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李清照,多數(shù)人會立刻想起“人比黃花瘦”“載不動許多愁”“冷冷清清凄凄慘慘戚戚”這些令人傷心動容的詞句。在很多人印象中,似乎李清照即是個“千古才女”,也是個“千古傷心女子“。其實,李清照也有活潑快樂的一面。
今天,筆者要和大家分享的這首詞是李清照的一首小令,那時的她還是個十幾歲的少女,活潑快樂,無憂無慮。這首小令清新活潑,充滿生機,和諧美好,寫出了少女眼中的美麗秋景。在這首詞中,少年的她已經(jīng)展露出千古才女的光芒。讓我們走近這首《雙調(diào)憶王孫》:
雙調(diào)憶王孫 李清照(宋)
湖上風來波浩渺,秋已暮、紅稀香少。水光山色與人親,說不盡、無窮好。
蓮子已成荷葉老,清露洗、蘋花汀草。眠沙鷗鷺不回頭,似也恨、人歸早。
讀多了李清照表達相思之苦和孤獨惆悵作品的詞作,再來讀這首詞,你會被詞中的活力所感染,禁不住感嘆:原來易安居士年輕時是這樣活潑幸福的一個人啊!那個唱著“冷冷清清凄凄慘慘戚戚”的悲傷女子竟然也有這么開心快活的時候!
眾所周知,宋代理學盛行,對女子的行為約束還是比較嚴格的。可是李清照卻能跳出“三界外”,暢享美好少女時光,從斗草到蕩秋千,再到溪亭的沉醉,李清照領(lǐng)略了多少閨閣女子無法享受的人生美景。當然這要得益于她開明的父親李格非和出身書香門第的母親王氏。
此時,所有的景物在少女李清照的眼里,是新鮮的,是活力四射的,是和諧美好的。哪怕是在很多人眼中“寂寥”“落寞”的秋天在此時的李清照眼里都是美麗的。“湖上風來波浩渺,秋已暮、紅稀香少”首句干凈利落地向我們展示了一句清新廣闊的畫面,直奔主題,寫湖上泛舟所見:煙波浩渺的湖面,荷花已經(jīng)凋落,深秋到了。
緊接著一句“水光山色與人親,說不盡、無窮好”筆鋒陡轉(zhuǎn),一掃前句的淡淡愁緒。雖然深秋時節(jié),“紅稀香少”,但湖光山色依舊來年瀲滟晴好,在這深秋之時別有一番風味。方言望去,山似乎也動情了,水也笑了。可是詩人卻不說自己對湖光山色感到親切,而反說“水光山色”與人親近。這是詩人與自然合二為一后的深切體驗,和諧美好。由此,我們也可以看出李清照骨子里的詩人天賦!
在此句中,我們更能體會出李清照的“千古才情”。此句中所描寫的物我兩忘的意境在前人很多大家的詩作中都有體現(xiàn):例如李白的《獨坐敬亭山》“相看兩不厭,只有敬亭山“,辛棄疾的《賀新郎》“我見青山多嫵媚,料青山,見我應如是”。而此時李清照只是個十幾歲的少女,對物我兩忘境界的體會卻如此深刻,叫人不得不感嘆她的才華!
詞的下片還是寫秋景,寫湖光山色。雖然景物與上闋有些重復,但是卻新奇有趣。在下片首句“蓮子已成荷葉老,清露洗、蘋花汀草”中,詩人把荷葉想象成了一位母親,看到兒女們健康長大,心里充滿歡愉。一個“洗”字讓清露也含情脈脈,似乎是愛極了那些花花草草,所以才將它們清洗地干干凈凈。多么有趣的想象啊!
最后“眠沙鷗鷺不回頭,似也恨、人歸早”也是充滿了情趣:天色將晚,泛舟湖上的詩人要回去了。她多么舍不得這美麗的景色,想與它們道個別,沒想到,一眼瞧見了沙灘上正打算休息的歐鷺竟然頭也不回,難道它們是在抱怨人們歸去的太早嗎?真是滿滿的少女心啊!
在少女李清照眼中,山水有情,動物有情,植物有情,處處有情,充滿了活力。清朗,寧靜,美好,和諧,歡樂,輕松,秋天的景色原來可以這樣美好。在這首小令里,我們看到了一個天真爛漫,無憂無慮,多情善感的李清照。
此時的李清照,沒有成為他人婦的相思,沒有失去親人后的凄涼,更沒有國破家亡的悲愁。此時的李清照雖是個敏感多情,歡樂聰慧的天真少女,但是卻聰慧多情,天生就具有詩人的氣質(zhì),已經(jīng)展露出“千古才女”的光芒!
(注:文中圖片皆來自網(wǎng)絡,如有侵權(quán),請聯(lián)系本作者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