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青(?—前106年),字仲卿,河東平陽(今山西臨汾市)人。西漢時期名將,漢武帝第二任皇后衛子夫的弟弟,漢武帝在位時官至大司馬大將軍,封長平侯。
元封五年衛青逝世,起冢如廬山,葬于茂陵東北1000米處,謚號為“烈”。
平陽侯家中仆人衛媼跟不知名的衛姓男子生了三女一子,長女衛君孺,后嫁太仆公孫賀;次女衛少兒,即霍去病之母;三女衛子夫。
后衛媼與來平陽侯家中做事的縣吏鄭季私通生了西漢名將衛青,后來又生了另兩個兒子衛步和衛廣,衛青和衛步、衛廣皆冒衛氏。
衛子夫與衛青是同母異父的姐弟。霍去病是衛青同母異父的姐姐的兒子。
‘媼’是老婦的意思。‘衛媼’就是衛家老太太的意思。她是平陽侯府的仆人,姓名史書不載,因為嫁了個不知名的衛姓男子,所以稱為衛媼,就象今天稱呼張夫人李家老太一樣。
衛青小時候是在鄭季家里度過的,由于身世受鄭家欺負,他的童年過得十分悲催。衛青小小年紀就沒讀書,而是去當放羊娃了。有一天,放羊的衛青碰到一個相面先生,先生對他說:“吉人貴相,他日必至封侯!”
有一次,衛青跟隨別人來到甘泉宮 ,一位囚徒看到他的相貌后說:“這是貴人的面相啊,官至封侯。”衛青笑道:“我身為人奴之子,只求免遭笞罵,已是萬幸,哪里談得上立功封侯呢?”從這可以看出衛青雖是鄭家人,卻整日收到毒打虐待,與奴隸無異。
小衛青在鄭家飽受虐待,只好回到他的母親衛媼身邊。
建元三年(公元前138年),入宮后被冷落了一年多的衛子夫再次獲幸有了身孕,引起了陳皇后的嫉妒。其母館陶公主派人捉了正在建章(后為建章宮)當差的衛青,意圖殺害。同僚公孫敖聽到消息后率人趕去救下衛青。漢武帝得知此事,大為憤怒,立刻任命衛青為建章監、侍中,封衛子夫為夫人,衛長君為侍中。數日間連續賞賜衛青,多達千金。
公元前138年到前129年近十年間,衛青作為建章監和侍中,跟隨皇帝左右,和他一起聽聞朝政,后又成為太中大夫。
將軍戰紀:
龍城大捷
公元前129年, 匈奴興兵南下直指上谷(今河北省懷來縣)。漢武帝任命衛青為車騎將軍,率領一萬騎兵,迎擊匈奴。漢武帝分派衛青,公孫敖,公孫賀, 李廣四路出擊各率一萬騎兵。
衛青首征,深入險境,直搗匈奴祭天圣地龍城,首虜700人,取得勝利。另外三路,兩路失敗,一路無功而還。衛青封為關內侯。 龍城之戰是自漢初以來對戰匈奴的首次勝利,為以后漢朝的進一步反擊打下了良好的人心基礎。
元朔元年(公元前128年)秋,衛青為車騎將軍出雁門,領三萬騎兵,長驅而進斬首虜數千人。
收復河朔
元朔二年(公元前127年),匈奴大舉入侵上谷、漁陽。武帝派李息從代郡出擊,衛青率大軍進攻匈奴盤踞的河南地 (黃河河套地區),采用“迂回側擊”的戰術,西繞到匈奴軍的后方,迅速攻占高闕 (今內蒙古 杭錦后旗 ),切斷了駐守河南地的匈奴白羊王、樓煩王同單于王庭的聯系。而后,衛青又率精騎飛兵南下,進到隴縣西,形成了對白羊王、樓煩王的包圍。漢軍活捉敵兵數千人,奪取牲畜數百萬之多,控制了河套地區。因這一帶水草肥美,形勢險要,武帝在此修筑 朔方城,設朔方郡 、五原郡,從內陸遷徙十萬人到那里定居,還修復了秦時蒙恬所筑的邊塞和沿河的防御工事。解除了匈奴騎兵對長安的直接威脅,也建立起了進一步反擊匈奴的前方基地。此仗漢軍全甲兵而還,衛青立有大功,被封為長平侯,食邑3800戶。
奇襲高闕
元朔三年(公元前126年),匈奴入侵。元朔五年(公元前124)春,朝廷命令車騎將軍衛青率領三萬騎兵,從高闕出兵;漢軍俘虜右賢王的小王十余人,男女1.5萬余人,牲畜達千百萬頭。漢武帝派特使捧著印信,到軍中拜衛青為大將軍,加封食邑6000戶(漢書8700戶),所有將領歸他指揮。衛青的三個兒子被漢武帝封為列侯。
二出定襄
元朔六年(公元前123年)春、夏,衛青為大將軍兩次領十萬騎兵出定襄攻打匈奴。殲滅匈奴軍過萬,斬單于叔祖父藉若侯欒提產、俘單于叔父欒提羅姑比。作戰中,年僅18歲的票姚校尉霍去病率精騎800,追擊匈奴軍數百里,斬獲2000余,初露鋒芒。漢軍損失亦大。
漠北大戰
元狩四年(公元前119年)春,漢武帝以十四萬匹戰馬及五十萬步卒作為后勤補給兵團,授與衛青與霍去病各率領五萬騎兵,步兵和運輸物資的軍隊十萬余,兵分兩路,跨漠長征出擊匈奴。 俘獲和斬殺敵兵一萬九千余人, 漠北之戰擊潰了匈奴在漠南的主力,逐漸向西北遷徙,十幾年內再無南下之力。而漢軍損失也很大,出征的14萬馬匹僅三萬余匹返回。漢軍士兵、馬匹損失十幾萬,兵器甲仗等物水陸運輸的費用還都不計算在內,于是傾盡庫藏錢和賦稅收入仍不足以供給戰士的費用。漢武帝設置武功爵,以籌集軍費。
漢武帝為表彰衛青、霍去病的戰功,特加封他們為大司馬,得以管理日常的軍事行政事務,以代太尉之職。衛青受封長平侯,后又經兩次益封。
元封五年(前106年),衛青病逝,漢武帝為紀念他的彪炳戰功,在茂陵東北修建了一座陰山形狀的墓冢,“起冢象廬山”。謚號為“烈”,取《謚法》“以武立功,秉德尊業曰烈”之意。衛青薨后,漢武帝因文武名臣欲盡下求賢詔。
司馬遷評價:直曲塞,廣河南,破祁連,通西國,靡北胡。
唐朝建中三年(公元782年),禮儀使顏真卿向唐德宗建議,追封古代名將六十四人,并為他們設廟享奠,當中就包括“大將軍長平侯衛青”。
宋代宣和五年(公元1123年 ),宋室依照唐代慣例,為古代名將設廟,七十二位名將中亦包括衛青。在北宋年間成書的《十七史百將傳》中,衛青亦位列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