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開放后,國產家電迎來黃金發展期,尤其是冰箱市場,經歷了一次又一次的洗禮涅槃,出現了四大國產知名品牌——新飛、容聲、美菱和海爾。
它們冰箱市場艱難起步,通過不斷努力,逐漸崛起,甚至走出國門,然而,歲月流轉,四朵金花各有不同命運,今天讓我們回顧一下,這四大品牌如今變成什么樣了。
新飛冰箱最初只是河南省新鄉市的一家小型軍工企業,主要生產無線電設備,1984年,時任廠長的劉炳銀決定轉型,開始生產家用電冰箱。
為了讓新飛冰箱進入市場,劉炳銀花大力氣引進國外先進設備,大膽開展技術創新,在1986年,新飛從飛利浦引進全自動冰箱生產線,這在當時是中國冰箱行業的領先技術。
新飛還引入了嚴格的質量管理體系,確保每一臺冰箱的質量過硬,“新飛冰箱廣告做得好,不如新飛冰箱好”的廣告詞在全國傳唱,新飛冰箱迅速打開了知名度。
在90年代初,在劉炳銀的領導下,新飛轉型獲得成功,1994年,新飛開始引入外資,與新加坡豐隆集團成立合資企業,獲得資金支持進一步擴張產能。
在1996年時,新飛又推出中國第一臺無氟冰箱,成為當時冰箱行業的技術領頭羊,憑借質量和創新,新飛冰箱與海爾、容聲、美菱被業界譽為“四朵金花”,新飛員工的收入也處于行業前列,這成為新飛吸引人才的有利條件。
2000年后,新飛發展開始遭遇困境,創始人劉炳銀去世,新領導層頻繁更迭,經營思路與創始人劉炳銀有較大差異,新飛品牌管理出現漏洞,同時期多個企業同時宣稱代表新飛,新飛商標被任意使用,這些損害了新飛品牌資產。
技術人才流失嚴重,新飛也沒能及時把握節能環保等新機遇,2010年后,新飛多次易手,市場占有率下滑至2%左右。
1983年,廣東順德一個叫珠江冰箱廠的小作坊誕生了,它生產的冰箱品牌叫“容聲”,創始人潘寧是當地的一名基層干部,他抓住改革開放的東風,白手起家創建了這個小作坊。
最初,工人們只有幾臺簡陋的機器,靠著敲敲打打,艱難制造出中國第一臺雙門雙溫冰箱,剛開始容聲冰箱并不出名,潘寧親自背著樣本冰箱在北京各大商場推銷。
雖然起初很難打開市場,但通過不斷努力摸索,依靠產品本身優良的質量,容聲冰箱逐漸得到老百姓的認可,到80年代中期,“容聲”這個名字已經從珠三角地區逐步揚名全國。
1985年,為了進一步擴大知名度,容聲請來當紅藝人汪明荃代言,選擇的宣傳語非常簡單直接:“容聲,容聲,質量的保證”,這正契合了容聲一貫注重產品質量的立足點。
到了上世紀90年代,容聲迎來全盛時期,1991年起,容聲冰箱穩居中國冰箱銷量第一長達11年,1996年,容聲在香港成功上市,銷售業績幾乎每年都是翻番增長。
在1997年時,容聲的銷售額高達約50億元,成為亞洲市場占有率最高的冰箱品牌,與此同時,許多后起之秀如格力、海爾、美的銷量都不及容聲的一半,“北海爾,南容聲”的說法一時間傳遍各地,容聲成為老百姓心中國貨冰箱的代名詞。
但是好景不長,在短短時間內,容聲迅速走下神壇,1999年之后,它開始虧損,到2000年全年虧損高達6.7億元,這家曾經年銷售額近50億的冰箱巨頭,在2001年被以區區5.6億元的價格賣給另一家企業。
接手容聲的公司經營不善,多次轉手后,容聲于2006年被海信收購。如今,這曾經風光無限的國貨老品牌,也在許多人們記憶中已經逐漸消失,很多年輕人甚至都沒聽過容聲這個牌子。
