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是一面鏡子,純凈透明,所有的喜怒哀樂都毫無處理地反射在臉上。“我們的情緒和成熟程度,我們對生命的理解和態度,我們處理親密關系的能力,被這個小生命映照得一覽無余。他來到這個世界上,督促父母把從前忽略的課程邊上,不斷完善自己的人生地圖”。
孩子是一根教鞭,如果說我們可以逃避生活中的大部分問題,而孩子的到來,則讓我們無處可躲,在撫養和教育孩子的過程中,孩子鞭策我們不斷去探索,不斷反思自己的成長歷程和思維模式,讓我們的生命走向開闊。
那么孩子讓我們學到了什么呢?
首先是自省。
在家庭教育中,孩子所呈現的問題,往往都是父母深度參與的結果。所以遇到孩子一些不好的表現,父母首先應該反躬自省,而不是責怪孩子。父母要時刻自省自己的行為,要做到知行合一。 我們用自己的實際行動教育孩子,才能真正達到“教育為了不教”的目的。如果我們說一套,做一套,通常孩子會按照父母做的做,而不會按照父母說的做。如果父母知行分裂,講再多的道理,結果都是零。
其次是克制。
在父母與孩子的關系中,孩子相對處于弱勢地位,因此父母更容易使用“控制他人”的方法來處理不容易的事情。父母要要學會管理自己的念頭,管理自己的情緒,并且適當地處理自己的情緒。
第三是尊重。
親子之間之所以起沖突,往往是因為父母利用特權,無限縮小自己的錯誤,無限放大孩子的錯誤。但這種“濫用權力”往往親子關系走向極端,學會尊重別人的想法,尊重別人的選擇權利,哪怕只是小孩。作為家長的我們必須自律,要時刻的提醒自己:在孩子面前,我們沒有無限的權力。我們要放棄居高臨下的姿態,回到平等的位置與孩子對話,允許孩子講出不同的意見,并具有包容的氣度和胸襟。
如果父母給了我們第一次成長的機會,那么孩子讓我們實現二次成長,讓我們有機會重新彌補童年時候留下的一些缺陷,與孩子一起成長,所謂的育兒即育己。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