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伊人久久大香线蕉,开心久久婷婷综合中文字幕,杏田冲梨,人妻无码aⅴ不卡中文字幕

打開APP
userphoto
未登錄

開通VIP,暢享免費電子書等14項超值服

開通VIP
婦產科超聲總結

             第一章   婦科疾病超聲診斷

                                                            第一節           正常女性內生殖器解剖

女性生殖系統包括內、外生殖器官及其相關組織。女性內生殖器官位于骨盆腔內(小骨盆內)。

一、     骨盆

(一)     組成:由骶尾、尾骨及左右兩塊髖骨組成。

髖骨由髂骨、坐骨及恥骨融合而成。

(二)     骨盆的分界

以恥骨聯合上緣、髂恥緣及骶岬上緣的連線(即髂恥線)為界,將骨盆分為兩部分,即假骨盆和真骨盆。

假骨盆又稱大骨盆,位于骨盆分界線之上,為腹腔的一部分。其前為腹壁下部,兩側為髂骨翼,后面為第五腰椎。

真骨盆腔分為前、中、后三部分。前部主要為膀胱和尿道所占據。中部正中為子宮、宮頸、陰道,兩側為輸卵管和卵巢。后部為直腸。

二、      女性內生殖器官

指生殖器的內藏部分。包括子宮(宮體、宮頸)、附件(輸卵管、卵巢)、陰道。為(真)小骨盆內主要器官。

(一)子宮

為一空腔器官。位于骨盆腔中央,呈倒置的梨形。

子宮體壁由三層組織構成:漿膜層、肌肉層和粘膜層。

1.    子宮體

(1)   子宮腔:為一上寬下窄的三角形。腔內覆有粘膜,稱子宮內膜。

(2)   肌層:位于粘膜層與漿膜層之間,是子宮壁最厚的一層,由平滑肌束及彈力纖維組成。

(3)   漿膜層:由覆蓋在子宮表面的腹膜組成,與肌層緊貼。

子宮上部較寬,稱子宮體,其上端隆突部分,稱子宮底。子宮底的兩側為子宮角,與輸卵管相通。

( 4 ) 子宮動脈:自髂內動脈干發出,沿子宮側緣,距宮頸內口水平約2㎝處進入子宮體肌層。弓狀動脈→放射動脈→螺旋動脈。

2.    子宮頸

位于子宮的下部較窄,呈圓柱狀,中央為宮頸管。

子宮體與子宮頸的比例,嬰兒期為1:2,成年人為2:1。

3.    子宮峽部

宮體與宮頸交界的狹窄處稱為子宮峽部。非孕期長約1㎝,下端與宮頸內腔相連。宮頸內腔又稱為宮頸管。

(二)陰道

為管狀器官,上端包圍子宮頸,下端通外陰。環繞子宮頸周圍的部分稱陰道穹窿。以后穹窿較深。

超聲表現:

盆腔縱斷掃查,宮頸下方連一實性長形低回聲,中間顯示線樣強回聲(氣線)。

超聲表現:(膀胱充盈后)

1.    二維:

膀胱后方子宮體呈實性均勻的中等回聲,輪廓清晰,中間內膜隨月經周期呈強回聲改變。宮頸回聲略強于宮體回聲。

測量子宮:縱切測量長徑、前后徑(厚徑),橫切測量橫徑。

長徑:自子宮底漿膜層至宮頸內口的距離。

厚徑:垂直長徑,宮體最大徑。

寬徑:子宮體左右宮角下方,宮體左右緣之間的距離。

生育年齡婦女長、寬、厚徑三徑之和,正常子宮應小于15.0㎝。

2.    彩超:子宮下段與宮頸交界處肌層可顯示明顯的血流信號。

(三)附件區

1.     卵巢

為一對扁橢圓形的性腺,產生卵子及性激素。

成年婦女的卵巢大小約4×3×1㎝,絕經后卵巢萎縮變小變硬。

超聲表現:

二維:扁橢圓形,實性偏低回聲,位置不定,邊界清晰,內可見小囊腔,一般<2.5㎝。

彩超:月經前半期為高阻血流信號,月經后期(排卵后黃體期)可探及低阻血流信號。

2.     輸卵管

為一對細長彎曲的管狀器官,內側與子宮角連通,外端游離。

根據形態分為四部分:自內向外依次為間質部、峽部、壺腹部及傘部。

超聲表現:

正常情況下輸卵管無法顯示。當盆腔有積液時,輸卵管被液體襯托,可顯示出來。

(四)子宮直腸陷窩

前腹膜沿子宮肌層(形成子宮漿膜層)下行到達子宮后下方與直腸前壁之間,為女性腹膜腔最低部位。

                                                              第二節         子宮病變超聲診斷

一、子宮內膜病變:子宮內膜息肉、子宮內膜增生過長、子宮內膜癌

1.     子宮內膜息肉

(1)   病理:由子宮內膜腺體和纖維間質組成,自內膜處向宮腔內突起,惡變率較低。

(2)   臨床表現:月經量增多,經期延長。

(3)   超聲表現:

二維:子宮正常或稍大,宮腔內可見不均質增強回聲團,有時表現內膜形態不對稱。較小的息肉超聲難以診斷。

彩超:有時在息肉附著宮壁處可顯示條狀彩色血流信號,阻力指數RI >0.5。

(4)   鑒別診斷:粘膜下子宮肌瘤、子宮內膜增生過長、子宮內膜癌。

2.     子宮內膜增生過長

(1)   病因病理:由于大量雌性激素刺激子宮內膜過度增生所致,多見于青春期和更年期。

分為單純性增生、腺囊性增生、腺瘤樣增生和非典型性增生。

(2)   臨床表現:月經周期紊亂,月經量增多,經期延長;婦科檢查子宮稍大或正常。

(3)   超聲表現:子宮正常或稍大,內膜厚度超過1.3㎝,內膜回聲尚均勻,或見多個小囊狀暗區,隨月經周期內膜厚度可發生變化,可伴有單側或雙側卵巢增大及卵巢內囊腫。

