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氣通天論》是《素問》的第三篇,生氣,指人體的生命之氣,這里主要指人身中的陽氣;天,是指自然界;通,相應、貫通的意思。
再次強調人是與天地相統一的觀點,在討論健康或者疾病問題的時候應該考慮更多的因素,氣候、社會、心理等等因素。
自古崇陽賤陰的思想影響頗大,簡單來說生為陽,死為陰,萬事萬物都可以分陰陽,陰陽本身也可以再繼續分陰陽,但是陽氣顯然是處于主導地位的。
生命的根本,來源于天地間的陰陽之氣的溝通。凡是天地之間,四方上下之內的一切事物,無論是地上劃分的九州,或者是人體中的九竅、五臟、十二關節,都是與自然界陰陽之氣相互貫通的。
在這些基本理論框架之下,中醫如何與現代醫學對接是比較麻煩的,現代人的做法一直都是嘗試用西醫去解釋中醫,用科學去闡述中醫,來證明中醫的合理與科學性,這其實是舍本逐末的一種行為。
中醫的理論在兩千多年前已經形成了,而且極其的系統,也就很穩固,前提便是一切事物都局限在這個框架里,一方面是簡單,反方面就是難以發展。
自然界陰陽之氣變化而產生了木、火、土、金、水五行,并且可以根據五行的性質,將一切事物加以概括和分類;陰陽之氣在氣候方面,又可以表現為濕、燥、寒三種陰氣和風、暑、火三種陽氣,共六氣。
根據自然界陰陽變化進行養生,是能否健康長壽的根本原因。
在朋友們遇到宣揚中醫養生的人或事,一定要看其是否符合自然之道,是否來自于陰陽的辯證,是否是天地人一體的思想。
無論時代怎么變化,中醫的未來之路依然不明朗,近現代的中醫人也在探索,也有一部分人尊古賤今,也有人主張中西醫結合,甚至有些人主張直接廢棄,無論如何,這是一個多元化的世界,如此穩定的中醫體系是否能經受住考驗也是值得探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