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海上貿易的不斷發展,海盜也順勢而生。他們是具有殘殺搶劫性質的團體組織,活動于商業發達的地區,主要打劫沿海地區的居民以及海上過往的商船。他們曾一度成為海上霸主,掠奪的財物數不勝數,因此,他們更是積攢了很多的寶藏。
如今,有些海盜寶藏已被發掘,有些則沒有,比如:北歐海盜的寶藏。
北歐海盜,也就是維京人,在公元8世紀——11世紀最為瘋狂,人們稱這段時期為“維京時期”。他們的老家在丹麥和斯堪的納維亞半島,起初,他們只掠奪西北歐沿海的修道院,來得快去得也快,當地居民被嚇得膽戰心驚。
八世紀后期,他們開始掠奪英國,而后,逐漸向歐洲入侵,所經之地必成一片血與火的海洋。公元8世紀后期——9世紀,北歐海盜航行至奧克尼群島、法羅群島、冰島和格陵蘭島,并且在島上定居,大約在公元1000年又到達北美海岸。
另外,還有一批向東入侵的海盜,公元8世紀后期,他們沿著現在的俄羅斯遁河開始了長期的侵掠,在公元9世紀他們統治了基輔并建立了新俄羅斯。北歐海盜不僅肆意掠奪,還“鳩占鵲巢”,在當地安居置業。
專家就曾在挪威一個地窖里發現了大量寶物,經過鑒定,確定為海盜的掠奪物。這般豐厚的財物,難怪北歐海盜會孤注一擲。到了14世紀后期,維京時期已經過去了,但是,北歐的海盜活動卻并沒有減少,在北歐海域依舊有海盜蹲點,過往的商船幾乎沒有幸免的。
同期,野心勃勃的丹麥女王瑪格麗特正在瘋狂地對外擴張,恰逢瑞典政局不穩定,于是,瑪格麗特便乘虛而入,企圖一統北歐。當時,生活在斯德哥爾摩的居民向海盜尋求幫助,來抵制丹麥人的入侵。
從1389年起,丹麥人開始步步為營,從農村到城市,將瑞典里里外外圍的嚴嚴實實、密不透風,只剩下海路這一個出口。三年以后,梅克倫堡公爵為了支持瑞典的港口城市,便以瑞典國王的名義發了一個告示,大致內容就是:
海盜們在進行海盜行為時,如果,幫助抵抗丹麥和挪威而縱火搶劫,同時,為斯德哥爾摩提供援助的人,可以領取一個特許證,該證可以隨意出入維斯馬港口和羅斯托克港口,而且,他們掠奪的財物會萬無一失。
聽聞這個公告的海盜們當然是很樂意的,于是,紛紛突破防線,給斯德哥爾摩的居民帶去吃的,因此,便產生了“糧食兄弟”同盟。斯德哥爾摩解圍后,海盜們憑借著這個特許證,劫掠丹麥的商船。1392年,他們還奪了高特蘭島,這個島是許多航線的起點。
之后,參與“糧食兄弟”同盟的海盜們試圖將他們的組織往國家的形式發展。
在“糧食兄弟”同盟中有一號特別的人物,他就是貝克爾船長。他雖是海盜,但是,確實具有俠士的品格。得知瑞典政府求救的時候,他秉承了他的俠義精神,不但,沒有大發國難財,反而,義無反顧的幫助岌岌可危的斯德哥爾摩擺脫危機。
貝克爾率領自己的船隊突襲丹麥,打得丹麥人措手不及。他將海盜分為兩路,一路與丹麥人纏斗,另一路混亂去給守城的人送去糧食和武器,為守城的人創造了突圍的機會。他們與海盜們里應外合擊退了丹麥人,危機得以解除。
貝克爾的這次救援,不僅被寫入了歐洲歷史,而且,瑞典王室還為他的海盜船隊頒發了“海盜證書”,并表示他們海盜活動徹底合法。11世紀時的德國歷史學家不來梅的亞當曾在他的著作《漢堡大主教史》第四卷中就記載過:“這些海盜們在西蘭島聚集了大量的黃金,這些海盜被他們自己人稱為‘維京’,我們稱他們為‘阿斯考曼尼’,他們則按時向丹麥國王納貢”。
由此,貝克爾的名聲也就愈加顯赫。
但是,“糧食兄弟”同盟并不是領屬于貝克爾,隨著海盜們勢力的增強,在1393年的四月,他們洗劫并燒毀了富裕的商貿城市卑爾根。他們還在北海上肆意的掠奪金銀寶藏,攔劫船只。于是,英王理查德二世和丹麥女王瑪格麗特決定聯合打擊海盜。
1401年的夏天,貝克爾船長被英格蘭船只伏擊。
海盜們沒能在這場激烈的海戰中勝利,他們大部分被關進了監獄,包括貝克爾船長,還有一部分被打死了。隨后,這位海盜船長被送回國審判,最后,被判砍頭的死刑。1401年,貝克爾和他的海盜兄弟們被送上斷頭臺。
甚至,當絞索要套到他們脖子上的時候,貝克爾像議員提出條件:“他希望用美麗的金錨鏈以及無數的金錢,外加捐贈一個金質的教堂鐘樓樓頂來換取海盜們的自由。”但是,這個請求被斷然拒絕,他們終究是死了。
過了不久,貝克爾船長的“紅色魔鬼”號海盜船被漁夫買下,他在被鋸斷的三根桅桿下面發現了大量的金錢。沒錯,這就是“糧食兄弟”們的戰利品。但是,這個漁夫并沒有留下財物,而是將它藏了起來,但是,當時的議員們都確信一定可以找到寶藏。
可后來的事實證明了,議員們的想法是錯的,因為,北歐海盜的寶藏至今仍是一個謎。
有人認為,財寶隱藏在波羅的海的烏澤多姆,在那個小島上有一條從沙灘通向腹地的“施托爾特貝克爾山谷”山峽。在過去,這條山路曾經通往海盜的一處藏身地。但是,另一個被人們認為可能的地點,則是東佛里斯蘭海岸雷伊布赫特東部的位于馬林哈弗的那座古老的圣母教堂。
參考資料:
【《維京海盜》、《北歐海盜的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