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樓主 七十四人九十九任 一百九十年歷史 內修吏治 外肄戎兵旁兼三口通商 |
---|
![]() | 沙發 清代直隸總督任職比較復雜,有實授、署理而未實授、署理、護理、協辦等五種。總起來說,這五種情況都在直隸總督的統計數目之內。因此,直隸總督共經歷了74人、99任。 從雍正年間總督一職定制到清帝遜位,8位皇帝統治期間,直隸總督存在時間總共只有190多年,就經歷了74人,平均兩年多就換一個總督,調換不能說不頻繁。 如果以實授為例,其中任期在十年以上的只有三人,他們是乾隆年間的方承觀、道光至咸豐年間的訥爾經額以及同治至光緒年間的李鴻章。 |
---|
![]() | 板凳 ![]() 李鴻章 李鴻章在中國近代史上的地位,至今仍是一個有爭議的話題。晚清中國社會發生的所有重大事件,幾乎都與他有關。人們對李鴻章的評價也是功過皆存,毀譽參半。 從47歲第一次任直隸總督起,李鴻章先后三次出任這一職務,時間長達近25年,是歷任總督中任期最長的一位。 在直隸總督任上,李鴻章經歷了人生最風光的時期。1870年,李鴻章接替曾國藩任直隸總督兼北洋大臣。這一身份使得他御辱、自強的設想,有了更大的施展空間。 李鴻章親手創建北洋水師、擴建天津機器局制造軍事武器;創辦近代民用工業,支持我國自行修筑第一條鐵路;重視教育,開辦各類學堂,派留學生出國等等。這些活動,歷史上稱之為洋務運動,在當時則使得他在國內外的威望日益高漲。 然而,甲午戰爭中北洋水師的慘敗、中日馬關條約的簽訂,以及八國聯軍侵華、辛丑條約的簽訂,不僅使李鴻章的聲譽一落千丈,而且讓他背上了賣國賊的罵名。因為,這兩個條約都是他簽訂的。 簽訂辛丑條約時,李鴻章已是將近八十高齡,仍以直隸總督、全權大臣的身份與八國聯軍談判。條約簽訂后,俄國代表還對他痛加斥責。又氣又恨的李鴻章回到住所后大量吐血,不久后去世,當時身邊只有極少數的親人,場景十分凄涼。 李鴻章去世后,清廷給了他十分榮耀的追念,謚號“文忠”。加上他生前所得的各種榮譽頭銜,他個人的頭銜至少在二十個以上,稱得上是總督中頭銜最多的一個。 |
---|
![]() | 3樓 ![]() 曾國藩 曾國藩是晚清另一名臣,他是李鴻章的前任,也被李鴻章視為老師。李鴻章早年入過曾國藩幕府,深受賞識。直隸總督署門前對聯上寫的“一代名臣,曾前李后兩師生”,說的就是他們兩個前后任總督,以及存在師生之誼的淵源。相比之下,李鴻章后來在朝中的地位是老師不能及的,但是曾國藩的許多思想和做法,對李鴻章有很大影響。 曾國藩任總督時,直隸受第二次鴉片戰爭影響,一派破敗景象。曾國藩整頓吏治、清理訟案、賑濟災荒,還治理了永定河,使得直隸一度出現了“百廢俱舉”的局面。他在右眼失明的情況下,依然盡心政務,公務大多事必躬親,深受百姓愛戴。 |
---|
![]() | 4樓 ![]() 袁世凱 李鴻章的后任,即是近代另一著名人物袁世凱。有一種說法是,李鴻章在臨終之前保薦了他,稱“環顧宇內,人才無出袁世凱右者”。但也有人認為根本不存在保薦的事情。但是無論如何,直隸總督位置的李終袁繼,使得袁世凱成為重要的地方大員,這對此后歷史的影響是巨大的。 袁世凱上任后,認為直隸的當務之急就是練兵,所以他籌集資金、仿德國制度籌練北洋新軍。北洋新軍成為袁世凱后來爭權奪利的重要籌碼。袁世凱還在直隸創辦了警政制度,在保定創設警務總局,開辦巡警學堂。 袁世凱早年不愛讀書,兩次鄉試均落第,所以才進入軍隊謀發展。他做了直隸總督后,卻十分注意發展教育,在保定等地興辦了新式學堂。辦學過程中,他深感科舉制對新式教育的阻礙作用。1905年8月,由他起草并聯絡張之洞等人上奏折,請求停止科舉。清廷批準了這一奏折,下旨從1906年開始,所有鄉試會試一律停止,實行了1300年的科舉制度被廢。 |
---|
![]() | 5樓 ![]() 電視劇《雍正王朝》中李衛的形象 提起直隸總督,人們印象比較深的是晚清的幾位。事實上,前清也出了許多知名總督。比如李衛,他深得雍正、乾隆兩位皇帝信任,任直隸總督期間也有不錯的政績。他擅長治盜,還賑濟災民,對貪官毫不留情,不管對方是什么身份背景。因此,在保定當地,關于他的故事被演繹成許多版本,有人說他長了和項羽一樣的板肋;還有故事說李衛專愛挑朝中權臣的毛病,比如雍正寵臣田文鏡派人為他母親賀壽時,他卻不買賬,并當眾將禮物丟到門外。 李衛雖然識字不多,但對文人十分尊敬。他還在保定創辦了蓮池書院,又稱“直隸書院”,后來成為北方最著名的書院之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