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子是我國古代重要的思想家,和道家鼻祖并稱老莊,為道家學派的靈魂人物。莊子留下了很多典籍,但是在這些文字中很少有莊子飲酒的記載,難道莊子真的滴酒不沾嗎?這個我們無從考證,但是莊子卻發表了很多關于飲酒的評論。今天我們就透過這些評論,來看看圣人莊子的飲酒之道。免費群發軟件
一、“飲酒以樂,不選其具”
這句話莊子闡述了他對喝酒目的的見解,意思就是說喝酒不要拘泥形式,不要遑論喝酒風格,快樂就好。這種觀點很隨性,是莊子的風格,也是道家的風格。喝酒也應當保持自己天賦純真的本性,不為世俗所拘束,飲酒就是為了快樂!這種觀點是和儒家孔子的觀點相左的,以孔子為代表的儒家主張飲酒是為了禮儀需要,比如在儒家經典《禮記·禮運》中說:“禮之初,始于飲食”。對于這兩種觀點,現在的人似乎更傾向于孔子,飲酒更多是為了社交和應酬,但是如果能做到飲酒就是為了自己開心,這也未嘗不是一種從容和得意!
二、飲酒"三部曲"
莊子對于喝酒狀態如何循序漸進,由淺入深描寫的也是惟妙惟肖,他說:“以禮飲酒者,始乎治,常卒乎亂,泰至則多奇樂。”意思就是,喝酒一開始很規矩,遵規守矩,合乎禮節,可是慢慢的酒過三巡,就開始混亂沒有規矩了,再喝下去就開始放縱。想象一下,如果莊子沒有親眼所見,怎么能如此入木三分的描寫這種宴飲場景。飲酒之后,人們忘記了彼此的隔閡和矛盾,酒后吐真言,可以拉近人與人的距離,可以暴露一個人的本性,這正是酒的魅力所在。
三、醉者無懼
莊子云:“夫醉者墜車,雖疾不死”。喝醉酒的人,從車上墜落,也會毫發無損。這里莊子所說的很可能是一種醉酒后人事不省的狀態,就在醉中死去,死者感受不到死的痛苦。喝酒醉后,很多人酒壯慫人膽,遇到危險也不知道懼怕。也正因為此,喝酒不能過度,不能喝醉得一塌糊涂,正常情況下不敢做的很多傻事都可以在酒后做出來。
小結:莊子的飲酒之道
莊子飲酒,灑脫而不拘禮節,這也符合道家追求自然的精神。而后世文人,也多遵循莊子的飲酒之道,李白、蘇軾、謝靈運、歐陽修等諸多文人墨客無不好酒,并且只有酒才能讓他們寫出更為真情流露的文字,正所謂“十詩九言酒,無酒不成詩”。但盡管喝酒有諸多好處,飲酒也會由于酒后失去對自己主觀意志的節制而帶來禍端,所以無論是佛教還是道教都有禁止飲酒的戒律。再好的東西,過猶不及,過則變為不好,這也是道家陰陽變換的思想!
你會喝酒嗎?有人喝酒展示得是智慧,有人喝酒拉低得是智商圣人的飲酒之道,看了你就知道現在人飲酒有多少二貨!不懂莊子飲酒知道,又怎么懂喝酒呢?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