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記得年少時的夢嗎?像朵永遠不凋零的花,陪我經過那風吹雨打,看世事無常,看滄桑變化。
生命的意義是什么?這大概是古今中外無數圣人先哲苦苦追求卻又百思不得其解的終極命題,反而普通人很少會思考這個問題,因為普通人沒有空去思考這么高深的命題,一旦普通人觸及這個話題,結局一般都很沉重,因為這個問題本就沒有唯一的正確答案。就像伍佰在《再度重相逢》中唱的:你說人生如夢,我說人生如秀,哪有什么不同?不都一樣朦朧!朦朦朧朧才是人生的真諦,所以才有很多名人在辦公室高懸“難得糊涂”,甚至于小品里也說“距離產生美?!?/p>
對于普通人來說,生命的意義就是活著?!昂唵螑勰阈乃鶒?,世界也變得大了起來,所有花都為你開,所有景物也為了你安排”?;钪?,所有的所見、所聽、所思、所想都是為你安排,所有的美好都與你有關。即便一時感覺的不美好,假以時日,回過頭來再看,你會發現,當時的極度郁悶都算不了什么,甚至不值得浪費時間去影響自己的心情!不如將其當成磨礪自己成長的磨刀石。
“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被钪?,才能看到萬木春。病樹未必不能逢春,只要活著,就有抽枝發芽的可能性。“以我獨沈久,愧君相見頻”,相見就見,不想見那就不相見,見與不見,事物就在那里,不一定都與你有關,也無所謂是否有關,目光所及才與你有關,就像有哲人說的“我思故我在”。
人生沒有過不去的坎,你跨過去了,坎就成了你上升的墊腳石;一時沒有跨過去,就會被絆倒,坎就成了絆腳石。沒關系,趴那兒歇會兒,爬起來繼續跨越,總能跨過去。有那么多的人在艱難困苦的條件下,在努力、用力地活著,跟他們比要好很多的你有什么理由不努力呢?
云南省教育廳原廳長羅某發表《端午:一個鼓勵自殺的日子》,這個人簡直是匪夷所思,大家都知道端午節確有紀念屈原,并且賦予包粽子投入江中保護屈原尸身不受魚蝦侵蝕之意,但是大家紀念屈原,是崇敬他愛國憂民的情懷,并且為他投江自殺感到非常惋惜,何來端午是鼓勵自殺的日子之意?如果按羅某的羅氏邏輯,“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嫦娥奔月”了,是不是中秋成了鼓勵“離婚”“分居”的日子?“千門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是不是過年成了鼓勵“浪費”的日子了?羅氏邏輯實乃混蛋邏輯!
看電影《這個殺手不太冷靜》,聽到片尾曲,感覺非常好聽,一搜才知道是首老歌,許冠杰唱的《天才白癡夢》,詞曲都很美。過去的詞曲作者都用心做事,創作出來的作品與古代的詩歌無異,黃霑、林夕、許常德、劉天健、羅大佑、李宗盛、方文山等等。
人皆尋夢 夢里不分西東
片刻春風得意
未知景物朦朧
人生如夢 夢里輾轉吉兇
尋樂不堪苦困
未識苦與樂同
天造之材 皆有其用
振翅高飛 無須在夢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