(4)   鑒別診斷:子宮內膜息肉,子宮內膜癌。

3.     子宮內膜癌  子宮內膜癌又稱宮體癌,多見于絕經年齡婦女。

(1)   病因病理

至今不明確,可能雌性激素持續過多,子宮內膜增生過長及遺傳等因素有關。

彌漫型及分布于大部分子宮內膜,局限型:僅累及部分子宮內膜,可向肌層侵入。

(2)   臨床表現:絕經后子宮出血、陰道排液、疼痛。

(3)   超聲表現

二維:育齡婦女內膜增厚>1.3㎝,絕經后婦女內膜厚度>5㎜,回聲增強不均質。早期子宮外形和肌層無明顯變化。晚期可表現子宮增大,變形、輪廓模糊,盆腔可見實性腫塊。

彩超:子宮內膜基底層可探及低阻血流信號。

(4)   臨床評價:診斷子宮內膜病變,尤其是子宮內膜癌,不能單憑超聲表現,要結合子宮診刮送病理才能確認。

二、     子宮肌瘤

子宮肌瘤是女性生殖器官中常見的良性腫瘤。

(一)病因:雌性激素過多。

(二)病理:由平滑肌細胞增生及少量結締組織形成,其周圍肌層組織受壓形成假包    膜,包膜分布有血管。當肌瘤增大時,易引起各種退行性變。

(三)分類:按肌瘤生長位置分為三種:肌壁間肌瘤、漿膜下肌瘤、粘膜下肌瘤。當有2個以上的肌瘤時稱為多發性子宮肌瘤。

(四)超聲表現:

二維表現:

(1)   主要表現:子宮增大,局部隆起或形態不規則;肌瘤周界大多較清晰,肌瘤內部多呈實性不均質低回聲,后方伴聲衰減。較大的肌壁間或粘膜下肌瘤可引起宮腔向對側偏移。

(2)   當發生肌瘤退行變性時,可有以下超聲表現:①玻璃樣變:均勻低回聲;②囊性變:不規則無回聲;③鈣化:光團,光環,后方有聲衰減;④脂肪變性:團狀強回聲;⑤紅色樣變:無回聲區;⑥肉瘤樣變:回聲偏低,雜亂不均。

(3)   肌瘤位置:①肌壁間:位于肌層內,大肌瘤可使宮體增大,當部分凸向宮腔時,使宮腔線偏移;②粘膜下:宮腔內實性腫物,基底部與肌層界限不清。宮腔線偏移,個別可下降至宮頸陰道內。

2.          彩色多普勒:肌壁間肌瘤周邊有環狀,半環狀、條狀血流信號圍繞,漿膜下肌瘤可見一束血管來自宮體;粘膜下肌瘤基底部可顯示血流信號與肌層相連。一般血流阻力指數RI>0.5;當肌瘤較大或合并感染時,可出現RI<0.49。

(五)子宮肌瘤鑒別診斷   子宮腺肌癥(瘤)、卵巢腫物、葡萄胎。

三、     子宮腺肌癥

子宮內膜異位有內在性和外在性兩種:內在性即子宮內膜位于子宮肌層內;外在性是指發生在其它部位的子宮內膜異位,如卵巢,輸卵管、子宮韌帶等。內在性子宮內膜異位癥即為子宮腺肌癥,是由于子宮內膜由基底層向肌層生長,局限于子宮肌層。有時同時合并盆腔子宮內膜異位癥(巧克力囊腫)。

(一)病理:子宮均勻性增大,子宮內膜細胞常彌漫分布于整個肌層內,使肌纖維和間質反應性增生,引起肌層增厚,內間有微囊腔;局灶型腺肌瘤的病灶呈局限性生長,以后壁肌層發病居多,但與周圍肌層無明顯界限,稱子宮腺肌瘤。

(二)臨床表現:進行性痛經、月經量增多,子宮增大。

(三)超聲表現:

1.    二維影像:①彌漫型:子宮增大,肌層增厚,其內不均質點狀,短線狀強回聲增多增強,宮腔線居中。②前/后壁型:前壁或后壁肌層明顯增厚,宮腔線向對側移位。③局灶型:肌層見局部不均質強回聲區,與周圍肌層界限欠清晰,稱為子宮腺肌瘤。

2.    彩色多普勒:病灶區可見散在星點狀、條狀血流信號,阻力指數常大于0.5。

四、     宮頸病變:宮頸肌瘤、宮頸納囊、宮頸癌

(一)宮頸肌瘤:比較少見,可無臨床癥狀。

1.    超聲表現:宮頸部位來自肌層的實性不均質低回聲結節,邊界清晰,后方伴聲衰減,宮頸管線可偏移。

2.    鑒別診斷:帶蒂的粘膜下肌瘤、宮頸癌。

(二)宮頸納囊:為宮頸腺腔阻塞,腺體分泌物潴留所致。

超聲表現:宮頸肌層內見單一或多個圓形無回聲區,直徑多小于1㎝。后壁回聲增強。

(三)宮頸癌

1.    病理:分為不典型增生、原位癌、浸潤癌。

2.    臨床表現:多見絕經后婦女,陰道流血,陰道分泌物增多,晚期出現疼痛、壓迫癥狀等。

3.    超聲表現:主要結合臨床及病理檢查,超聲觀察宮頸形態上的變化,可看到宮頸增大,宮頸形態不規則,肌層回聲偏低且不均質,有時可探及低阻血流信號,宮頸管線顯示不清晰。

                                                     第三節         附件區病變的超聲診斷

一、     盆腔炎性包塊:

當女性內生殖器及盆腔內其他組織受到病原體侵入時,引起盆腔內組織發生炎癥改變,稱為盆腔炎。盆腔炎性包塊是指由于炎癥引起組織水腫、滲出、粘連、積水、積膿等組織形態學發生的改變。

(一)炎性包塊、膿腫包塊

常伴有腹痛,可有發熱或盆腔炎史。

超聲表現:

