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斯拉夫解體后,因為西方國家的干涉和內(nèi)斗,南聯(lián)盟的領(lǐng)導人多數(shù)不得善終,南聯(lián)盟總統(tǒng)米洛舍維奇就是其中的典型。
而出賣米洛舍維奇的金吉奇,在身處權(quán)力之巔時,也很快遭遇刺殺。金吉奇因何而死,又是誰具體實施了刺殺計劃呢?
2003年3月12日中午,一輛寶馬防彈轎車緩緩地進入政府大樓,然后在通過大門后停了下來。
轎車后座的人是時任塞爾維亞總理金吉奇。雖然貴為總理,拿著拐杖的金吉奇,臉上卻沒有任何喜悅。
金吉奇不悅的原因有很多,首先是因為外界對他的抨擊。因為在金吉奇的操作下,前總統(tǒng)米洛舍維奇送去海牙受審。
塞爾維亞的民眾對此事普遍感到不滿,認為此舉喪權(quán)辱國。而在政府內(nèi)部,許多官員也對金吉奇擅自將南聯(lián)盟前高官送去海牙而感到不滿。
更讓金吉奇感到郁悶的事情,是西方的背信棄義。為了讓金吉奇能夠?qū)⒚茁迳峋S奇送去海牙,美國和歐盟紛紛對他表示,事成后將對塞爾維亞地區(qū)進行巨額援助,以幫助民眾從戰(zhàn)爭中恢復(fù)正常的生活。
米洛舍維奇被押到海牙后,面對金吉奇的援助要求,西方國家則是不斷找借口,總之就是不兌現(xiàn)承諾。西方國家的兩面派做法,讓金吉奇陷入了尷尬,這意味著他用援助換取支持率的企圖完全落空。
在擔任總理一年多以來后,金吉奇可以說是四面楚歌。
為了獲得民心,在2003年一開始,金吉奇對為害塞爾維亞多年的黑社會組織“澤蒙家族”宣戰(zhàn),正式發(fā)起掃黑行動。
“澤蒙家族”利用塞爾維亞持續(xù)十余年的動亂,迅速成為當?shù)刈顝姶蟮姆缸锝M織。為了獲得利益,該組織除了走私石油和販賣武器,還經(jīng)常綁架來往客商,甚至還綁架政府人員。
而塞爾維亞前總統(tǒng)斯坦博里奇的綁架案,“澤蒙家族”也有重大嫌疑。
另外,“澤蒙家族”也利用金錢,與南聯(lián)盟軍隊、政府、警法系統(tǒng)的某些高官達成交易,擁有了保護網(wǎng)。
據(jù)統(tǒng)計,南聯(lián)盟成立后,“澤蒙家族”犯下了三百多起重大案件,普通人對這個組織痛恨不已。因此如果能打掉這個組織,金吉奇必然將收獲民心。
不過事與愿違,雖然金吉奇的掃黑行動取得了一些成果,但沒有傷及“澤蒙家族”的根基,反而讓“澤蒙家族”決定實行報復(fù)。
其實,金吉奇對“澤蒙家族”的行動,也包含著私心。因為除了米洛舍維奇,西方國家還列出了一批戰(zhàn)犯名單,要求金吉奇將這些人押往海牙。
但名單上的人,多數(shù)被“澤蒙家族”所保護。因此金吉奇的“掃黑”可謂是一舉兩得。因為這樣既能打擊政敵(因為名單上的人基本是米洛舍維奇時期的高官),也可以向西方國家“交差”。
雖然掃黑進行得風風火火,但金吉奇也登上了“澤蒙家族”的“死亡名單”。不久后,他就遭遇了第一次暗殺。
2003年2月21日,在前往機場的路上,金吉奇的車隊在高速上行駛時,前方一輛卡車突然變線,徑直撞向金吉奇的轎車。
經(jīng)過緊急避險,金吉奇本人在此次事件中沒有受傷。雖然躲過一劫,金吉奇卻在事后表示:“如果有人認為除掉我就能停止法律和改革的步伐,他肯定犯了一個巨大的錯誤。”
但這次暗殺事件,讓南聯(lián)盟政府對金吉奇的安全產(chǎn)生了擔憂,時任南聯(lián)盟總統(tǒng)科什圖尼察提醒金吉奇說:“這是猖獗的黑社會對他們(金吉奇政府)的警告。”
在2月份的暗殺之后,金吉奇還遇到了幾次暗殺,但都化險為夷。雖然暗殺計劃屢次失敗,但“澤蒙家族”依然非常囂張,甚至還讓人在報紙上討論暗殺金吉奇的方案。
