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號:良心學堂
大道至簡,知行合一
易品三國
司馬昭讓鐘會去除掉鄧艾,可是他又擔心鐘會把鄧艾除掉以后,又自立為王。所以,司馬昭決定陪同御駕親征,用這種行動來告訴鐘會:你給我小心一點,我叫你做的事情要去做,但是不能有半點過分,否則的話,我的人馬近在咫尺,隨時可以出手收拾你。
當然,鐘會也很清楚司馬昭的用意,所以他很不高興,以自己的實力,除掉鄧艾輕而易舉,現在司馬昭率軍前來,擺明了是來監視自己。可見,司馬昭有司馬昭的盤算,鐘會也有鐘會的感覺。可司馬昭根本不在乎逼得鐘會造反,因為他早就盤算好了,就算鐘會造反也不會成功,鐘會再不高興也拿他沒有辦法。
鐘會發兵成都,一舉俘獲了鄧艾父子,將鄧艾父子打入檻車,發赴洛陽,這時姜維勸鐘會如不隱退,必須早做安排。姜維是個很有智慧的人,又跟孔明學了那么久,他絕不會直截了當地表達自己的真實意圖,況且那樣鐘會也聽不進去。
姜維知道鐘會對司馬昭也很不滿,所以他就跟鐘會講:你要把鄧艾當做一種個案,就算你把他打敗了,得到了成都,司馬昭也會用同樣的方法處理你。這個早做準備,其實就是叫鐘會反叛司馬昭,只是姜維沒有講得那么清楚而已。
鐘會早就決意與司馬昭較量一番,事成則得天下,不成則退守西蜀。鐘會這叫一廂情愿,是他自己打的如意算盤,他是做不到的。可當局者迷,如果人一時鉆進了牛角尖,就越想越覺得可行,于是就開始糊涂了,也失去理性了。鐘會一聽姜維的話,就說自己也已經想過了。姜維當然不會去分析鐘會說的可不可行,因為他巴不得鐘會有這樣的想法,這種行動對他是最有利的,所以姜維對此是一百個贊成。
鐘會威逼手下將士一同謀反,眾將不服,發動兵變,鐘會中箭而死。鐘會當然是自作自受,但他這種自作自受總比以后把事情越鬧越大后,死得更輕松一點,否則他將來一定死得比現在更慘;當然,很多人也會搖頭,這樣死怎么能算是好呢?鐘會原本應該想到這種結局,但他居然沒有,肯定悔恨萬分。所以他這種又后悔又懷恨的自作自受,談不上好壞,因為自作自受本來就不分好壞。
每一個人死的時候,心情都是不一樣的。每一種自作自受,滋味也是不相同的。這是我們每個人應該花點心思自己去選擇的。我們遲早是要自作自受的,只不過可以提前去想象,將來自己的最后一刻愿意懷著一種什么心情來自作自受,這是非常重要的。
溫馨提示:本文節選自《曾仕強點評三國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