1983年,49歲的張巨聲主動請纓來到合肥市二輕機械廠,來上班的第一天,張巨聲大吃一驚,他沒想到它如此破敗,基本已經瀕臨破產。
為了找到出路,搞活經濟,張巨聲決定轉產電冰箱。但遭到廠里許多人的反對,張巨聲當機立斷立下軍令狀“成功了,功歸大家,失敗了,責任我一個人扛。”方向定下來了,但實現的過程卻是百般艱辛。
沒錢,張巨聲就四處奔波,磨破嘴皮,借來了70萬元,沒技術,他們就照著日本“三菱”電冰箱仿制的。1984年初,美菱的第一臺冰箱,BY-158正式誕生,張巨聲給冰箱取名“美菱”,是希望以后它可以美過三菱。
1989年,中國經濟過熱開始降溫,冰箱市場產能已經嚴重過剩,幾百家冰箱廠家被迫停產。但只有美菱獨樹一幟,美菱首創的大冷凍室,順應了中國人喜歡長期存儲的生活習慣。
掀起電冰箱行業的“美菱181效應”,此時美菱進入冰箱行業第4位。1993年美菱A股上市,成為了安徽省第一家上市企業,1996年,美菱B股在深圳證券交易所掛牌,也是唯一一家擁有A股、B股的企業。
后來每年的銷售額以凈增5個億的速度增長,1998年的時候做到了37億。
張巨聲,憑借著企業家的高瞻遠矚,當機立斷,讓美菱的事業達到了最巔峰,但是到了2002年64歲的張巨聲退休了,他帶著一生的榮耀,離開了為之奮斗一生的美菱。
張巨聲離開美菱后,美菱被資本幾次吞并,多次變賣易主,商場風云變幻,如今的美菱早已風光不再。
曾經的青島電冰箱總廠情況極為困難,虧空高達147萬元,幸運的是,張瑞敏的加盟給企業帶來了希望,他鉚足干勁,先是憑借借款幫助企業渡過難關,隨后,張瑞敏提出“起步晚,起點高”的發展理念,明確了海爾的成長之路。
在張瑞敏的領導下,海爾團隊開始一點一點積累實力,經過兩年的努力,海爾終于在國際招標中勝出,成功打開了國際市場,也因此開始受到業內關注,這是海爾發展的重要轉折點。
隨后幾年,海爾在多個評選中取勝,逐步在國內外獲得認可,到1997年,海爾正式全面進入家電領域,開啟了廣闊的發展前景。
海爾之所以能在競爭激烈的市場中脫穎而出,關鍵在于堅持技術創新和質量標準,據稱,每一批海爾冰箱在出廠前,都要在模擬運輸環境下進行可靠性試驗,比如承受跌落、震動等情況,這能有效檢驗產品質量。
同時,海爾以用戶需求為導向推出創新產品,比如抗菌冰箱、增鮮冰箱等深受歡迎,充分體現了“為用戶創新”的理念,這些努力也為海爾贏得了諸多獎項,比如2013年IFA展覽會的“設計創新獎”。
多年來,海爾并未安于冰箱市場的成功,而是繼續擴展業務版圖,海爾進入空調、小家電等多個領域,從單一品類企業轉型成為綜合性電子信息產業集團,同時,創始人張瑞敏始終牢牢掌握企業方向,這也是海爾能夠在多變的市場中保持清晰定位的關鍵所在。
如今的海爾依舊是穩坐一線品牌,華麗的轉型背后,海爾冰箱依然是其中最核心的產品線,海爾冰箱多年來穩居中國市場第一,2022年更是實現全球銷量15連冠,繼續刷新紀錄。
企業的發展永遠離不開消費者,只有不斷滿足消費者需求,一個企業才能站穩腳跟,同時,企業也不能依賴于個人,要建立領導集體,保證企業的持續穩定發展,無論環境如何變化,市場如何波動,企業要時刻保持初心,堅持產品第一,用戶至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