雖然處境越來越威脅,塞爾維亞政府只是象征性地增加了保鏢人數(shù)。
而金吉奇本人沒有對此事引起太大重視,繼續(xù)正常的政治活動。但事實證明,他低估了此事的嚴重性。
金吉奇不知道的是,他的“掃黑”計劃,不僅黑社會組織難以忍受,也讓許多被黑社會腐化的高官如坐針氈。
因為“澤蒙家族”一旦被掃除,這些高官許多見不得人的行為就會暴露,同時也會被斷了一條財路。
為了自保,也為了利益,政府和警隊的某些官員也加入了暗殺計劃。有了內(nèi)應(yīng),金吉奇的行蹤,早已被“澤蒙家族”所掌握。
由于政府人員的加入,暗殺計劃也變得更加隱蔽且致命。
禍不單行,就在這多事之秋,金吉奇在和人踢球時,傷到了腳踝骨,因此在走路時需要人攙扶。當汽車停穩(wěn)后,金吉奇踉踉蹌蹌地下了車,他拄著拐杖,顯得非常吃力。
而政府工作人員看到金吉奇下車后,就準備去攙扶他。誰都沒想到,真正致命的暗殺即將發(fā)生。
在3月12日中午,金吉奇的轎車出現(xiàn)在政府大樓附近時,就已經(jīng)被三把步槍瞄準,雖然刺客的手指已經(jīng)放在了扳機上,但他們還不敢下手,因為還沒有進行最后的確認。
刺客們在政府大樓不遠處的廢棄樓房里,按照常理,政府大樓的周圍應(yīng)該戒備森嚴,殺手應(yīng)該沒有機會行刺。
然而在四年前,貝爾格萊德作為重點地區(qū),遭受過北約的狂轟濫炸,因此政府大樓旁邊還殘留著不少廢棄的辦公樓。
雖然這些廢樓有礙瞻觀,但當時南聯(lián)盟處于內(nèi)憂外患中,這些廢樓沒有得到及時處理。而在這些廢樓中,其中有一棟三層樓房正對著政府大樓前的馬路,視野非常不錯,是狙擊手最理想的埋伏點。
其實早在3月10日清晨,這三名刺客就已來到這里。
他們先在地上鋪上毛毯,給大口徑狙擊步槍裝上消音器,做好偽裝后,刺客們沉默地觀察政府大樓的情況,靜待暗殺金吉奇的最好機會。
雖然在10日這天沒有找到合適的下手機會,但在3月10至12日,刺客們一直在廢樓里潛伏著,等待著暗殺的最好時機。
為確保萬無一失,在政府大樓的不遠處的角落里,“澤蒙家族”還安排了一些后備人員。后備人員的大衣里都藏有自動步槍和手榴彈。
一旦狙擊手失手,他們就會傾巢而出,對金吉奇進行“補刀”。
等待是漫長的,為了消磨時間,有兩位刺客就不停的抽煙。
他們抽煙產(chǎn)生的煙霧,讓負責指揮刺殺行動的喬萬諾維奇很不滿意,但他也無法管束這兩個人,因為他是警官,其他兩位刺客是黑社會成員。
作為塞爾維亞精英警察部隊“紅色貝雷帽”的警官,喬萬諾維奇本來有著不可限量的前途,但他是米洛舍維奇的堅定支持者。
他痛恨親西方且出賣南聯(lián)盟國家利益的金吉奇,而當時在警察部隊內(nèi)部,也有高官想要除掉金吉奇,因此喬萬諾維奇加入了暗殺計劃。
受過特種部隊訓練的喬萬諾維奇,有著豐富的作戰(zhàn)經(jīng)驗,因此是這次刺殺行動的主射手。
而另外兩個刺客名為弗拉基米爾·米利薩夫列維奇和西尼沙·彼得里奇。這兩人并非專業(yè)狙擊手,而是“澤蒙家族”的骨干。
而這次刺殺行動,也是“澤蒙家族”高層下達的指令。
雖然兩位黑社會刺客并不專業(yè),但因為金吉奇不重視安保,因此整個刺殺計劃還算順利進行。
當金吉奇的轎車駛?cè)胝髽菚r,喬萬諾維奇身邊的手機響起,經(jīng)過簡短的通話,他確認了金吉奇的身份。
機不可失,喬萬諾維奇立刻通過無線電耳機通知了兩位“澤蒙家族”的刺客,要求他們做好瞄準準備。然后他看了一下手表,手表顯示當前的時間為12點45分。
喬萬諾維奇一邊瞄準金吉奇,一邊通過無線電耳機說道:“做好準備,可以開槍了!”
