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今社會,人們普遍追求“快”字,帶著緊張焦慮的情緒,追求“只爭朝夕”的生存方式。然而,人民日報公眾號就曾公開揭示,在醫生眼中“慢性子”的人才更容易長壽。
1. 說話慢
緩慢、平和地講話,對身心健康至關重要,特別是對于中老年人,因為他們中大多數人都患有慢性疾病。
語速過快容易使老年人情緒激動、緊張,進而刺激交感神經興奮,導致血管收縮,引起或加重高血壓、心臟病等疾病。
建議:試著放慢說話的語速,努力讓自己保持平靜的狀態。這時,大腦會變得安靜,肌肉容易放松,血液循環暢通,身體各器官的功能也會更加協調。
2. 呼吸慢
放慢呼吸速度可以增強呼吸功能,促進肺部循環。此外,美國國家健康研究協會的科學家指出,每天進行幾分鐘的慢速呼吸,可能有助于緩解高血壓并改變腎臟內鹽分的調節方式。
建議:注意通過鼻子而不是嘴巴呼吸。
3. 吃得慢
許多人為了避免飯菜變涼,常常會大口“趁熱吃”,但這樣做實際上會對胃造成傷害,特別是在天氣轉涼胃變得更加敏感的時候。
吃得太快會增加腸胃負擔,輕則引起食欲不振,嚴重的情況下還可能導致急性胃炎、胃痙攣等問題。
建議:如果剛從外面回來,不要馬上進食,可以先喝點溫水,等待10~15分鐘后再開始用餐。
每頓飯的進食時間至少要達到25分鐘以上。一定要放慢吃飯的速度,增加咀嚼的時間,老年人建議每口飯至少咀嚼20次以上。
唾液中含有溶菌酶,可以一定程度上消滅口腔病菌。細嚼慢咽可以促進唾液分泌,提高免疫力。
4. 排便慢
老年人過度用力排便是很危險的,因為在馬桶上發生心梗、猝死等意外事件的情況已經屢見不鮮。
當排便時,人的各個器官的肌肉都會收縮,包括腹部肌肉。這會導致腹壓增高,從而增加心臟排血阻力、血壓升高和心肌耗氧量,容易導致心肌缺血、心絞痛或嚴重心律失常引發的猝死。
此外,在冬天因為血管收縮、硬化的情況下,有腦血管病變或高血壓的患者過度用力排便時,也可能發生腦卒中、腦出血和腦梗死等危險情況。
建議:排便時不要過度用力。
排便不暢的老年人平時應該多食用蔬菜水果、多喝水、多運動,并在醫生的指導下使用一些緩瀉藥物。
相對于蹲位排便,坐位排便所用的腹壓更小,更加安全,因此建議老年人選擇坐便方式。在排尿時也應盡量緩慢,不要用力過猛過快。在直立或蹲下時,應該手扶支撐物。
5. 起床慢
早晨,人體血管的應變能力最低。因此,當人從睡眠狀態轉換到活動狀態時,例如立即下床或進行大動作,容易誘發心腦血管疾病。
建議:醒來后,不要急于坐起,可以先躺在床上伸個懶腰,讓身體逐漸從睡眠狀態到蘇醒狀態有一個自然而然的過渡。
可以坐在床頭,靠著床墊,放松幾分鐘,使血液緩慢地流動,適應身體的狀態。雙腿下垂,坐在床沿上1~2分鐘,等身體反應正常了再慢慢下床。
此外,中老年人起床后可以做一些適當的運動,例如擴胸轉腰、雙肩下沉、放松背部等,可進行20次左右,這些動作有助于舒張心血管,增強供氧能力。
6. 運動熱身慢
運動前熱身,逐漸減緩鍛煉的節奏。如果熱身不充分,由于肌肉伸展性下降和關節僵硬,可能會導致肌肉拉傷和關節扭傷等情況。
此外,在天氣寒冷的情況下,人的血管會明顯收縮,即使不進行運動,血壓也會比平時稍高,血管彈性也會下降。如果熱身不到位,血壓容易突然上升,從而容易引發心腦血管疾病。
建議:運動前熱身活動應持續5分鐘左右,在冬季可以適當延長到10~15分鐘左右。最好在早上9點以后進行運動,太陽出來后,氣溫相對較高,更適合進行鍛煉。
走路是中老年人最基本也是較推薦的運動方式。
此外,還推薦一些舒緩的有氧運動,例如慢跑、健身操等;有一定強度的家務勞動,例如做飯、拖地等;以及運動量較小但對身心健康有好處的體育娛樂項目,例如釣魚、下棋等。
7. 脾氣上來慢
研究顯示,頻繁生氣會對健康造成不利影響,可能干擾免疫系統的正常工作。
建議:一是多曬太陽,二是加強體育鍛煉,以調整植物神經功能,避免出現緊張、興奮、焦慮、抑郁等情緒狀態。
此外,多攝入富含維生素C的新鮮蔬果,以及富含維生素B1、維生素B2的豆類、乳類等食品。
控制不良情緒并不意味著要壓抑憤怒,正確的化解方法很關鍵。當你發現自己即將發脾氣時,可以及時改變環境或話題,逐漸調整自己的心態,使其保持平和。
綜合編輯:大 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