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畢業于汽車工程的扒哥來說,回答這道題再合適不過了。買車時,扭矩、馬力、功率、排量是重要參數,但他們之間沒啥太大關系。
1、首先看功率和馬力。功率是發動機單位時間內的功,它有兩種單位——馬力和千瓦,1馬力等于0.735千瓦。比如說一臺車的最大功率,可以說成100馬力,也可以說成73.5千瓦。
2、排量是發動機的氣缸容積,排量=氣缸數X氣缸容積。比如大眾EA888發動機,有4個氣缸,單個氣缸容積為0.5L,它的排量就是2.0L。不考慮其他因素時,排量越大,發動機動力性越強。
3、扭矩是發動機輸出的力矩,排量相同時,扭矩越大說明發動機性能越好。一般通俗來說,轎車的扭矩越大加速性(0-100加速)越好,純粹越野車的扭矩越大爬坡度越大,貨車扭矩越大車拉的重量越大。
綜上所述,能看出四個參數的關系——馬力是功率的單位,而功率和扭矩都是檢驗一臺發動機性能的指標,無太大聯系。
排量和功率、扭矩都有關系,但是在一臺車的性能指標中,它是一個比較“泛”的概念。在消費者的普遍認知中,排量越大動力也越強,但在如今小排量渦輪增壓當道、新技術層出不窮的時代,它更多的是反應一臺車的油耗水平。
在扒哥看來,在中國汽車消費市場中,大家往往只關注一臺車的馬力和“零百”加速時間,而忽略了兩個重要參數——扭矩及最大轉速扭矩。
上文提到,一般來說轎車的扭矩越大,“零百”越快,油門響應也就更靈敏,更有駕駛樂趣,所以最大扭矩轉速就成了重中之重。根據此,咱們以1.4T高爾夫和1.6L軒逸為例,比較一下最大扭矩轉速的重要性。
先看1.4T高爾夫,它的最大功率為150匹馬力,最大扭矩250牛·米,最大扭矩轉速為1750-3000轉。由此可看出,這臺車起步時稍踩油門(1750轉),就能獲得最大輸出扭矩,并且一直到3000轉才開始減弱,說明這是一臺注重前段爆發力,兼顧燃油經濟性的車,比較有起步推背感和駕駛樂趣。
再看1.8L的軒逸,其最大功率為139匹馬力,最大扭矩為174牛·米,最大扭矩轉速為4000轉,雖然馬力和高爾夫相近,但是扭矩及最大扭矩轉速相差很遠。這就導致了想要在軒逸上獲得起步推背感,需要深踩油門維持在4000轉。并且由于最大扭矩轉速太高,導致這臺車的油門響應不夠靈敏和迅速,比較“慢熱”。所以由此看來,這臺車起步很肉,更偏向于舒適性和經濟性。
一臺車是否有駕駛樂趣,不能只看它的排量、功率、扭矩,還需要看它的最大扭矩轉速,以及整臺車的底盤、懸架、變速箱的調校。扒哥在此不由感嘆,造一臺好車真是太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