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大慶心理援助熱線24小時在線緩解疫情心病
記者從大慶市心理保健調適中心心理援助熱線——0459-12320了解到,從1月22日至今,熱線共接聽來自全國各地的87個電話,其中27個是和疫情相關的咨詢和求助,只有一個是我市市民打來的咨詢電話,咨詢者是一名中年女士,她有些咳嗽,懷疑自己患了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卻因為恐慌不敢去醫院。
“我們給她科普了疾病常識,電話里進行了針對性疏導。”大慶市心理保健調適中心心理保健咨詢單元負責人王海娜說。
王海娜建議市民在做好個人衛生和安全防護的同時,也切勿忽視對心靈的健康防護。大家應以冷靜樂觀的心態,積極應對疫情。如果因疫情造成心理壓力過大又無法排解,可撥打0459-12320心理援助熱線,熱線全天24小時接聽來電。
據了解,筑起抗疫“心”的防線,大慶市第三醫院成立了以院長為組長,副院長為副組長,心理專家為成員的心理危機干預領導小組、心理危機干預專家組,制定了防控心理危機干預工作方案。心理專家通過媒體在市民中普及心理防護知識的同時,為龍南醫院疫情防控工作的一線醫務人員進行了心理調適。
心理專家:緊張焦慮時試試“心理著陸”法
大慶市第三醫院 成人心理單元主任 彭龍顏
面對重大的公共衛生事件,總會有一些人出現過度焦慮、害怕、恐懼情緒。也有一些人會出現強迫性的疾病恐懼,如非理性地懷疑自己被感染,或者采取一些明知不必要的防控措施。如果你的親人中有這種情況,應建議他們接受心理咨詢;如果這些癥狀嚴重地影響了生活和工作,建議其到有資質的精神衛生機構就診,必要時接受藥物治療,包括抗焦慮和幫助睡眠的藥物治療。
心理著陸技術
當你感到焦慮或驚恐時,可以使用這個叫做著陸(grouding)的基礎技術。核心是使人回到自己的身體,專注于平靜而從應激事件上暫時離開。這個技術廣泛用于應對焦慮、解離、驚恐等情況。
指導方針:你可以在任何地方任何地點進行著陸。當你遇到一個觸發點,感到強烈的情緒,或有自我傷害的沖動時,都可使用著陸技術。在0-10的范圍內對著陸前和著陸后的情緒狀態進行打分。睜大眼睛,努力保持與當下世界的聯系。在此階段,停下討論消極情緒,轉移注意力。 關注此時此地,而不是過去或未來。
精神著陸:
1、環顧四周:并詳細描述周圍環境。例如:“我在火車上,我看到一些樹和一條河。”
2、心理游戲:例如想想以一字開頭的成語有哪些。
3、年齡成長:如果你在此次應激中經歷了退行,你可以試著恢復到當前的年齡,例如:我現在9歲了…… 我10歲了 ……直到回到你現在的年齡(退行是一種防御機制,當人們面對壓力或創傷時,會出現退行,表現出與現年齡階段不符的行為) 。
4、詳細描述一項日常活動,比如如何做一道菜。
5、具現化想象。比如想象你溜著滑冰遠離疼痛,想象出一堵墻作為你和痛苦之間的緩沖。
6、安全聲明。告訴自己“我現在是安全的,我正活在現在,沒有回到過去,我當前的位置是……日期是.....
7、運用幽默,想一些有趣的事情。
8、動用注意力。集中精神做一些其他事,如做復雜的題目或運動。
身體著陸:
把雙手泡在冷水或溫水中(也可以是其他無害,你喜歡撫觸的東西,重點是試著去感受這個物體,將注意力集中在它的觸感和溫度上。)
1、專注于呼吸。注意每一次吸氣和呼氣,放慢速度,在每一次吸氣時都重復“安全”這個詞。
2、盡可能用力抓住椅子。
3、觸摸不同的物體。例如筆、鑰匙、毛絨玩具等。
4、腳后跟緊緊貼著地板。提醒自己正腳踏實地,與地面相連。
5、隨身攜帶一個幫助你著陸的物體在口袋里。例如一塊小石頭,每次遇到情緒觸發點時,可以摸摸它。
6、拉伸。伸展手臂、手指或腿。
7、握緊然后放開拳頭。
撫慰性的著陸:
1、對自己說些善意的話。比如你會熬過去的。
2、想想你關心的人的樣子,看看他們的照片。
3、想象一處安全的地方。例如海灘、草地等。
4、說出應對宣言。比如“我能處理這件事”等。
5、規劃一個安全的、善待自己的享受。比如一頓豐盛的晚餐、一次泡泡浴等。
6、想想你期待的事。比如見一個親密的朋友,一次旅行等。
大慶日報記者 沈艷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