當時拄著拐杖的金吉奇剛下車,他渾然不知即將到來的危險,他站穩(wěn)后習慣性地微微側(cè)了一下身,正好面對著三位刺客所埋伏的樓房。
其實如果沒有刺殺,金吉奇幾秒鐘后就會徹底離開刺客的視野。然而對于訓練有素的喬萬諾維奇而言,幾秒鐘已經(jīng)足夠了。
開槍前,喬萬諾維奇調(diào)整了呼吸,看著瞄準鏡里的金吉奇,他從容地扣動了“溫切斯特”步槍的扳機,子彈應(yīng)聲飛越了近300米,接著穿透了金吉奇的右胸,金吉奇隨即倒地。
在隨后的數(shù)秒內(nèi),另外兩位刺客也開槍,隨著兩聲沉悶的槍響,金吉奇腹部再度中彈,此時現(xiàn)場一片大亂。
據(jù)金吉奇的保鏢回憶:“起先我在一聲悶槍后聽到了金吉奇的呻吟,于是就轉(zhuǎn)身向他跑去,但是,正當我轉(zhuǎn)身時,我又聽到另一聲巨大的槍響,這一次擊中了我,我倒在車邊。當時我看到了金吉奇躺在一步之外,他摔倒在血泊中,緊接著,我又聽到第三聲槍聲,這一次子彈打在車門的右側(cè)后彈出。”
對于狙擊手而言,一旦開槍,就意味著暴露。很快,喬萬諾維奇等人從現(xiàn)場撤退。
聽到槍響后,警衛(wèi)部隊隨即趕到現(xiàn)場,救護車也隨即到達現(xiàn)場,將躺在血泊中的金吉奇送往醫(yī)院。
雖然醫(yī)院進行了緊急手術(shù),但金吉奇已經(jīng)受了致命傷,很快就被宣告死亡,享年51歲。
在當天下午,塞爾維亞政府就發(fā)布了戒嚴令,大批軍警進駐貝爾格萊德,嚴查來往于首都的車輛和行人。
但三名刺客按照事先的計劃,在“澤蒙家族”的掩護下,還是在當天離開了塞爾維亞。
金吉奇的死亡無疑是重大事件,一時間,塞爾維亞人紛紛對兇手的身份進行了猜測。而南聯(lián)盟前總統(tǒng)的親人和支持者,在一開始成為最大的嫌疑人。
在政府大樓暗殺金吉奇,這是讓所有人都沒想到的。其實暗殺之所以能夠發(fā)生,還是因為金吉奇的大意。
但在經(jīng)過細致的調(diào)查后,警方認為“澤蒙家族”有最大的嫌疑。
因此在金吉奇死后不久,警方抓捕了數(shù)百名“澤蒙家族”的成員,然后對這些成員進行了嚴厲的審問。
隨著調(diào)查的深入,警方驚訝地發(fā)現(xiàn),參與這起大案除了黑社會,還有政府高官、警方人員。塞爾維亞政府隨即進行了大規(guī)模的搜捕行動,許多來自塞爾維亞政府和警方的人員被捕。
經(jīng)過這一輪雷霆旋風般的行動,塞爾維亞警方不僅掃除了尾大不掉的黑幫,還有效清理了政府內(nèi)部的蛀蟲,可以說金吉奇生前的“掃黑”愿望,在死后被很好的實現(xiàn)了。
對逃亡海外的案件參與者,除了上述三位刺客,其他主謀都被通緝。
這些人分別是“澤蒙家族”的首領(lǐng)尤瓦諾維奇,原法國外籍軍團成員烏勒梅克,“紅色貝雷帽”的前任指揮官米洛拉德·盧科維奇,“紅色貝雷帽”司令萊吉亞,塞爾維亞復(fù)興運動主席德拉什科維奇等。
金吉奇的死,讓西方國家非常震驚,因為西方國家在巴爾干失去了一個“民主人士”典范和忠心的代言人。在美國等國的高度重視下,國際刑警將金吉奇遇刺案的逃犯列為重點目標。
在之后的幾年中,在國際刑警的努力下,這些通緝犯逐個落網(wǎng)。2007年5月24日,金吉奇遇刺案宣判,宣判當天,法院座無虛席,連時任塞爾維亞總統(tǒng)塔迪奇都來旁聽。
當天,審判長梅沙洛維奇宣布:尤瓦諾維奇、烏勒梅克被判處40年的監(jiān)禁。另10人因殺害金吉奇,遭判決有罪,處以最高35年有期徒刑。
金吉奇之死,是當時南聯(lián)盟政治黑暗、社會混亂、警匪勾結(jié)的真實寫照。
但也別忘了,被金吉奇送到海牙法庭的同胞們,下場更是凄慘。
像米洛舍維奇這樣前南領(lǐng)導人,只是努力讓國家不陷入分裂,就被西方國家安上“種族屠殺”的帽子,最后落得失去自由,客死他鄉(xiāng)的下場。
參考資料:
塞爾維亞總理金吉奇被害真相 警匪勾結(jié)以保黑幫 中國日報網(wǎng)
塞爾維亞總理金吉奇遇刺案:塞政府鎖定幕后真兇 人民網(wǎng)
塞爾維亞前總理被刺案十二人獲刑 搜狐新聞
希臘決定向塞黑引渡塞前總理金吉奇遇刺案主犯 搜狐新聞
塞爾維亞前總理保鏢披露金吉奇被槍擊身亡的真相 新浪新聞
謀殺塞爾維亞前總理金吉奇的主犯已向警方自首 搜狐新聞
殺害塞爾維亞前總理金吉奇的3名兇手在西班牙被捕 網(wǎng)易新聞
塞前總理金吉奇遇刺案難破 審判工作山窮水盡 新浪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