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刀之夜又稱血洗沖鋒隊,在德語更常稱羅姆政變,是個發生于德國1934年6月30日至7月2日的清算行動,納粹政權進行了一系列的政治處決,大多數死亡者為納粹沖鋒隊成員。希特勒因無法控制沖鋒隊的街頭暴力并視之為對權力的威脅,故欲除去沖鋒隊及其領導者恩斯特·羅姆。他還想安撫害怕及厭惡沖鋒隊的國防軍高層,特別是當羅姆企圖想把國防軍納入自己領導的沖鋒隊之下。至少有85人死于清算,不過最后的死亡人數可能達幾百個。超過一千的反對者被逮捕,大部分參與行動的是黨衛隊及蓋世太保,此次行動加強并鞏固國防軍對希特勒的支持。
沖鋒隊的暴力事件
1933年,興登堡任命希特勒為新一任總理之后的幾個月的時間,希特勒利用國會縱火案后通過的法令解散了德國其它的反對黨。至同年中旬,德國成了在希特勒控制下的一黨專政國家。
沖鋒隊是由一戰后的自由軍團演變而來,他們大多的成員都是認為德國是“十一月的罪犯”被出賣的,他們同樣反對那時新成立的威瑪政府,也反對共產主義。共產黨在德國逐漸發展時,沖鋒隊便與共產黨發生激烈的爭斗。這種激烈沖突也對戰后有實驗性質民主政體的威瑪政府相當的不穩定。以1932年6月為例,超過400次的街頭爭斗,造成82人死亡。有關沖鋒隊的暴力事件仍層出不窮,有時毆打路人或遏阻他們的警察。在1933年中期左右,沖鋒隊被普通人認為是傲慢及無禮的,有外交官抱怨過外國大使被沖鋒隊無理的對待。這樣的行為已讓中產階級與其他保守團體如德軍有了意見。
希特勒欲進一步控制的期望落空
希特勒的下一步行動就是對付沖鋒隊而強化自己對德軍的權力。但這并不是容易的事,雖然沖鋒隊有大部份是忠心的納粹黨追隨者。因為經濟的大衰退讓沖鋒隊成員大大的增加,這些都是來自基層且對民族主義狂熱者。
沖鋒隊參謀長羅姆在希特勒上臺后要求希特勒任命他為國防部長。而此時的部長是由保守的勃洛姆堡擔任,縱使他不是納粹黨員,他也扮演德軍與黨的溝通橋梁。勃洛姆堡以及他的部下,大多都出身于普魯士貴族,他們認為沖鋒隊是粗俗低下的且威脅德軍現有的傳統與在德國社會中較高的地位。
在1934年1月,羅姆向勃洛姆堡提出要讓沖鋒隊取代德國正規軍,讓正規軍成沖鋒隊的附屬。當時希特勒沒馬上做出反制行動,但也加大了兩人的裂痕。
沖鋒隊已難控制并四處結怨
黨內要員的不滿羅姆與希特勒有了約定,羅姆依舊幻想沖鋒隊能成為正規軍,而這個幻想卻抵觸了希特勒鞏固權力及擴張軍隊的計劃。而這個納粹黨內的爭執也慢慢擴大,包含了戈林、戈培爾、希姆萊與赫斯皆對羅姆不滿,他們都是納粹黨的資深元老,但只有羅姆忠于自己的沖鋒隊更甚于希特勒。羅姆對于黨政的輕視惹惱了赫斯。
沖鋒隊在普魯士的暴力行為也讓作為普魯士總理的戈林相當頭疼。于是他們開始有了行動,在1934年4月20日,戈林把自己轄下的警察轉給希姆萊控制,好讓他們一同對付羅姆。希姆萊妒忌羅姆擁有沖鋒隊的權力,希姆萊的黨衛隊從私人保鏢變成精英部隊且忠于希特勒。這個因素也成了希特勒選擇對抗羅姆與沖鋒隊的最佳因素。黨外保守勢力的壓力加上來自軍界、工業界及政界的勢力都要求希特勒壓制沖鋒隊的強大,促使希特勒除掉羅姆。