1.    炎性包塊形態多不規則,邊界毛糙,無明顯包膜,囊實混合性回聲,可探及中——高阻力血流信號。

2.    膿腫包塊周界尚清但壁厚毛糙,回聲偏低不均質。

(二)輸卵管積水

多有不孕癥史,附件區有包塊。

超聲表現:附件區可見臘腸狀、彎曲的偏囊性低回聲區,壁稍厚而毛糙,內部見點狀稍強回聲,可見點狀血流信號。

(三)結核性盆腔炎

由結核菌在盆腔內及腹腔內引起一系列炎性病變,常不同程度累及生殖器、腸管、網膜等。

超聲表現:包囊積液型,包塊型,無包塊型。

二、     卵巢瘤樣病變

卵巢瘤樣病變又能稱非贅生性囊腫,包括卵巢功能性改變形成的潴留囊腫,如卵泡囊腫、黃體囊腫、多囊卵巢綜合征、子宮內膜異位癥引起的巧克力囊腫等。

(一)單房囊腫

1.    卵泡囊腫或黃體囊腫

卵泡囊腫多有不規則陰道出血及無排卵月經;黃體囊腫多發生在月經中、后期和妊娠期。

超聲表現:①附件區小囊腫、圓形或橢圓形無回聲區,壁薄而光滑,一般小于5㎝,一側邊緣可見正常卵巢組織結構,可單側或雙側。②黃體囊腫破裂:附件區可見不規則實性包塊(積血)。盆腹腔可出現游離液性暗區,(要結合病史,多出現在月經中后期,尿妊娠試驗為陰性)。

2.    卵巢冠囊腫:位于輸卵管系膜內,在卵巢與輸卵管之間,是胚胎暑期遺留的中腎管潴留性囊腫。

超聲表現:附件區可見一囊性無回聲區(單純性囊腫),壁薄光滑,同側可見卵巢回聲。

(二)多囊卵巢綜合征

1.    病因病理:月經調節機制失調引起月經稀發或閉經、多毛、肥胖、不孕等臨床癥狀;雙側卵巢增大,其內多發小囊泡。

2.    超聲表現:子宮正常或銷小,內膜薄;雙側卵巢增大,卵巢長徑大于4㎝,卵巢內見10個以上小囊腔,直徑小于1㎝。

需結合臨床癥狀和內分泌檢查結果,不能直接提示多囊卵巢綜合征。

(三)卵巢過度刺激綜合征。

臨床使用促排卵藥物誘發超排卵過程中出現的卵巢過度增大。

超聲表現:卵巢明顯增大,內含多個大小不等的囊腫,呈多房性改變。

有時盆腹腔內可見大量液性暗區。

(四)卵巢子宮內膜異位囊腫

1.    病因病理:

卵巢是子宮內膜組織異常生長的最常見部位,又稱子宮內膜囊腫,巧克力囊腫。病理表現為腫瘤樣增生、浸潤、擴散。可單發或多發,囊內液外漏常引起卵巢和囊腫與周圍組織粘連,活動差。

2.    臨床表現:經期下腹或腰骶部疼痛。附件區可觸及包塊,活動差。

3.    超聲表現:(1)盆腔內,主要是附件區可見囊性、囊實性或偏實性回聲,多位于子宮偏后方,大小不等,形態可不規則或類圓形,壁厚毛糙,似與周圍組織有粘連。(2)彩色多普勒:周邊可測到少許中—高阻力血流信號。(3)應結合臨床癥狀及血清CA125測定。

三、     卵巢腫瘤

組織特性:小器官多種多樣

臨床特性:良性、惡性、交界性

聲像圓特性:囊性、囊實性、實性

(一)良性卵巢腫瘤

1.    卵巢囊腺瘤:在卵巢腫瘤中比較常見,包括漿液性囊腺瘤和粘液性囊腺瘤,屬上皮性來源的卵巢腫瘤。

(1)   漿液性囊腺瘤:以單房囊性多見,壁薄,也有含有乳頭樣突起。

超聲表現:圓形,壁薄,囊性低回聲,分隔少,內壁有強回聲團。

(2)   粘液性囊腺瘤:圓形,壁薄,大小不一,囊性多分隔樣低回聲,并有散在點狀強回聲。

囊腺瘤的彩色多普勒表現:囊壁,分隔上條狀血流信號,RI>0.5。

2.    成熟畸胎瘤:病理:來源于生殖細胞腫瘤,由多胚層組織構成,又稱皮樣囊腫。圓形或橢圓形,囊內充滿皮脂物和毛發,內壁上多附著實性結節,內為脂肪、軟骨、牙齒、平滑肌及纖維組織。

超聲表現:腫瘤形態多為圓形或橢圓形,周界清晰或不清晰。

內部回聲由內容物決定:點狀、短線狀、團塊伴聲影以及脂液分層征等。CDFI:腫瘤周邊可探及血流信號RI>0.5。

3.    卵泡膜細胞瘤

臨床特征:常與顆粒細胞瘤并存,分泌雌性激素。

超聲表現:腫瘤形態近圓形,周界清晰;內部呈實性密集點狀回聲,間有壞死小囊腔,子宮增大,內膜增厚,CDFI:正常。

(二)惡性卵巢腫瘤

1.    囊腺癌:病理:以實性為主,多房含乳頭。

超聲表現:形態不規則,包膜不清,內為實性、囊實不均質回聲,伴有厚分隔。盆腹腔可見游離液性暗區。CDFI:周邊及內部可探及低阻血流信號RI<0.4。

2.    惡性畸胎瘤:超聲表現:形態不規則,邊界不清,內為囊實混合不均質回聲,間有薄厚不均的分隔,盆腹腔可見游離液性暗區。CDFI:周邊及內部血液信號豐富RI<0.49。

