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就想去湖南湘西的鳳凰古城逛逛。鳳凰古城歷史悠久,人文資源豐富,自然風景優美,是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國家AAAA級景區,連新西蘭著名作家路易'艾黎都稱贊其為中國最美麗的小城,而生活在湘贛邊界地區大半輩子的我卻對此孤陋寡聞!
于是說走就走,2016年2月27日,我和南新從萍鄉到長沙,逗留半天,入住湖南省科技信息研究所。午餐和晚餐均由湖南省某雜志社帥總盛情款待。
次日清晨便從長沙阿波羅廣場出發,驅車6個多小時,途中經過了湖南省投資規模最大,通車里程最長,施工難度最大,橋梁隧道最多的常吉高速。這是一條通往美麗自然的路,沿途風景宜人,車行途中有"車在景中行,人在畫中游"的感覺。下午抵達鳳凰古城,開始我們的古城之旅。
鳳凰古城位于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的西南部,地處武陵山脈南部,云貴高原東側,距州府吉首市52公里,與貴州省為鄰。古城建于清康熙四十三年(1704年),是湖南十大文化遺產之一,與云南麗江古城、山西平遙古城媲美,享有“北平遙、南鳳凰”之名。
在鳳凰古城中營街10號,找到了我國著名作家,歷史學家,考古學家沈從文先生故居。這個磚木結構,古樸雅致的四合院,即是沈先生的誕生之地,又是沈先生度過童年和少年時光的鄉愁之地,他二十歲時離開此地闖進京都,從事文學創作和執教生涯,從邊城走向世界,在國內外文壇上產生了巨大的重要影響。
可以說,我們這一代人不是從旅行社的景點推薦廣告中認識湘西這個山寨的,而是讀過沈先生的《邊城》和《湘行散記》后,才認識并向往這個美麗的鳳凰古城的。
山不在于高,有仙則名。昔日"養在深閨人不知"的鳳凰古城,如今國內外旅游客人蜂湧而至,小鎮居民安居樂業,酒店舞廳林立,經濟發展繁榮昌盛,均是由沈先生等人的"名人效應"給家鄉父老帶來的福祉有關。當今中國,可惜沈先生這樣能筆下生花,筆下生財,造褔家鄉的文人巨匠大少了!
鳳凰古城有家民俗博物館,磚木結構,二層小樓,一樓大廳展出鳳凰古城居民的日常生活用品和婚嫁用具,民族服飾等,二樓則是鳳凰古城中人中鳳凰式的著名畫家黃永玉先生的畫作,相似于黃永玉的紀念館。
黃永玉先生是土生土長的鳳凰人,憑著自己的聰慧勤奮努力,走出古鎮,闖進畫壇江湖,屬中外聞名的畫壇奇才和怪才,更是當地人引以驕傲自豪的當代鳳凰人。據了解,黃永玉先生在國內有多處私宅處所,如鳳凰古城內的玉氏山房(其侄子長年值守),北京的萬荷堂,還有深圳的,香港的等等。晚年的黃永玉先生在北京,香港等地居留較多。
館內眾多畫作中其中有兩幅描繪鳳凰兩岸(左岸與右岸)民俗建筑風貌的大型長幅畫卷,可謂是巨幅之作,鎮館之寶! 黃永玉先生除將自己大量的書畫作品捐贈給鳳凰民俗博物館外,還深情款款地寫下一首詩《我的心,只有我的心》來表達自己對家鄉的赤子之情。"我畫畫,讓人民高興/用詩射擊和謳歌/用肩膀承受苦難/用雙腳走遍江湖/用雙手擁抱朋友/用雙眼嘲笑和表示愛情/用雙耳諦聽世界的聲音/我的血是〇型,誰要拿去/它對誰都合適/我的心,只有我的心/親愛的故鄉,它是你的!"
聽當地人夸耀說,鳳凰古城人熊希齡是民國政府的第一任內閣總理,心存疑惑,因為在珠海游覽唐紹儀故居時,得知唐紹儀先生是民國政府的第一任內閣總理,怎么又有此一說呢?
