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雖還在,但趨勢已經扭轉,希望早日結束!同時生活還要繼續,學習中醫知識,保衛自己、家人和國家。
我們上一次課最后提到,虛火的舌像與實熱的舌像是有些相似的。我們今天就來講實熱證的舌像。
舌紅、苔黃是實熱證舌像的典型特征。如果情況不嚴重,熱邪只在表、在氣分,舌色只是稍偏紅,苔也只是薄黃;如果實熱嚴重,或邪實入里,那舌色就會非常紅,舌苔也不止是薄黃這么簡單。這是實熱舌像大體的一個認識。
深入來講,如果邪熱郁久而熱盛,就會傷陰,傷津液,這種情況下,不僅是舌紅苔黃,而且舌表面看起來非常干燥,甚至出現舌苔的干裂。根據舌像對應臟腑的情況,我們可以進一步觀察舌紅的部位,來判斷實熱來自于哪里。如果是舌紅在舌尖,日久之后,還會伴隨舌尖的紅碎,即除了舌色紅,舌尖會有形態不規則,碎碎的感覺,這代表著心火的熾盛。此外,舌四周包括舌邊與舌尖長瘡,也體現了心火的情況。如果舌紅在舌邊,體現了肝膽的火旺。而且,一般舌邊紅的病人舌尖也會紅,因為根據五行相生的理論,肝木生心火,有肝火的話,心火也會旺;因此,在治療上我們應該釜底抽薪,撤肝火,才能滅心火。還有風熱感冒或者風寒化熱后產生的肺火,其也會體現在舌的前區發紅,這個時候我們需要四診合參,來確定病情。另一種比較特殊的情況是濕熱,苔雖黃但不干,有濕膩的感覺,所以它是黃膩苔,這個我們前面的課程已經講過。
下面我們說一下,實熱和虛熱應該怎么區分。首先,實熱證的典型舌苔為黃苔,而虛熱不體現苔色發黃,而多為少苔、剝苔或無苔;其次,虛熱之人日久,會產生陰虧,即影響到人體的物質層面,體現在舌形上多為瘦小舌,而實熱證不體現這一點。此外,從脈象來看,虛熱的脈往往是數而細,數即脈搏跳動快,體現了熱象;而脈細為陰虛血少的典型脈象;與之相對,實熱證的脈可能也會偏數,但不會有細脈,往往呈現洪大或滑而有力。這是它們從舌像和脈象上的區分。
實熱證的癥狀多為發熱、惡熱、喜冷或局部灼痛,面紅目赤,口渴喜冷飲,痰與鼻涕黃稠,小便短黃或赤,大便干結有煩躁不安,甚者有神昏譫語、吐血、衄血等。我們可以看到,這些癥狀虛熱之人往往也會有之,所以臨床上區分實熱與虛熱是要四診合參,特別是參考舌像與脈象的。
不過實熱與虛熱的邊界往往也不會那么分明,尤其是實熱久而傷津生燥,產生陰液虧虛的案例比比皆是。在《傷寒論》中最典型的例子就是白虎湯證了。白虎湯中四個藥:石膏、知母、粳米、甘草。本方是陽明病氣分實熱證的代表方劑,其癥狀體現為,里熱熾盛,壯熱不惡寒;胃熱津傷,煩渴引飲;里熱蒸騰、津液外泄,汗出淋漓;脈洪大、有力。氣分熱盛,盡管實熱癥狀明確,但方中仍非常重視對津液的補充和保護:除用辛甘寒的石膏來清解透熱,知母苦寒質潤,它既可助石膏清肺胃熱,更能滋陰潤燥;更佐以粳米、炙甘草來益胃生津。白虎湯之后還有白虎加人參湯,增加人參來進一步益氣生津,補充津液來應對口渴嚴重的病人。實際上整本《傷寒論》張仲景都非常重視對胃氣、津液的保障,即:保胃氣存津液,哪怕是在實熱證的治療上。
但是,也有極端的情況,剛才白虎湯證講的是實熱在氣分,但如果實熱入里,到臟腑,引發陽明腑實證,造成大便干結、腹滿痛拒按、甚則潮熱譫語說胡話的情況,則需要用大黃、芒硝、厚樸、枳實組成的大承氣湯來峻下熱結燥屎。危重時刻,就不會考慮那么多了,盡快緩解癥狀為重。這里面的輕重緩急,實際體現了中醫的急則治標,緩則治本,中則標本兼治的治療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