3.    子宮內膜樣腺癌

病理:偏囊性含乳頭突起,或囊實性。

超聲表現:偏囊或囊實性,類似乳頭狀囊腺癌。

4.    顆粒細胞瘤

來源于性索—間質細胞,分泌雌性激素。

超聲表現:可有包膜,內為實性回聲,間有小囊及分隔,子宮增大,內膜增厚;CDFI:內部及周邊血流豐富,RI<0.49。

                                                     第四節         陰道內腫物及異常回聲

一、     陰道壁囊腫

病理:上皮包涵性囊腫、胚胎遺留性囊腫、子宮內膜異位囊腫。

超聲表現:子宮頸下方陰道內可見橢圓形回聲或偏低回聲區,可見陰道閉合線向對側彎曲,橫斷掃查能進一步確定附著位置。

二、     陰道壁肌瘤:超聲表現:宮頸下方陰道內實性低回聲,邊界清晰,陰道氣線彎曲變形,患側陰道壁顯示不清。

三、     陰道內惡性腫瘤:可來自陰道壁或宮頸

超聲表現:陰道內不均質低回聲或稍強回聲,形態不規則,腫物可較大;血流信號豐富,可見低阻力血流頻譜。

四、     陰道內異物:超聲表現:陰道內回聲由異物性質而定,如紗布為不規則實性低回聲,后方伴聲衰減。無血流信號。

                                                              第五節         惡性滋養細胞疾病

惡性滋養細胞疾病主要指侵蝕性葡萄胎和絨毛膜癌(簡稱絨癌)。兩者的主要臨床癥狀、體征、HCG變化基本一致,超聲表現相似,不易區分,一般以病程長短來區分。

病理:滋養葉細胞過度增生,侵蝕子宮肌層及破壞血管引起子宮肌層內出血及組織壞死,肌層血管構筑異常。

侵蝕性葡萄胎滋養細胞增生,仍有絨毛結構。

絨癌無絨毛結構,無結締組織間質細胞。

臨床表現:陰道不規則出血、腹痛、子宮增大,附件囊腫、血HCG持續增高。

超聲表現:子宮增大,肌層增厚,肌層內局部或大部分充滿蜂窩狀小暗區,有時表現實性不均質低回聲區,病灶區血流豐富,呈五彩血流信號,阻力指數<0.49。

                                                         第六節         女性生殖器發育異常

一、     先天性副中腎管發育異常。

胚胎發育過程中,當受到內在或外在因素的干擾或影響,均可引起各種生殖器官發育異常。因副中腎管是由中腎管誘導產生任何致畸因素引起中腎管發育不全將會影響副中腎管的正常發育。因此,有些女性生殖道畸形常合并泌尿系統發育異常。

(一)子宮未發育或發育不全

1.    先天無子宮:病因:兩側副中腎管向中線會合時,中途停止發育,常合并先天無陰道或陰道閉鎖不全。

臨床表現:原發閉經。

超聲表現:盆腔內無子宮回聲,有時可見正常卵巢回聲。

2.    始基子宮:病因:兩側副中腎管向中線會合后不久停止發育。

臨床表現:原發閉經

超聲表現:子宮很小,無宮腔線

3.    幼稚子宮:病因:青春期前子宮停止發育:

臨床子宮小,月經量少、不孕。

超聲表現:子宮輪廓及回聲正常,宮體與宮頸之比為1:1或2:3。

(二)子宮發育畸形

1.    雙子宮

病因:雙側副中腎管未完全融合,各自發育,形成兩個宮體,各自有一側輸卵管和卵巢,有的合并陰道縱隔。

超聲表現:橫切:左右兩個宮體中上段完全分開,呈分葉狀,下段水平兩宮體合并;中上段可見左右兩個宮腔回聲,向下掃查可見兩個宮頸管回聲。

縱切:可依次掃查出兩個子宮回聲,有各自的子宮內膜。

2.    雙角子宮

兩側副中腎管未完全融合,易發生流產、早產。

超聲表現:

橫斷掃查:宮底外形呈蝶狀或分葉狀,上段宮體可見左右兩個宮腔回聲,宮體中下段融為一個宮腔。可見一個宮頸管。

3.    縱隔子宮

雙側副中腎管融合后,中隔吸收障礙,形成不全或完全縱隔。

臨床:易流產、早產、胎位不正等。

超聲表現:子宮橫徑增寬,宮底外形正常。橫斷掃查兩宮腔呈“Y”字形,為不完全縱隔。當左右側內膜延續至宮頸管處,為完全縱隔。

二、     外陰陰道先天性發育異常

(一)處女膜閉鎖(無孔處女膜)。

因為泌尿生殖竇上皮未能向前庭部貫穿形成孔道所致。

臨床:原發閉經,周期性腹痛并漸加重。

超聲表現:子宮、宮頸正常,陰道內充滿液性暗區,形成囊腫狀,內見散在點狀回聲。甚至可見宮腔內液性暗區;有些病例;有些病倒可見附件區因積血顯示輸卵管擴張迂曲粘連形成囊性腫塊。

 (二)  陰道閉鎖不全

常發生在陰道下段,超聲探查與處女膜閉鎖不易區分,有時仔細縱斷掃查在積血擴張的陰道下方可見一實性條狀低回聲。

(三)  陰道橫隔或斜隔

在陰道上段內充滿液性暗區;如果側方可見另一陰道氣線,為陰道斜隔;陰道斜隔多合并子宮縱隔。

                      第七節         宮內節育器位置正常與異常的超聲診斷

通過超聲掃查可顯示子宮內節育器的位置是否正常,有無下移,環嵌頓、異位、脫落、帶器妊娠。

一、     節育器的種類、形狀

1.    金屬、塑料

2.    環形、T形、V形、一字形等。

二、     超聲表現:顯示為增強回聲,大多有聲衰減;環形節育器顯示兩個分離的強回聲;T形縱切子宮可見長形強回聲,橫切宮底部顯示橫向走行條形強回聲。

三、     節育器異位的超聲診斷

1.    下移:節育器強回聲上緣與宮底漿膜層距離大于2㎝,下緣達宮頸內呂或以下,甚至達宮頸管內。

2.    嵌頓:節育器不在宮腔內,在肌層某部位顯示強回聲。

3.    外移:子宮腔、宮壁未見節育器強回聲,漿膜層外可見節育器樣強回聲。

四、     帶器妊娠的超聲診斷

1.    早孕時妊娠囊位于節育器的某側。

2.    中、晚期妊娠時,宮內在胎兒及其附屬物的周邊,即胎膜與子宮肌壁之間某處可見節育器的強回聲,大多未影響胎兒發育。

第二章         產科超聲診斷

                                                                            第一節           早期妊娠超聲

妊娠周數按末次月經第一天計算,妊娠12周以前為早期妊娠。

一、     正常早期妊娠

超聲診斷早期妊娠,主要根據觀察和測量子宮、宮內胎囊、囊內胎芽的大小,以及胎芽內有無胎心樣的搏動,以上幾個指標來確診。

超聲表現:子宮隨孕周而不斷增大,5~6周宮腔內出現胎囊,為圓形或橢圓形。同時觀察測量胎囊內有無胎芽及大小。一般6~7周出現胎心博動。11周后可測量頭徑。胎兒頸項透明層測量一般在10-14孕周。