我們踏著古老斑駁的石板街道,尋覓到熊希齡的故居,看過其生平簡介后,恍然大悟,原來熊希齡先生是1912年3月出任唐紹儀內閣的財政總長,1913年7月底才任國務總理兼財政總長,因不滿袁皇帝的獨裁統治,于1914年7月憤然辭職,1917年退出政界,從事教育,賑災,慈善事業,毛主席,周恩來總理稱贊他一生做了許多好事,人民不會忘記他。而唐紹儀先生則與同學汪精衛政見不同,辭職后主動懸崖式的降職,至家鄉擔任中山縣縣長,為家鄉人民謀利益,造福??,將自己的私人花園共樂園和望慈山房捐給家鄉父老,成為民國時期的中山模范縣(珠海的唐家灣民國時期系中山縣管轄范圍)。至今,唐紹儀的共樂園成了游客流連忘返之地,也成了村里每年一筆不菲的旅游收入,望慈山屋則成了村里的五保戶養老之所,娛樂場所。
看起來,一個人的官職髙低與否,并非能體現個人的價值大小,而在于你幫助過多少人,是否成人達己,造福社會。可惜,如今有些官員,除了個人簡歷中有不少令人羨慕的官職和任職經歷外,要曬出一份令百姓滿意的任職業績表來,實在是有些勉強呀!
金龍飛舞鬧元宵,這大概是鳳凰古城的一個傳統習俗吧。舞龍隊穿街走巷,逢店鋪必進,恭祝店家買賣興隆,財源滾滾,店家喜盈盈的迎接,在??年新春討個彩頭,得個吉利,都會毫不吝嗇地拿出5或10元嶄新鈔票作為紅利回應。
舞龍隊的鑼鼓喧天,龍首含珠,搖頭擺尾,把古鎮攪得一派喜氣洋洋,自然利市籃里積少成多,紅利滿滿滴,先恭喜他人發財,實際是自己先發了一筆不菲的財!這大概是鳳凰古鎮的祖輩傳承下來的利己先利人,先成人后達已的優良傳統習俗的注釋吧!
江西豐城人裴守?竟然是鳳凰古城的首富,去看一看他住的崇德堂,欣賞一下他經商時期從全國各地收集來的名貴古玩和珍稀文物,還有歷代皇帝贈予的匾額,體驗一番當地首富的庭院生活。
坐在客廳福壽椅上,環顧四周,猜想著裴家主人過去的生活情趣和場景。我想,裴守祿當年從江西豐城千里迢迢遷徏湘西鳳凰,他中過進士而不戀仕途騰達,卻致力經商成了當地首富,四十不惑之年建成崇德堂,然后行走江湖,廣收奇珍異寶,藏入鳳凰私宅,正因為有了這些有趣味,有文化底蘊,有精神光彩的物件,寄托著古鎮人對于文明生活的尊崇和向往,使其成為鳳凰古鎮歷史上第一個重要的文化殿堂。過去的鳳凰首富給人們留下了一座好宅院,好念想,給游客留下了一個好景點,好去處,不知如今的首富們會給后人留下一些什么東西?
苗族女性的服飾令人嘆為觀止!以下圖片拍攝于鳳凰縣非物質文化苗族銀飾鍛制技藝傳習所。
鳳凰人使用國家專供的國庫銀,用自己的聰明才智和匠心巧手鍛制成的各類銀飾品,美麗至極致的經典,其中尤以苗族盛裝為最奢華珍貴。
苗族女性在節日,祭祀,婚嫁之時穿戴的服飾,由頭冠,胸飾,頸飾,手飾,手飾,銀片衣,百褶裙,花帶裙,花帶,繡花鞋等組成,全身的銀飾可達50多件,這套服飾包含了兩項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苗族銀飾鍛制技藝和苗族刺繡技藝,還有一項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苗族打花帶。
在苗族特有的服飾文化中,這些世代相傳的美麗盛裝,都是出自女性之雙手,并經過她們及她們的女兒繼續傳??。
女性不僅是苗族服飾的制作者,也是創造,傳承苗族文化的重要力量!