在1934年6月,希特勒為了回應保守勢力的要求,前往Neudeck與興登堡會面,與興登堡一同參加的國防部長勃洛姆堡意外的對希特勒斥責沒有早一點將羅姆除掉。然后他告訴希特勒如果再未對羅姆及沖鋒隊采取嚴厲行動,興登堡將有可能宣布戒嚴并開始軍事統治。
離開Neudeck之后,希特勒已有除掉羅姆及老政敵的意圖。戈林與希姆萊都贊同希特勒的決定,因為如此他們將因羅姆的毀滅掘取到更多權力。為了準備清算,希姆萊與他的副手海德里希將以偽造的證據指控羅姆已經收受法國二千萬馬克以推翻希特勒。在6月末,黨衛隊拿出偽造的證據指控羅姆意圖推翻政府(即羅姆暴動)。同時戈林與希姆萊在希特勒的指示下列出將清除的政敵名單。6月底,希特勒感覺一切已準備完畢便去埃森參加一場婚禮。他吩咐羅姆的副官召集沖鋒隊領導人在6月底的巴德維塞開會。
對沖鋒隊的清算
1934年6月30日清晨4點半左右,希特勒及他的隨從飛抵慕尼黑。從機場,他們驅車前往巴伐利亞內政部,他們聚集剛結束晚上街上騷亂的沖鋒隊領導人,希特勒生氣地撕裂慕尼黑警察局長的肩章,對著他大喊你應被槍斃,慕尼黑警察局長Schneidhuber在當天便被槍斃。當沖鋒隊被趕進監獄時,希特勒聚集大批的黨衛隊及正規警察,接著前往羅姆所在的巴德維塞。希特勒宣稱羅姆及其他高階沖鋒隊領導已經被捕。希特勒以兩名持槍探員安全地逮捕羅姆,同時黨衛隊發現有沖鋒隊領導與一名18歲的同性在床上。戈培爾在之后的文件上說明這次清洗是對道德墮落的痛擊。同時黨衛隊也逮捕沖鋒隊的其它領導人。
長刀之夜不止清洗了有關沖鋒隊的人馬,包含較早被囚及流放的主要的社會民主黨員及共產黨員,希特勒也用此機會順便清除不可信任的保守人士,包括副總理帕彭。在柏林,戈林自己命令一個黨衛隊武裝單位襲擊了副總理辦公室,緊接著蓋世太保殺死了帕彭的秘書,也逮捕了與帕彭相當緊密的人士,他在之后被槍決。他們的尸體被丟入水溝。蓋世太保也同時處決了Erich Klausener。雖然帕彭被捕后幾天,希特勒便釋放了他,但他日后便不再敢批評納粹政權了。
羅姆的結果
希特勒在想如何處置關在慕尼黑的監獄中的羅姆,羅姆曾經為納粹政權做過一些事,但他既不能一直關在監獄或者被流放,這樣一來當時的社會就會對這一場清算帶來多余不必要的注意。最后,希特勒選擇羅姆必須死。在7月初的希特勒的命令下,西奧多·艾克(之后達豪集中營的管理者)以及他的副官來探視羅姆,他們一進入羅姆的囚房便拿出裝了子彈的勃朗寧手槍,叫羅姆十分鐘內舉槍自盡或者他們代為執行。羅姆拒絕并告訴他們:“要殺我,就叫阿道夫自己來!”在等待的時間,他們沒有聽到槍聲,便回到羅姆的囚房發現羅姆裸胸站著并帶有不屑的手勢,便直接了當擊斃了羅姆。
事后戈林指示警察單位燒毀有關過去兩天行動的一切資料。同時戈培爾試著避免報紙登出死者的名單,在7月初廣播演說及描述希特勒已有驚無險的成功制止這場由羅姆與施萊謝爾的不軌舉動。而1934年7月13日,希特勒在國家議院的一場演說定義了這場行動:在這一小時,我負責的是德國人民的命運,因而我下了命令射殺這場叛變的元兇……
(文史參考)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