觀察宮內妊娠囊需注意其位置、形態、輪廓、數目、大小及回聲。

產科超聲掃查,除應觀察宮內情況外,還應注意子宮形態、子宮體部有無腫物以及附件區有無腫物。

二、     胚胎停止發育

病因病理:遺傳、外界、母體、血型不合。絨毛膜下血腫、孕卵枯萎。

超聲表現:子宮比孕月小,宮內胎囊小、變形、毛糙、下移;胎芽小、無胎心搏動。

三、     宮外孕(異位妊娠)

病因:輸卵管炎、發育或功能異常

病理:流產、破裂、陳舊性。

發生部位:輸卵管、卵巢、腹腔、殘角子宮。

(一)輸卵管妊娠超聲表現(指壺腹部、狹部、傘端)

1.    宮內無胎囊,有時可見液性暗區(假孕囊)。

2.    附件區可見包塊,分為未破裂型:可見胎囊、胎芽及胎心;破裂型:為囊實性、實性不均質,形態多不規則。

3.    盆腹腔可見游離液性暗區(內出血)。

4.    彩色多普勒:未破裂型有時見包塊周邊豐富低阻血流信號,尤其經陰道彩超檢查比較敏感。

鑒別診斷:胎停育、黃體囊腫破裂、卵巢腫物、急性盆腔炎、附件炎、闌尾炎。

(二)輸卵管間質部妊娠超聲表現:

縱切:宮內無胎囊,胎囊位于子宮底某側,胎囊與宮腔線不相通。

橫切:子宮底近宮角處表面變形,局部隆凸;胎囊外側肌壁很薄,可不完事彩色多普勒顯示,胎囊附著處肌層血流豐富。

(三)殘角子宮妊娠

由于胚胎發育期一側副中腎管發育不全引起。

超聲表現:子宮內無胎囊,子宮外側可見胎囊或胎兒,周圍包繞有肌層;該回聲與正常子宮體關系較密切有些患者合并泌尿系發育異常。

(四)宮頸妊娠

病因病理:流產刮宮史,胎囊附著于宮頸管內。

超聲表現:子宮體稍大,宮頸膨大,頸管內可見胎囊,甚至有胎芽及胎心搏動。宮頸內口閉合,胎物未超過宮頸內口。宮頸肌層血運豐富。

(五)卵巢妊娠

病因:妊娠發生于卵巢內。

超聲表現:子宮稍大,某側卵巢內可見胎囊,胎囊內有胎芽及胎心。

(六)腹腔妊娠

病因病理:多發生在輸卵管妊娠流產或破裂后。

超聲表現:子宮稍大,子宮外可見胎兒的胎頭及胎體,胎體附近見胎盤回聲,周圍無羊膜腔及宮壁回聲。

四、     葡萄胎

臨床表現:停經,陰道出血,子宮增大

超聲表現:子宮增大,宮內未見胎囊或胎兒,充滿了不均質點狀、短線狀強回聲,間有數個大小不等的蜂窩狀暗區。如果同時可見胎囊或胎兒,稱部分葡萄樣變。有些患者附件區可見囊性多隔狀的黃素化囊腫。

                                                     第二節         中、晚期妊娠超聲檢查

一、     正常中、晚期妊娠

檢查項目:胎兒、羊水、胎盤、臍動脈血流

(一)胎兒:檢查步驟:頭、脊柱、胸腹及四肢

測量項目:雙頂徑(BPD),頭圍(HC),腹圍(AC)、股骨(FL)。

1.    胎頭:首先確認胎位,頭位、臀位、橫位

顱內結構主要觀察2個水平斷面:(1)丘腦水平斷面:顱骨板橢圓形光環腦中線居中,丘腦實性低回聲位于腦中線兩側,其前方可見第三腦室、透明隔。(2)側腦室體水平斷面:中線兩側平行排列的線狀強回聲;正常側腦室體與同側腦半徑的比率:孕中期小于1/2,孕末期小于1/3。對于腦室擴張的判斷有一定臨床意義。

雙頂徑(BPD)的測量:丘腦水平斷面,垂直腦中線,測量點壓顱骨板上或從內緣至對側外緣之間的距離。

小腦橫徑測量:顯示:透明隔、丘腦、側腦室前角,小腦。

正常值:妊娠20周,橫徑約20㎜左右

妊娠30周,橫徑約35㎜左右

妊娠39周,橫徑約52㎜左右

2.    胸部

(1)   心臟:最佳檢查時間為22~28周

橫斷掃查觀察四腔結構,心尖靠近左前胸壁,心軸偏左,心胸面積比值<0.33,觀察四個腔室比例,房室間隔,二、三尖瓣,稍旋轉探頭觀察左室流出道和右室流出道,

(2)   肺:有無異常回聲。

3.    腹部:腹圍測量:沿皮膚線外緣描跡測量

腹圍斷面可顯示:胃、臍V導管,脊柱橫斷

腹腔內觀察:胃、腸管、雙腎、膀胱

4.    四肢:(1)主要測量一側股骨(FL);方法股骨兩端外緣的中點之間的距離。測量目的:除外胎兒發育遲緩,及時發現四肢短小。

(2)   觀察雙側上肢、雙側下肢,除外肢體發育異常。

二、     臍帶

1.    臍帶血管:正常:兩條臍A繞一條臍V走行。橫斷掃查靜脈較大,動脈較小。

臍動脈:來自胎兒體內流向胎盤方向的低氧飽和度血。

臍靜脈:來自母體胎盤流向胎兒方向的高氧飽和度血。

2.    臍動脈血流(S/D或A/B)