在鳳凰古城大街小巷都遍布了形形色色的小商鋪和地攤,大致可分為三類。
一類是當地土特產品或特色小吃,門楣上電子廣告屏幕上游走著"中央電視臺專題采訪"的字幕,或者是把賀龍兩把菜刀鬧革命的典故搬上墻,吸引游客品嘗"腸想你","金牌牛肉粉"等等。
二類是當地土家族,苗族女性開的工藝品擺件飾品店,屬于自產自銷,制作精美,可以砍價,買上二三件作個紀念,或回家做個隨手禮人情。
商鋪是一個地方經濟發展的象征,也是一個地方旅游文化的主打名片,充斥在鳳凰古城的大街小巷的商鋪,表面上古樸典雅,端莊大方,實際上在誘惑游客方面更加從容淡定,姿態萬千呵!
在鳳凰古城游覽,游客在觀景購物泛舟之余,愛美的美眉們還有一些小確幸的樂趣亊兒忙碌著。如租借苗族或者土家族女人服裝照像,體驗一回鮮艷服飾佳人的靚麗時尚,買一個鮮活花朵編織的頭飾戴在頭上,置身于靜謐的沱江岸邊,瞬間變身為古城的一道風景!
又如掏出一點愛心碎銀,請當地大媽在自己的萋萋烏發中編入N條彩虹般的彩帶,又如邀請自己的閨蜜走街串巷找角度,擺姿勢,自拍上傳炫酷照,或者尋覓一靜處,細細品味鳳凰古城的黃牛肉粉,姜糖塊,艾米古,來一回舌尖上暢快淋漓的精致體驗!
鳳凰古城人會做小生意,讓來玩的人,尤其是女人,都能夠找到屬于自己的小確幸!
外出旅游,用手機鏡頭觀景觀人,窺探當地居民相貌神態,了解當地的民情風俗,攝錄一些邂逅初識或擦肩而過的有緣之人,還有當地主要景點及歷史掌故,給到此一游留下一些美好的回憶,應該是外出旅游應該做的一門功課吧。
有人說,到北京看磚頭,到西安看墳頭,到廣州看人頭,到蘇杭看丫頭,而到鳳凰古城,除了看九景,更應該看看當地的老人頭與丫頭!
鳳凰古城是典型的多民族聚居區,主要有苗族、土家族、漢族以及回族等。古城人倚山近水而居,景因水美,城因人活,過去農耕為生,如今亦農亦商,似乎家家戶戶有商鋪,男女老少都有賺錢門道,手中商品自產自銷,整個景區成了當地的土特產品交易所,讓游客流連忘返掏銀子,或掃一掃微信付賬買單。
一方水土養育一方人。鳳凰人頭腦靈光,說話溫軟,不拘言笑,坐立安靜,穿著打扮依然保持著自己的特色,從我拍攝的古城老人和丫頭的神態相貌中,你能體會得到嗎?
在鳳凰古城的沱江兩岸,尤其是萬壽宮一帶,到處可見背著長槍,相機,虎皮祅的苗族或者土家族人,他們是在向游客兜售"老子我是土匪"的霸氣照片。
可能看過電視劇《湘西剿匪記》的人才會知道,好山好水出美景,解放前也出了不少臭名昭著的土匪!據我觀察,此類生意并不好,游客感興趣的還是當地美食,美景,美服飾。
鳳凰古城的自然風光集中在東正街和文星街,廻龍閣,沱江風光帶,南門城樓,沙灣風景區,吊腳樓群,虹橋風雨樓,北門碼頭景區,沱江跳巖,民俗園等十多個自然風景點,都在此依次列陣笑盈盈地迎接賓客觀賞,這是集中反映明清時期民俗風情的傳統街區,是鳳凰古城的"扣肉面子",或是鳳凰勝景薈集的名片。
入夜后漫步在沱江岸邊,欣賞醉人的鳳凰夜景,讓人感覺到了人間仙境一般。有不少游客走近沱江邊放燈許愿,一盞盞荷葉燈,孔明燈順流而下,點贊美好的時光,祝愿著新年幸福吉祥!
鳳凰夜景映入眼簾,最撩人心扉,依窗憑欄觀賞神秘而且絢麗多姿多彩的鳳凰夜景是可遇不可求的事情。在鳳凰古城的狹街陋巷,到處可見具有古樸典雅而又古樸浪漫情調的酒館,那是年輕E族戶外驢友的最愛,尤其是沿沱江兩岸的酒館倍受青睞游客不惜重金租房或者租臺桌,品著苗族老酒,嘗著當地的鮮果,當然還有清吧里的泊來飲料。
美酒助酒興,雅興萌發了,還可去音樂吧,勁舞吧聽歌,嗨歌嗨舞,把靜靜流淌的沱江攪得天翻地覆慨而慷!
