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釋
1、漁家傲:詞牌名。又名”吳門柳“”忍辱仙人“”荊溪詠“”游仙關“。雙調六十二字,前后闋相同。
2、王勝之:即王益柔(1015—1086),字勝之,河南(今河南洛陽)人。龍圖:王勝之曾任龍圖閣直學士。
3、守:任知州。
4、視事:任職。南都:今河南商丘南。
5、龍蟠并虎踞:形容地勢險要。
6、從:與、跟。興亡處:古時有數代帝王在金陵建都,故有“興亡處”之喻。
7、“江南”句:因王益柔為官清廉,有聲望,所以說“留公住”。江南父老:南京百姓。
8、“公駕”二句:用夸飾的手法寫王勝之的離去。鸞:傳說中鳳凰一類的鳥。驂(cān):指在車兩側駕御。馭(yù):指在車中駕御。因王益柔為龍圖閣直學士,所以作者有此比喻。
9、訝:吃驚。白鷺:即白鷺洲,在金陵城(今南京市)西門外,被秦淮河與長江圍著。此處代指南京。
譯文
“鐘山龍蟠,石頭虎踞”,千古金陵引起人懷歸的思緒。難得陪同你憑吊這歷經滄桑的興亡之地。斜風渺渺,細雨濛濛,彌散著一片別情離愁。難忘這芳草渡口,江南父老依依惜別,懇切地把你挽留。
且莫傷懷,在我的想象中,你駕著飛車穿越多彩的云霞,仙游似地以鸞鳥為陪乘者,一路凌風馭虛而來。卻訝異這里的沙洲,居然名之為白鷺,并不是適宜的棲居地。于是翩翩然未曾歇翅,還是向別處飛去。
創作背景
此詞題序云:“金陵賞心亭送王勝之龍圖。王守金陵,視事一日移南郡。”可見,蘇軾被貶黃州團練副使。元豐七年(1084年)蘇軾奉詔調往汝州。八月,蘇軾自黃州赴汝州途中,經過金陵,恰逢江寧知府王勝之調任,因作此詞送別。
賞析
此詞上闋概要地敘述了金陵的地理形勢與歷史變遷,著重描繪金陵百姓在蒙蒙細雨中送別王勝之的難舍難分之情;下闋用游仙的比喻來稱贊王勝之的高潔,以金陵算不得理想居地來寬慰王勝之。全詞用語戲謔,筆意輕靈,充滿奇幻的想象和浪漫的色彩。
作者簡介
蘇軾(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和仲,號鐵冠道人、東坡居士,世稱蘇東坡、蘇仙,漢族,眉州眉山(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欒城,北宋著名文學家、書法家、畫家,歷史治水名人。蘇軾是北宋中期文壇領袖,在詩、詞、散文、書、畫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
格律對照
千古龍蟠并虎踞。從公一吊興亡處。 中仄平平平仄仄。中平中仄平平仄。
渺渺斜風吹細雨。芳草渡。江南父老留公住。
中仄中平平仄仄。平仄仄。中平中仄平平仄。
公駕飛車凌彩霧。紅鸞驂乘青鸞馭。中仄中平平仄仄。中平中仄平平仄。
卻訝此洲名白鷺。非吾侶。翩然欲下還飛去。
中仄中平平仄仄。平仄仄。中平中仄平平仄。
說明:中為可平可仄,彩底字需要押韻。
明日詞牌
卜算子:詞牌名,又名“卜算子令”“百尺樓”“眉峰碧”“楚天遙”等。以蘇軾《卜算子·黃州定慧院寓居作》為正體。此調意脈貫串,流美含蓄,有平和婉轉的特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