通過對臍動脈血流的測定,觀察分析多普勒超聲血流速度的波型,判斷評定胎兒一胎盤循環有無異常,進而判斷胎兒在宮內的狀況有無缺氧、有無潛在危險存在。

臍動脈多普勒頻譜波型:收縮期最高血流S與舒張末期血流D的比值;反映采胎盤循環阻力情況。

正常中晚期妊娠:隨孕周增加胎盤血流量增加,胎盤阻力下降。舒張期血流速度直接反映胎盤血管阻力。舒張血流(D)越高,說明阻力越小,S/D比值下降。

正常孕30周后S/D比值應小于3,>3要復查,孕末期S/D值小于2.2為安全;孕末期>2.5要監護。如果>3時,應嚴密監測采取積極的處理方案。S/D值越高胎兒危險性越大。臍動脈血流異常:B=0或B=負值,隨時出現胎死宮內。

3.    臍帶繞頸

臍帶繞頸是分娩過程中造成胎兒宮內窘迫的重要原因之,嚴重時可引起新生兒窒息甚至圍產死亡。

超聲表現:胎兒頸部可見皮膚壓跡,彩色環征,有時出現臍動脈血流異常。

影響超聲診斷準確性的因素:胎兒仰臥位,頸區羊水少,胎頭未入盆等。

三、     羊水檢查:羊水是由胎兒腎和羊膜產生

宮內羊水多少可間接反映胎兒生理和病理。

羊水多:常見有神經管畸形、消化系統異常、羊膜炎等。

羊水少:多見于泌尿系統異常、胎兒宮內發育遲緩等。

羊水測量方法:探頭聲束要垂直水平面(垂直床或地面)。同時要避開胎體、臍帶、胎盤。

兩種評估法:

1.    羊水前后徑:4~7㎝之間為正常

≤3㎝為羊水過少。

8~10㎝為羊水多

>10㎝羊水過多

2.    羊水指數法(AFI)

將子宮劃十字,測量四個象限,將四個象限的羊水前后徑相加:

正常10~25㎝之間

羊水較少8~10㎝

羊水少5~8㎝

羊水過少≤5.0㎝

羊水過多>25㎝

四、     胎盤

胎盤是母體與胎兒間進行物質交換的重要器官。

超聲檢查主要觀察胎盤的位置、厚度和判斷分級(孕35周以后)。

1.    位置:胎盤附著宮內壁的位置;以及胎盤下界與宮頸內口的關系。

2.    厚度:正常胎盤厚度的平均毫米數約等于孕周數。孕婦末期正常厚度<5㎝。

3.    分級:孕35周以后,通過觀察胎盤絨毛板,實質、基底層三者的鈣鹽沉積程度。分為四個級別,Ⅰ級、Ⅱ級、Ⅲ級、Ⅳ級,代表了胎盤的成熟度。

五、     多胎妊娠

雙胎妊娠超聲表現:

1.    早孕:宮內見兩個胎囊,兩個胎囊內各自有胎芽及胎心。

2.    中晚孕:宮內兩個胎頭,各自軀體、肢體和胎心等,兩胎兒間見一薄膜(胎膜)在羊水中飄動;可有一個胎盤或兩個胎盤。

六、     胎死宮內

超聲表現:胎兒胸腔內未見胎心搏動,未見胎動;顱骨重疊變形,顱內結構紊亂;腹腔內短線樣強回聲無變化;全身皮膚呈雙線,羊水開始正常,以后減少。

七、     胎兒宮內發育遲緩(IUGR)

1.    定義:胎兒體重<相應胎齡正常體重第10百分位數或低于其體重的2個標準差。

2.    病因:母親、胎兒、胎盤、子宮等

3.    分類:勻稱型:胎兒頭、軀干及四肢呈對稱性減小,預后較差。

非勻稱型:胎兒各部分生長不勻稱,頭和身長正常,腹圍(AC)小。

4.    超聲表現:主要是胎兒生長參數的改變。

(1)  BPD 勻稱型改變明顯,非勻稱型不明顯。

(2)  AC  肝體積縮小,脂肪層變薄,AC小。

(3)  HC/AC比值:判斷IUGR類型,勻稱型比值不變,非勻稱型比值增高。

(4)  FL:勻稱型明顯小于孕周。

5.    IUGR診斷標準:

(1)   BPD(HC)、AC、FL低于平均值兩倍標準差(M-2SD)。

(2)   胎兒體重顯示(預測)在正常值第10百分位以下。

(3)   IUGR分類:HC/AC比值正常為勻稱型。

HC/AC比值≥95% th時,為非勻稱型。

八、     胎盤異常

(一)前置胎盤

1.    定義:胎盤下界距離宮頸內口小于5㎝(一般36W以后診斷)。

2.    分類:低位性、邊緣性、中央性。

3.    超聲表現:膀胱充盈下,縱斷掃查子宮觀察胎盤下界與宮頸內口。

(1)   低位性:胎盤下界與宮頸內口之間距離<5㎝。

(2)   邊緣性:胎盤下界抵達宮頸內口。

(3)   中央性:胎盤下界超越宮頸內口,達對側宮壁,內口被胎盤覆蓋。

(二)胎盤早期剝離

1.    定義:正常位置胎盤,妊娠20周后至胎兒娩出前部分或全部從子宮壁剝離。

2.    病理:血管病變。

3.    臨床癥狀、體征:陰道出血,子宮底升高,腹痛及壓痛,腹觸及硬如板狀;子宮收縮時,間歇期不放松,如果胎盤剝離面>1/3~1/2時,易出現胎死宮內。

4.    超聲表現:胎盤后方與子宮壁間可見低回聲,有時胎盤增厚,內部回聲點狀不均質;胎盤突向羊膜腔,將胎兒擠向對側,當血液破入羊膜腔時,羊水中可見光團漂動,嚴重時看不到胎心博動,胎兒死亡。

(三)胎盤絨毛血管瘤

根據血管結構和纖維組織比例分三種類型:

(1)   毛細血管瘤:以血管為主,管腔小。

(2)   海綿狀血管瘤:以血竇為主,質地疏松。

(3)   纖維血管瘤:由毛細血管和纖維組織組成。

1.    病理:可單發或多發,小者為0.5㎝,大的可達20㎝;多靠近胎盤子面,一般無癥狀,超過5㎝可合并:羊水過多、妊高癥、畸胎、早產、死胎等。

2.    超聲表現:胎盤內近胎兒子面可見實性腫物,有時凸向羊膜腔,根據其組織結構,毛細血管瘤和海綿狀血管瘤回聲偏低,纖維血管瘤回聲增強。有時合并胎兒發育異常,羊水過多。