如果說,白天的沱江是位古樸典雅,大方得體,款款而行的山村"小芳",那么夜幕下的沱江則是位神秘變幻莫測,令人驚嘆或者迷茫的女神。鳳凰是個神奇的渡口,風景秀麗的渡口,觀雨聽風的渡口,燈火闌珊的渡口,渡你,渡他,也渡我。
當夜幕降臨,鳳凰人還會為游客提供另外一個神秘刺激的節目。驅車前往離古城約10華里的地方下車后,熊熊燃燒的火把簇擁著接我們上島,進入篝火堂,一場大型民俗文化篝火晚會拉開帷幕。
晚會的節目除了表演苗族風情歌舞,臺上臺下互動游戲外,最精彩的看點有二:
一是展示再現江湖的苗疆楚巫絕技,如火把燙身毫發無損,赤腳走燒紅的鐵板若無其事,其玩火不自焚的絕技高超精湛!
二是再現湘西趕尸歸山安厝的恐怖情景,令人毛骨悚然,嚇得膽小的觀眾屁滾尿流,滿堂鬼叫狼嚎,據說這是湘西特有的巫儺文化與趕尸習俗。
此外,其中還穿插著所謂的榜書大王的現場書法表演和作品拍賣活動,有些游客視為珍寶,臺上臺下緊追不舍。
當伴隨著苗歌對唱的旋律,舉著火把出島離寨時,感覺鳳凰人十分精明,把近千人拉至古城荒郊,進入一個傍水倚山的荒島,在簡陋得不能再簡陋的場所,讓游客們圍著一堆篝火席地而坐,觀看當地少男少女表演的,并不十分精致的節目,短短二個小時,還穿插所謂的榜書拍賣商業活動,全場晚會的票房收入和拍賣書法作品收入(還有偷拍游客照片,散場后索要照片要付費用),保守估計今晚會有7至8萬元人民幣以上的收入。
由此聯想起我們家鄉赫赫有名的儺舞,假如與武功山旅游景點開發結合起來,整合出一臺儺神篝火狂歡晚會,其旅游收入增長會更多。
青山綠水抱古城,人杰地靈出鳳凰。當我走進鳳凰古城中心道門口22號登街8號的"一院三館"時,不禁粛然起敬,古城雖小乾坤大,百年老屋起風云。中國文化之貴族陳寶箴世家竟生于斯,長于斯,光耀于中華精神物質文明史冊!
"一院三館"即古城博物館,陳寶箴世家故居,雷雨田藝術館。共計占地面積約3080多平方米,由28面馬頭墻,56間房舍,386扇古雕花門窗,26個回廊組成。這里所形成的雕梁畫棟,四水歸堂,館中有館,家中藏家,樓外有樓,景中有景,鳥語花香,庭院幽深的境界,集百年老宅之滄桑,凝天地日月之精華,得山水人文之靈魂,如今其文化貴族氣質和風韻猶存。
"一院三館"是鳳凰古城的無價之寶宅。遠古回聲的古城博物館是鳳凰歷史文化名城對外文化交流重要的展示平臺,是鳳凰傳奇文化的碩果與靈魂的棲息之寶地。查閱《辭?!返弥悓汅鹗兰遥⒁婚T五杰"的燦爛家史,成就了鳳凰陳氏門庭的輝煌歷史,在《辭?!分芯拐剂宋鍌€獨立詞條,被稱為中國文化貴族的"華彩世家"之美譽。
館中的另一館則是雷雨田藝術館,這個附加的館可有來由,鳳凰古城人雷先生原為廣州鐵路局的一名普通職員,在改革開放的大潮中,華麗變身成為收藏家,藝術家,于2003年攜夫人返鄉,投資維修,搶救,保護,收藏,整理,弘揚鳳凰古城文化遺產。"一院三館"就是雷先生作為私立創辦人身份,經過6年打造,精心呈現給社會各界和家鄉父老的一幅立體的博物畫卷,凝集了雷先生夫婦數年來的藝術智慧和心血。陳氏后人盛贊雷先生夫婦"不是親人勝似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