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來了,各類網站和社交平臺的“紅包大戰”讓不少人都加入了搶紅包行列,不管搶到了一分還是一元,大家都搶的不亦樂乎,這正應了一句話:
然而這些紅包中不乏一些“假紅包”,很容易讓人因辨別不清而落入騙子圈套。手機安全專家提醒,部分假紅包會竊取手機用戶的隱私信息,并趁機植入手機木馬偷流量吸話費,甚至盜刷銀行卡。
騙局一:騙粉紅包 想領紅包先點關注
眾多企業組成的紅包大戰已經成為全民熱點,于是部分公眾賬號也希望借此機會給自己“營銷”一下。他們通常以“百萬現金任您抽”等口號為噱頭,吸引用戶參與,但在領取紅包時卻要先關注發紅包的公眾號,可是在關注以后卻并不能提現,這是典型的借機騙粉。
圖:用戶正在使用手機搶紅包
騙局二:騙取個人信息 合體搶紅包招來垃圾短信
河北唐山的大學生小李近日參加了一個搶紅包活動,先關注發紅包的公眾號,然后把紅包鏈接發給好友,讓紅包增值,湊夠100元后可以提現。參與搶紅包則需要輸入姓名、手機號等信息。可惜的是,小李并沒有在規定時間內湊夠100元,沒能領取紅包,反倒接連收到了不少垃圾短信,更奇怪的是,幫他參與合體搶紅包的好友也收到了類似內容的短信。小李這才意識到“合體搶紅包”是個騙局。
對于這種誘導關注、誘導分享,并且收集用戶個人信息的營銷方式已經被微信團隊列為違規行為。手機用戶的個人信息一旦泄露,騷擾電話和垃圾短信也會隨之而來。
騙局三:手機木馬假冒紅包 “紅包大盜”后臺偷錢
近日,某手機安全中心截獲一款名為“紅包大盜”的手機木馬,偽裝成微信紅包和支付寶紅包,竊取手機用戶的銀行卡號等信息,甚至能截獲手機中的新到短信并控制手機向外私發短信。“紅包大盜”惡意軟件從圖標、頁面、字體等方面,都和微信、支付寶界面極其相似。
警方提醒廣大手機用戶,假紅包往往是商家或不法分子有意發布,實現快速吸粉或竊取用戶隱私等目的。在使用手機和好友分享紅包時,一定要注意保護個人隱私信息,盡量使用手機安全軟件識別釣魚鏈接并查殺手機惡意程序。
手機安全專家表示,一般而言,參加搶紅包都需要將手機應用綁定銀行卡或支付軟件,手機用戶在下載支付寶、微信、手機QQ等應用一定要通過官方網站或安全可靠的應用市場下載。另外,綁定的銀行卡中盡量不要存放過多資金,最好與平時常用的銀行卡分開。
在參加商家發布的搶紅包活動時,如果姓名、支付寶及手機號碼泄露給紅包發布方,會大大增加用戶支付賬號被盜的風險。與此同時,隱私如果被倒賣,用戶還可能面臨大量的騷擾電話、垃圾短信、營銷微信號的廣告騷擾,以及各種詐騙。建議手機用戶一定要仔細確認發布紅包活動的主辦方是否正規可信,尤其是面對需要提供大量隱私信息、填寫支付信息的活動,一定要格外警惕。
騙局四:“AA收款”騙局
這種騙局其實非常小兒科,就是把“AA收款”裝飾一下,加上“送錢”的字樣,讓不知情的人還以為對方發紅包呢。但真的按他說的做的話,真是被賣了還幫人數錢。
(圖解AA收款騙局)
盡管“AA紅包”看起來像一個紅包,但是想要騙到錢,還需要用戶的密碼“配合”。很多用戶上當是因為并沒有注意到正在輸入的是“支付密碼”。
其實只要記得,收紅包不需要輸入密碼、“一切需要輸密碼的紅包都是耍流氓”就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