九、  子宮頸機能不全

1.  病因:宮頸發育不良、宮頸損傷

2.  臨床表現:反復的中期妊娠流產史,流產前無陣痛即破水流產。非孕期宮頸內口可順利通過8號擴張器。

3.  超聲表現:妊娠早期可見宮頸內口擴張≥1.5㎜。妊娠中期宮頸內口擴張≥2.0㎝,宮頸管擴張,內充滿液性暗區。

第三章   胎兒畸形與異常超聲診斷

  妊娠期胎兒各個臟器及胎盤的疾患隨著胎兒的發育,有些畸形或異常逐漸顯露,一些胎兒畸形表現僅能在特定孕周內檢出,有些胎兒畸形即使仔細超聲檢查也無法顯示,其形態變化較明顯者可經超聲檢出。

第一節  中樞神經系統畸形

一.無腦兒

無顱骨光環,頭端可見“瘤結”狀物,常合并頸胸段脊柱裂,合并羊水過多。

二.   側腦室積水

輕度:胎頭雙頂徑與孕周相符,側腦室內液性暗區,側腦室與同側腦半徑比值:孕中期>1/2,孕末期>1/3;

重度:胎頭雙頂徑及頭圍明顯大于孕周,側腦室內液性暗區明顯增多,腦中線偏移并漂浮狀,側腦室比值:>0.5。

三 .脊柱裂

胎兒脊柱縱切:兩條平行排列的串珠樣強回聲光帶在異常部位出現,距離變寬,彎曲或不完整,橫切脊柱患處呈“v”或“u”字型;該處皮膚線消失,有時向外膨出囊狀物,為顯性脊柱裂;如果脊柱有以上改變,皮膚線完整,為隱性脊柱裂。

四.腦脊膜膨出  腦膜腦膨出

顱骨板缺損不完整(多發生在枕骨中線部),自患處膨出一膜狀物為腦膜膨出;嚴重缺損時,可見膨出包塊內有實質性腦組織樣回聲,為腦膜腦膨出。

自某段脊柱裂缺損處膨出一束狀物,有時內可見線樣強回聲,為脊膜膨出。

五.露腦畸形

顱骨缺如,腦組織外露,外有覆蓋的腦膜,腦組織發育異常。

六.全前腦

病因病理:染色體異常、前腦完全或部分未分裂

超聲表現:腦室新月形擴張,大腦鐮、透明隔消失,中央唇裂·,多指(趾)等。

七.小頭畸形

病因病理:染色體異常、宮內感染等

超聲表現:顱骨板光環完整,但雙頂徑、頭圍小于相應孕周的3個標準差,股骨長度正常,BPD/FL比例失調。

八.Dandy-Walker畸形

病因病理:隱性遺傳,致畸因子;表現為中線缺陷:小腦蚓部缺失,后顱窩積液

超聲表現:雙側小腦分開,變小(發育不良),完全性、部分小腦蚓部缺失,同時小腦延髓池積液>1cm,雙側腦室擴張,合并其他畸形。

九、Galen靜脈血管瘤

1.    病因病理:一種動靜脈畸形,位于胼胝體和丘腦下方,血流阻力低、壓差低。

2.    超聲表現:丘腦后下方可見一橢圓形無回聲區,該回聲為豐富的血液信號,為高速低阻血液頻譜,嚴重時合并胎兒水腫、心衰。

十.脈絡叢囊腫

1.    病因病理:脈絡膜內神經上皮皺褶。

2.    正常:14周后發生,28周消退。

3.    異常:多發大,腦發育不良,18-三體畸形。

4.    超聲表現: 脈絡膜內圓形無回聲,單側或雙側,單個或多個,一般1cm左右。有時合并其他畸形,與染色體異常有關。

第二節    唇裂

1.    病因病理:病因不明,遺傳或環境因素,上頜突、鼻突融合障礙,完全性:從唇紅至鼻孔底部,不完全性:唇緣處一小切跡。

2. 冠狀切面連續動態掃查,可見上唇弓回聲中斷,可發生在左側,右側、雙側或中間。

第三節    膈疝

1.    病因病理:病因不清,橫膈發育不全,以左側多見,疝入胸腔內臟有胃、小腸等。

2.    超聲表現:胸腔內可見占位性病變,以左側多見,病變為囊性無回聲、管狀低回聲,心臟被擠向右側;左上腹腔末顯示胃泡,常合并胸水、腹水、羊水多。

第四節    前腹壁畸形

一、     臍膨出

1.    病因病理:前腹壁發育不全,皮膚、肌肉缺損;腹膜及內臟膨出體外。

2.    超聲表現:腹前壁臍部皮膚缺損,并膨出一包塊,包塊內含腸管、肝臟、胃等,包塊由膜狀強回聲包繞,臍帶在包塊一側,合并其他畸形。

二、     腹裂 

1.    病因病理:臍旁腹壁全層缺損,內臟外翻。

2.    超聲表現:腹前壁外可見不規則強回聲,多為腸管及其他內臟,局部皮膚線顯示不清,外翻內臟有:腸管、肝臟、胃等在羊水中漂動。

三、     肢體-體壁綜合征(體蒂異常)

