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品 | 社工客(ID:shegongke)
作者 | 陳曉玲
單位 | 深圳市寶安區尚德社會工作服務社
我是應用心理學本科畢業生,高考報考時,因為電視里播放過港臺的談判專家節目,覺得那樣很酷很羨慕,所以報了應用心理學專業。
可是大學四年下來,發現應用心理學太無聊了,入校先上普通心理學,然后再把普通心理學里的精神分析、人本主義、行為主義、認知主義等等再展開詳細講一遍,再把心理研究統計方法,實驗心理學、統計心理學等講一遍,大學就畢業了。
想象的談判專家、心理咨詢,當時正火爆的《心理訪談》場景通通沒有,全都是理論。
這讓我有一點落差。
課堂外,當我告訴別人我學應用心理學時,總有人問我:“那你說說我在想啥?你們是不是算命看相的?”
更厲害的,有次我去面試,人家說學心理學的有點不正常,神神叨叨的,我們不敢用。
社會普遍認為做心理咨詢是因為心理變態,精神病才去心理咨詢,心理咨詢甚至帶上了恥辱的標簽。
也因為我那時看美劇《心理醫生》、《犯罪心理》,覺得里面的心理問題都很嚴重,我一個都解決不了,而且心理咨詢是助人自助,所以關鍵在一個自助,如果來訪者有能量,自己最終能解決,而來訪者如果沒有能量,求助心理咨詢師也是沒辦法的,就算暫時好點最終還是會復發的。
我那時陷入了心理咨詢無用論中,也覺得寫咨詢記錄報告繁瑣而無聊,所以畢業時果斷避開心理相關行業,計劃一輩子都不碰這個。
我甚至在心理嘲笑過老師說的有人的地方就有心理,覺得那是往自己臉上貼金,強行碰瓷,鄙視這樣的行為。
2020年初,突襲而至的新冠疫情,公眾統一行動,自行“禁足”在家,原計劃的探親旅行都被取消,家人日夜相對,上網刷劇到眼花,疫情最新消息也不斷刺激沖擊公眾神經,情況的不明朗,形勢的不確定,越來越多人在家坐立不難,焦躁難耐,有的人甚至出現飲食睡眠問題。
如此現實裹挾之下,我也不可避免地焦慮不安,那個時候我產生了嚴重的疑病焦慮,懷疑自己感染了新冠,后來我用自己的心理學理論知識來自我分析,指導自己采取有效行動緩解疑病焦慮,最后把自己的經歷感受寫出來并被公眾號發表出來時,有很多讀者留言反饋說自己也是這樣,很有共鳴,說看完文章后放心多了,非常感謝身為作者的我。
這時我才發現心理學原來非常有用。
隔著屏幕都能治愈千里之外的陌生人,這是多么有意義的事。
此外,我的鄰居奶奶因為疫情的原因,連必不可少的出門買菜都害怕,心慌手抖到失眠。
偶然看到我的文章后,情況得到很大的改善,一直夸我感謝我,疫情緩和后見到我說多虧有我的文章,她把文章當急救藥一樣,當外界信息沖擊下變焦慮時,拿出來看一看,她就好很多,能夠鎮定下來。
另外一個前同事,因為丈夫從湖北回來,被隔離在家,作為密切接觸者的她,異常焦慮,注意力一直無法集中,之前喜歡的事都不香了。打電話給我,我在電話里傾聽安撫她,竟然很有效果,很快她就復工投入工作了。
從線上到線下,從虛擬到現實,我學過的心理學理論知識不僅幫到了我自己,還幫到了認識不認識的人。
所以,心理學的作用在抗疫中是非常有作用的,疫情讓我改變了對自己專業的看法,我從嫌棄回避到驕傲趨近。
而日常工作生活中心理學的應用也非常重要,心理學的規律多掌握利用一點,生活中沖突摩擦就少一點,世界就和諧美好一點。
疫情防控中,我服務隔離對象,為居民做核酸,協助居民疫苗接種等具體工作中也再次驗證這一點。
比如居家隔離的人,會有歉疚孤立感,我理解接納這種情緒,服務時會鼓勵安慰他們,消除他們內心不好的感受,被理解和共情到時,這些隔離對象都很配合我的工作。
而核算檢測、疫苗接種工作中總是會有一些突發情況,比如沒有健康碼的阿公阿婆、有人插隊時引發的秩序混亂情緒不滿,排隊等待中焦躁情緒的觸發。如果這時能及時接納這些負面情緒,并及時地安撫疏導,耐心解釋,那么很多摩擦沖突都在萌芽狀態時被掐滅了,疫情防控工作才能順利進行。
疫情時代的一粒塵,落在每個人頭上都是一座山,我們需要充足的物質,也需要強壯的身體來扛住一座山的力量,所以我們能看到有人在疫情中搶米搶油搶口罩搶各種東西,但是很多人卻忽視了內在的力量,心理的韌性,內心的強大與物質的充足、身體的強壯同樣重要。
希望社會公眾能越來越重視心理健康的重要,人人都擁有一顆強大而富有韌性的心臟應對突發事件。
重磅升級!
【社工客】新社工成長訓練營
已經陪伴2300多位同學成長
現在第10期上線啦~
面向0到1歲新社工量身打造的入門訓練營
與全國社工小伙伴一起打怪升級~
全國東西南北中,在這成為真社工
30個早鳥票名額已滿
快來搶團購優惠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