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認識什么樣的蘇東坡?是他被一貶再貶的坎坷仕途?還是他灑脫豪邁的人生態度?抑或是“不思量,自難忘”的繾綣情深?每個人的心中都有一個蘇東坡,蘇東坡活得真實,活得純粹,生活的重擔讓我們謹慎、世故,往往不能遵從自己的本心,而蘇東坡仿佛一陣清風,拂去世俗的塵埃。
《歷史那些事》中的蘇軾
一、
在下東坡
蘇軾,字子瞻,號東坡居士。宋仁宗景祐三年十二月十九日出生于四川眉山。是北宋中期的文壇領袖,與父親蘇洵、弟弟蘇轍合稱“三蘇”,父子三人均位列“唐宋八大家”。《宋史》中記載:“生十年,父洵游學四方,母程氏親授以書,聞古今成敗,輒能語其要。”但蘇東坡的才華不僅僅局限于文學,他在書法、繪畫、美食、佛學、水利工程等方面均有很高的造詣。
著名作家林清玄這樣寫到:“蘇東坡是一個無可救藥的樂天派、一個偉大的人道主義者、一個百姓的朋友、一個大文豪、大書法家、創新的畫家、造酒試驗家、一個工程師、一個憎恨清教徒主義的人、一位瑜伽修行者佛教徒、巨儒政治家、一個皇帝的秘書、酒仙、厚道的法官、一位在政治上專唱反調的人。一個月夜徘徊者、一個詩人、一個小丑。”
可以看出,我們常說好看的皮囊千篇一律,有趣的靈魂萬里挑一。蘇軾就是一個十分有趣的人,大千世界,恣意所如,觸手成春,盡管他的人生如逆旅般,卻也綻放出了不一樣的煙火。
二、名動京城
嘉祐二年(1057年),四月八日蘇東坡通過殿試,四月十四日年方二十被點為進士。在考試的過程中還發生了有趣的小插曲,當時的主考官是文壇領袖人物歐陽修,歐陽修和梅堯臣都銳意改革,蘇東坡寫的策論《刑賞忠厚之至論》,文風飄逸自然、灑脫自如。歐陽修極為賞識,認為定是自己的弟子曾鞏所作,為避嫌,便把蘇東坡的卷子由第一名改成了第二名 。
黃梅戲《蘇東坡》
蘇東坡在文中寫道:“皋陶為士,將殺人。皋陶曰殺之三,堯曰宥之三。”歐陽修很欣賞,卻不不知道這幾句話出自哪本典籍。直到后來問起,蘇東坡答道:“這是我杜撰的,因為圣明的君主定是此種做法。”歐陽修聽后,對東坡的豪邁、敢于創新極為贊揚,并說“此人可謂善讀書,善用書,他日文章必獨步天下。”蘇東坡在歐陽修的極力推薦下,步入仕途,開始從政之路。宋神宗時曾在鳳翔、杭州、密州等地任職。
三、一蓑煙雨任平生
元豐三年(1080年),蘇東坡的文章被小人斷章取義,因“烏臺詩案”被貶為黃州(今湖北黃岡)團練副使,俸祿非常低微,甚至支撐不了一家人的生計,所以在元封四年(1081)蘇東坡拿起鋤頭,變成一位地地道道的農夫,開始在東坡耕田,自稱“東坡居士”。但是蘇東坡身為一個天生的樂天派,最善于苦中作樂,這雖是他一生中較為坎坷的旅途,卻也寫出了最好的作品。
《蘇東坡》紀錄片:因烏臺詩案被關押
蘇東坡曾在《與章子厚二首(之一)》中寫道:“某啟。仆居東坡,作陂種稻,有田五十畝,身耕妻蠶,聊以卒歲。”頗有種世外桃源般的怡然自得。在《出到黃州》一詩中,東坡寫道“長江繞郭知魚美,好竹連山覺筍香。”吃貨技能正式解鎖,初到黃州,被貶謫的沮喪郁悶便被拋之腦后,直只覺江水怡人,魚蝦肥美,竹筍鮮香。在這里,吃貨東坡解鎖了眾多食譜,“東坡肉”、“東坡魚”、“東坡豆腐”、“東坡餅”等等,其中以東坡肉最為著名,它被蘇東坡記載到《豬肉頌》中:
凈洗鐺,少著水,柴頭罨煙焰不起。
待他自熟莫催他,火候足時他自美。
黃州好豬肉,價賤如泥土。
貴者不肯吃,貧者不解煮,早晨起來打兩碗,飽得自家君莫管。
東坡肉
這首詩看似滑稽可笑,卻也承載著詩人的人生態度,即使身處困境,也要享受生活的樂趣,豁達之中帶著理性,朦朧中顯現的是一個不屈的靈魂。
回歸田園的蘇東坡,心情也如雨洗過的天空,清新曠達。即使突遇急雨,也應對自如。拄著竹杖,腳踏芒鞋,在風雨中淡定前行,一如他的人生。過后,東坡寫下了著名的《定風波》:“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
晚年又因新黨執政被貶惠州、儋州。他曾自嘲:“問汝平生功業,黃州惠州儋州。”宋徽宗時獲大赦北還,年事已高的蘇東坡不幸在常州途中病逝。宋高宗時追贈太師,謚號“文忠”。
蘇東坡影視劇形象
四、有趣的靈魂
讀東坡的詞,就像在和一位有趣的朋友對話。他不像一般的文人墨客般難以接近,盡管他的一生坎坷曲折,但他寫的文章,詩詞不拘泥于“壯志難酬”、“游子思鄉”、“抑郁憤懣”等情感,相反他一直是“任性逍遙,隨緣自在”
有一次,蘇東坡夜晚出游:“夜游東坡醒復醉,歸來仿佛已三更。家童鼻息已雷鳴,敲門都不應”,游玩喝酒到半夜,回家時家童已經睡熟了,東坡卻說他鼾聲如雷響,敲門都不應,哪里像一位名傳千古的大文豪?可見其詼諧豁達,一下子拉近了與我們的距離。所以林語堂說他是“不像別的作家追求那份完美而受詩詞字匯和傳統題材的限制,他可以寫詩描述澡堂按摩的滋味,可已結合俚語,使它在詩中產生美好的效果。”
佛印是蘇東坡被貶謫黃州期間結交的好友,兩人友誼頗深。有一天傍晚,兩人一起泛舟江上,舉杯暢飲,突然,佛印拿出來一把帶有東坡賦詩的扇子,并扔到了江中,東坡愣了一下后,當即頓悟,隨即用手指往江上一指,笑而不語,佛印一看,原來是一只正在啃骨頭的黃狗,兩人不禁相視而笑。如果外人在場一定很難看出這兩人居然實在打啞謎。這正是“狗啃河上(和尚)骨,水流東坡尸(東坡詩)。”
寒食帖
還有一次蘇東坡和佛印閑聊,蘇東坡問佛印:“你看我像什么?”佛印回答我看你像一尊佛。接著問蘇東坡同樣的問題,蘇東坡大笑回答說我看你像一攤牛糞。蘇軾覺得自己斗嘴贏了佛印,回家就很高興地向他妹妹炫耀。結果卻被妹妹教訓:佛家講究“明心見性”,你心里有什么就看見什么。佛印心里有佛,那自然看你像佛;你看他像牛糞,那你心里有啥呢?
這樣的趣事流傳下來的還有很多,無論生活多么困窘無奈,他確實心懷希望與光明,把粗糙的生活過成詩一般的日子,是真正的“淡妝濃抹總相宜”。
蘇東坡活得真實,活得純粹,他總是自顧自的走著自己的路,全然不顧外界的熱鬧喧囂。享受山高水遠,月落滿裳。
蘇東坡和繼連和尚下棋
文史君說:
林語堂說:“他的個性和主張構成了盛名的‘骨干’,而文風和用語的魅力則形成了靈性美的‘肌膚’”
人的一生就像一出戲,只有落幕后才能判斷這出戲的好壞。按照我們塵世的標準,蘇東坡的一生無疑是異常的坎坷不幸,但是聰明的東坡悟透了生命的真諦,鐘愛江上清風,山間明月,笑和命運和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