1.    病因病理:早期羊膜破裂,胚胎包卷異常,內臟外翻,胎體強直,肢體畸形,臍帶過短。

2.    超聲表現:前腹壁皮膚線消失,內臟外翻,脊柱側凸,肢體畸形,羊水少。

第五節    消化系統畸形

一、食道閉鎖

超聲表現:胃泡不顯示,腹腔內無衰減的結腸回聲,常合并羊水過多。

二、十二指腸狹窄或閉鎖

1.    病因病理:腸道血管梗塞,環狀胰腺壓迫,腸扭轉,腸管內橫隔形成閉鎖。

2.    超聲表現:上腹腔內兩個圓或橢圓形暗區(雙泡征),兩暗區相通,有的蠕動亢進,合并羊水多。

三、腸梗阻

1.    病因病理:局部腸管缺血,發育不良,管腔狹窄,閉鎖等。

2.    超聲表現:胎兒腹圍增大,腹腔內可見充液的腸形、環狀暗區,蠕動變形明顯。

第六節    泌尿系統畸形

一、成人型多囊腎

多見于一側腎增大,內可見多個囊腔,囊腔互不相通。

二、嬰兒型多囊腎

雙側腎臟明顯增大,保持腎形,回聲增強,膀胱不顯示,羊水過少。

三、腎盂積水

胎兒腹部腎水平橫斷掃查,測量腎盂前后徑,同時觀察腎盂和腎皮質。

I級腎盂積水:腎盂擴張,無腎盞擴張;

II級腎盂積水:腎盂擴張,伴部分腎盞擴張;

III級腎盂積水:腎盂擴張,伴全部腎盞擴張;

IV級腎盂積水:腎盂腎盞變化同III級,同時合并腎皮質變薄。

四、尿道梗阻

膀胱異常增大,合并雙側腎盂積水。骨骼系統畸形

第七節    骨骼系統畸形

一、     成骨發育不全

1.    病因病理:基因突變,骨細胞減少,活力減低。

2.    超聲表現:顱骨板薄,回聲弱,胸腔變形,四肢骨短成角。

二、     軟骨發育不全

1.    病因病理:常染色體隱性遺傳,骨骺端軟骨細胞發育不全。

2.    超聲表現:顱骨板回聲尚可或變形,胸腔小,漏斗胸,四肢骨短而彎曲。

第八節    肢體畸形

一、     手內翻和足內翻

超聲表現:

1.    手內翻:顯示尺橈骨的縱切面上同時可見與之成角的掌骨。

2.    足內翻:顯示脛腓骨的縱切面上可見與之成角的足底骨。

二、     橈骨發育不全或缺如

常見染色體異常:18-三體綜合征、13-三體綜合征等。

超聲表現:橈骨短或缺失,尺骨也短而彎曲,腕部形態異常,呈銳角彎曲,拇指接近前臂內側。

三、     并指畸形

超聲表現:手掌形態異常,多切面掃查,五指不清晰,指骨不缺。腳趾骨不缺,并趾不易檢出。

四、     多指

超聲表現:手部多發生于橈側或尺側,可見多余的指骨或無指骨,只有軟組織。

五、     肢體關節異常

關節強直超聲表現:肢體屈曲障礙、僵直不變。

第四節    胎兒腫物

一、     頸部淋巴囊瘤

1.    病因病理:淋巴系統發育異常,回流障礙;頸部、上肢等局部水腫或全身水腫。

2.    超聲表現:胎兒頸部及兩側包繞一囊性包塊,壁厚,內見網狀分隔,嚴重時合并全身皮膚水腫。

二、     先天性肺囊性腺瘤樣病變

1.    病因病理:末稍支氣管過度生長,腺瘤樣,累及一葉、單側、雙側肺。

2.    超聲表現:Ⅰ型大囊泡型2~10㎝,Ⅱ型多個小囊泡直徑2㎝,Ⅲ型多而密集小囊泡<0.5㎝,呈強回聲。

三、     血管瘤

1.    病理:良性,海綿狀血管瘤、纖維血管瘤,發生在體表皮膚。

2.    超聲表現:身體表面局部隆起:頭、頸部、軀干、肢體;為囊性、混合性或實性均質回聲。血流豐富。

四、     畸胎瘤

1.    病因病理:胚胎期的原發性結節不消退,持續存在產生。

2.    超聲表現:骶尾部外突一腫物,大小不一,腫物回聲復雜,囊實性、囊性或實性;惡性腫瘤,血流豐富。

     五、卵巢囊腫

超聲表現:腹腔內、膀胱附近可見另一囊性低回聲,囊壁薄而清晰。女性胎兒。

六、惡性腫瘤

(一)        神經母細胞瘤

1.   病理:分化極差,發生在腎上腺髓質,頭頸,胸腹等。

2.   超聲表現:腎臟上方可見實質性、囊實性腫塊,鈣化時見強回聲,液化時見囊性低回聲;轉移時累及周圍臟器。

確診:尸檢或出生后病理檢查。

(二)        頸部皮下軟組織間葉細胞瘤

1.   病理:為中胚層、未分化組織。

2.   超聲表現:頸后部見一實性腫物突起,內部回聲雜亂不均,血流豐富。

確診:尸檢或出生后病理檢查。

第五節           羊膜帶綜合征

1.    病因病理:早期羊膜破損,纏繞胎體。

2.    超聲表現:羊水中可見多條帶狀強回聲飄動,圍繞胎兒,胎兒多發畸形:顱骨缺損,面部異常,截肢等。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點擊舉報
打開APP,閱讀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類似文章
猜你喜歡
類似文章
葡萄胎超聲
葡萄胎的超聲診斷(附病例分析)
【超聲筆記】NO.33 婦產科超聲診斷
婦產科超聲(妊娠子宮;異位妊娠;卵巢破裂;卵巢;卵泡;胎盤剝脫;前置胎盤)
孕期宮腔內帶狀回聲的診斷流程
婦產科疾病超聲診斷
更多類似文章 >>
生活服務
分享 收藏 導長圖 關注 下載文章
綁定賬號成功
后續可登錄賬號暢享VIP特權!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點擊這里聯系客服!

聯系客服

主站蜘蛛池模板: 鄂伦春自治旗| 万州区| 蓝山县| 阿城市| 宿松县| 晋江市| 汾西县| 庆阳市| 枣阳市| 瑞丽市| 余干县| 乐都县| 阜南县| 会东县| 临西县| 五莲县| 海林市| 慈利县| 英吉沙县| 临邑县| 堆龙德庆县| 启东市| 涪陵区| 个旧市| 霍州市| 逊克县| 靖安县| 连州市| 江川县| 鄯善县| 格尔木市| 榆社县| 翼城县| 承德市| 正宁县| 富源县| 夏邑县| 崇阳县| 株洲县| 莱芜市| 兴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