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05.24
早晨去植物園。
車上李導介紹傣族分水傣、漢傣、花腰傣三種,去傣族人家時候,要一拖鞋二抱柱三不看臥室。車過瀾滄江的時候,李導繼續說,傣族人大多40左右就鑲金銀牙,問為什么,大家自然不知道,她解釋說因為傣家睡通鋪,年紀最大的誰在里頭,用黑色帳子,中年的睡中間,年輕的睡靠外面,用粉色帳子,由于距離都很近,晚上中年人做“活動”的時候年輕人聽得很清楚,只有咬牙苦忍,所以牙就咬壞了。
途中參觀傣族人家,女主人叫玉光,說叫小玉就可以了,我們到了她家,是個二層的木樓,她說以前傣家都用竹樓的,但是竹子每2-3年就要更換,后來就都改成了木樓。她介紹傣族男子姓崖,女子姓玉,在這里還是女尊男卑,男人嫁到女人家,要干三年苦力,戴眼鏡的可以減半,可見知識分子在云南少數民族一帶,還是深受歡迎的。
正瀏覽間,樓下有人對她說我們聽不懂的語言,估計是傣語,小玉對我們說,村里面死了人,要去念經,請我們盡快離開,要不就走不了了,于是我們匆匆離開了她家,到對面的寺廟等車。寺廟里面有一個和尚,在給合十打坐的小孩念經。
上車后李導介紹了愛尼族,說男的叫阿力女的叫阿布,色尚黑。
勐侖熱帶筑物園位于動臘縣勐侖羅梭江畔的葫蘆島,距景洪市96公里。它是由中國著名的植物學家蔡希陶創辦的云南熱帶植物研究所的所在地。該園占地1.5萬畝,海拔570米。經過40多年的努力,現已建成以熱帶植物開發利用為中心,進行國內外熱帶植物引種馴化、保護和推廣的重要基地。現已栽培了3000種國內外的熱帶植物,建立了12個專類區,其中有1700種是本地熱帶植物,并且取得了許多重要的科研成果。它是世界上為數不多的、薈萃中外熱帶、亞熱帶植物的寶庫,也是一個大花園式的游覽勝地。
這里奇花異采無數,什么虎須草、菠蘿蜜、導彈樹、棕櫚樹以及很多我們叫不上名字來的植物非常多,園內花香濃郁,景色非常美麗,真的讓人留戀忘返。
參觀完室外的植物,到一個建筑內參觀,這里看到了傣族人的臥室。出來后發現后院有動物,其中孔雀正好開屏,確實很好看。
飯后去橄欖壩,橄欖壩在景洪市東的勐罕鎮與老撾接壤,因地形橢圓而林木蔥綠似“橄欖”而得名。俗話說:“不到橄欖壩,算不得到版納”。這話雖有些夸張,但也不是沒有道理的。橄欖壩花開四季,青山綠水,傣家竹樓和佛寺掩映在椰林和綠樹叢中,是西雙版納傣族民居和熱帶風光最有代表性的地方。這里充滿了一種自然的、純樸的、寧靜的美,能使人賞心悅目,陶醉其中。
橄欖壩地勢低,氣候濕熱,森林繁茂,為一 天然公園。寨泉水清澈,村寨、佛寺掩映在高大的喬木、椰樹、竹林之中,與寨旁的平壩、山地的稻田構成典型亞熱帶自然風光,是雙版納有代表性的傣家村寨,被譽為“孔雀尾羽”。
從橄欖壩沒有多停留,我們去了傣族園,國家AAAA級的景區,其內有我國保存最完好的五個傣族自然村寨,占地面積3.36平方公里。
到門口時候正好大雨,稍事休整后去看曼松滿古佛寺:有1400多年的歷史,是西雙版納最古老的佛寺之一,主要向游客展示佛教文化活動,如賧佛、頌經、拜佛等活動。
然后坐電瓶車瀏覽傣家村寨。
在細雨中看了一場歌舞表演后,來到了潑水廣場,這里每天都有潑水活動,一些園內工作人員與報名的游客一起進行潑水活動,場面熱烈歡快,我們都沒有參加,只是照相參觀。
回景洪晚飯后觀看了被稱為“超級歌舞秀”的西雙版納大型歌舞晚會“孟巴拉娜西”(傣語意為“神奇美麗的地方”)。優美的舞姿、動聽的音樂、夢幻般的燈光、布景、奇音妙舞,深深地吸引了所有的觀眾。
劇中有孔雀公主楠諾娜和召樹屯王子相遇等經典傳說,把雜技、聲光、背景、機械等多種元素糅合進了歌舞之中,其中空中飛人、背景活動金人等給人的感覺很突然,所以容易產生很強的震撼感,而潑水節那一幕,全體觀眾都把飲用的礦泉水潑撒出去,達到了一個互動歡樂的高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