍耐更多地表現在對條件、局勢、時間的心理承受力上。要學會忍耐,懂得忍耐,善于忍耐,只有這樣才能取得最后的成功。政治家、企業家如不學會忍耐,急躁冒進必敗。
忍讓是良好心理素質的表現,是精神結構與心理素質完善結合的長者風度,是修身養性的重要內容.是健康、幸福、成功的基礎。
第五節 關于忍耐與寬容的其他方面
不讓古人,是謂有志;不讓今人,是謂無量。
忍耐若與敏感、魄力、思維、迅速行動結合,將所向無敵。
脾氣服從理性的判斷才會成功,否則只是動物式憤怒欲的滿足.或從心理學的角度|井是怒需求。
大智者知道:永遠不要目中無人,要甘愿并且能夠“容忍愚人”。
容忍一個人無異于侮辱他,或無異于讓他在你面前變成小人(兒)。因如在家庭中,常常是大人容忍小人(兒)的無理。
氣量大的人才能被公認為長者。
忍乃濟——這是《尚書》這部中國令世人刮目的奇書告訴我們的真理。
一般說來.只要方法正確,獲利的多少就和所做的事情大小.和忍耐的能力成正比。
自私的行為,開始時損人,結果是害己(自私者乃不仁、不智、不勇之人)。仁者不忍自私,智者肯忍自私,勇者能制服自私。
保身第一法:謙遜;處事第一法:安詳;待人第一法:涵容(寬容);養心第一法:灑脫。
自處超然,處人藹然,無事澄然,忤事寬然,有事斬然,得意淡然,失意泰然——這是人生最高境界之一,非常人可行也。
靜能制動,潛能制浮,寬能制偏,緩能制急。
天下之物,舒(寬)徐柔和者多長.迫切急躁者多短。
不與囤積的人爭實,不與進取的人爭貴,不與矜飾(重視外表)的人爭名,不與盛氣的人爭非。這個不爭無非是個“容”字,但這又不是不讀萬卷書、行萬里路、交萬名友者能做到的。
忍是萬能妙方,尤其在逆境中,在沒有把握之招時,要像魚躺在菜板上任人舉刀。即以靜制動,以忍待變,以不變應萬變,也即在不變的隱忍中尋找應變之招。因為一忍可以支百勇,一靜可以制百動。
和善人接觸時。要寬厚;對惡人,要嚴正;至于一般無大惡習、大善的人,對其要寬嚴適度。如性情純良之人偶犯過,應以寬大為懷;然對惡人卻不可如此,要嚴厲地糾正他;至于和普通人交往要寬嚴適度,以免對方產生疏忽之心。
孟子提倡“仁政”(也即忍政,即忍人之心的引申),認為只有“仁政”才能“人和”。只有“人和”才能“保四海而定天下”。
有度量去容忍那些不改變的事,有勇氣去改變可能改變的事,有智慧去區別上述兩種事。
立身以行儉為本,居家以勤勞為本,處人以謙下為本,處世以忍讓為本。
抱怨的人等于往自己鞋里倒水,使今后的路更艱難。
放下就是快樂,容忍等于平和。
忍.不僅包括忍忿、忍不公、忍逆境,還包括忍欲(節制欲望),要知壯年時代的天賦體力可以忍受許多縱欲行為,但這都記在賬上,老年時要還的。
人向往高處。但又不可得隴望蜀,凡事想人非非。不僅要有得意時不可再往的知止智(知止不辱)、知足心(幸福之基),還要有忍受痛苦的能力,要能從痛苦中獲得歡樂.從屈辱中獲得偉大。
抱怨不僅失去勇氣,還將失去朋友,誰喜歡一個滿腹牢騷的人呢。
不能容忍的直接表現是報復,而報復的目的無非是同冒犯你的人扯平。如果有度量寬諒別人的冒犯,就使你比冒犯者的品質更好。這種大度容人是創業君王所必具的英雄氣概。不報宿怨乃是人的光榮。智者總是著眼于現在和未來,念念不忘的怨只能使人費盡心機.不僅自傷身體,且會葬送你進取成功的精力、時間及快樂的心情。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