潼湖生態智慧區位于仲愷高新區西部,以潼湖濕地地區為依托,占地包括潼湖濕地在內的潼湖鎮、潼僑鎮、瀝林鎮和陳江街道辦事處沿湖周邊部分用地,潼湖生態智慧區原稱為潼湖智慧城,是廣東省政府投資3470億重點發展區域,5年后將成為惠州標桿區,比肩東莞松山湖,南山科技園。是推動全市盡快進入珠三角第二梯隊的又一核心增長極。規劃面積約128平方公里,潼湖生態濕地公園占55平方公里。整體規劃(2017-2030),明確將潼湖生態智慧區打造成“廣東硅谷”
地理優勢:南靠深圳,西接東莞,毗鄰廣州,香港,粵港澳大灣區核心區域,不僅地理位置優越,實力也非常出色:科學城集“產、學、究、商、居”于一體,將產業創新與都市生活相結合,打造產城融合的智慧城市形態!
潼湖生態智慧區擁有高達32家世界500強企業,大型企業40家,超百家中小企業。500強企業有:華為,TCL集團,華大基因,思科集團,可口可樂,德賽集團,龍旗電子,億緯鋰能,科士達集團,天敏科技,元暉光電,華陽集團,長城智能通訊,方正科技,聯想集團,光耀集團,中投集團,中信集團,大疆無人機,中南高科,廣東瑞銀昌集團,三星電子,LG電子,索尼電子,西門子,施耐德集團,普利司通集團,住潤電裝集團,科銳半導體集團,安姆科集團,普洛投資管理集團等500強企業。
所有項目建設如火如荼,2025年將初步成型,預計超30萬尖銳人才引入。
中韓產業園2018年8月正式建設實施,仲愷高新區和潼湖生態智慧區“堅持以產業發展為主導,突出先進制造業、戰略性新興產業、高新技術產業”,以“追求沒有水分的高質量招商”為目標,緊密圍繞半導體、智能制造、5G等產業方向和產業鏈條,重點瞄準韓國等發達國家和深圳等先進城市,主動作為、靠前服務,著力把潼湖生態智慧區、中韓(惠州)產業園起步區建成產業發展新高地,招商引資、招才引智工作取得了顯著成效。“新高地”建設如火如荼,“3個第一”改革試點落地,“5個快”打造最優環境,截至目前,起步區共引進各類項目30宗,計劃總投資超過170億元。
潼湖生態區5G先行區”,并以“智慧大道”先試先行,在通信設施建設方面滿足無人駕駛汽車試驗基地的需求,整合跨行業共建共享“一桿多用”,實踐通信塔與社會塔的雙向轉換,潼湖與鐵塔公司將共同推進惠州5G網絡信息基礎設施建設,充分發揮雙方資源、產業、技術、市場等優勢,搶抓粵港澳大灣區發展機遇,全力打造面向5G技術的物聯網與智慧城市示范區,樹立新型智慧城市標桿,為大規模推動5G網絡信息基礎設施建設奠定良好基礎。
潼湖生態濕地公園:占地55平方公里,比松山湖大2.2倍,廣東省最大的濕地公園,2018年7月啟動建設,規劃打造集城市公園、游覽活動、旅游配套服務、濕地展示、科普教育為一體的5A級旅游景區,設置萬畝荷塘,四季花海,濕地博物館等景色。計劃用三年時間規劃建設,于2021年通過國家驗收。
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大連理工大學、上海交通大學、浙江大學、廈門大學、武漢大學、四川大學、香港城市大學、電子科技大學、西北工業大學等22所“985”“211”高校入駐潼湖。同時在所有高校代表見證下,還簽約了惠州潼湖大學創新園項目與哈爾濱工業大學共建哈工大國際教育科研基地的項目。總投資350億元,規劃面積1平方公里。教育部科技發展中心與惠州市政府簽約共建“潼湖高校科技成果轉化實驗區”大學創新園項目旨在為潼湖生態智慧區提供科技、人才、資金等全方位支持,以共建創新平臺為抓手,以引進、培育國家一流創新資源和創新要素為導向,以建設國內一流的工業設計中心、人工智能制造基地、互聯網+、新能源新材料產業研究中心、技術轉移中心等為目標,形成“政、產、學、研、金、用”六位一體的服務平臺,力爭成為廣東省科技創新驅動的重要載體和全國有影響力的創新創業平臺。
教育科研用地,其中,潼湖生態智慧區結合基地內生態環境良好、產業基礎較為雄厚、公共服務設施較為完善的地段集中設置科研用地7處;高等教育用地集中于規劃區北部的科教園,規劃區范圍內共計規劃設置小學13 所(30 班)、初中 3 所(36 班)、九年一貫制學校 4 所(54班)、高中6所(36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