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門診上每天都有關節外科、創傷骨科、急診等轉診過來的病人,關節痛待查的,大生化提示尿酸高,因此考慮痛風,然后自然就轉過來專科就診了,大多數時候真的有點哭笑不得。
還有就是體檢的拿著生化單子過來問自己尿酸高一點是不是有痛風,要不要吃降尿酸藥;還有的直接就說自己是痛風,然后要求查尿酸的,結果尿酸正常,就僥幸的走掉了。
上周還有個患者,雙膝關節疼痛,內分泌科查雙能CT見膝關節周圍少量尿酸結晶,就按痛風的診療進行了。結果核磁提示韌帶損傷,一個月后復查CT又不見了尿酸結晶。
現代醫學的問題就在這兒,不僅患者不知道醫學的一些常識,就連醫生也有太多不知道的,畢竟專科的趨勢越來越明顯,能處理的問題越來越單一,就比如甲狀腺科,還能分出來好幾個更具體的科,醫生知識面也越來越狹窄,對患者來說并不是好事,會增加誤診的概率。
前面文章有提到,痛風急性期尿酸往往不高,甚至有三分之一的患者血尿酸低于正常水平。尿酸高的也只有十分之一左右會發展為痛風,這也增加了臨床診治痛風的難度。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