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星的龐大,讓太多的人類為之感到嘆為觀止。二球額,木星的主要成分是氫,這意味著木星蘊含了太多的能量。
在過去,很多科普讀物都認為,木星可能會成為第二個太陽。不過個人覺得,木星是沒有機會成為第二個太陽的。
1、創世
從創世的角度來看待,宇宙的形成,其玄幻度也是堪比神話的。
在大爆炸之前,宇宙是不存在的,太陽系、銀河系,也不存在。而隨著大爆炸以后,宇宙和群星才形成。在茫茫宇宙中,太陽是很尋常的一顆恒星,宇宙中,有比太陽更古老的恒星,也有年紀還沒有人類歷史長的恒星——比如天文學界發現過誕生至今只有一百萬年的恒星。和人類三百萬年的歷史相比,這顆恒星無疑是后輩。
一般認為,太陽是由塵埃云組成,而形成太陽的塵埃云,主要的成分是氫和氦,而木星的結構,大致和太陽也差不多。因此很多人認為,木星具備成為恒星——即太陽系第二個恒星的資格。
但是,太陽的形成,是在具備氫和氦的基礎上,還存在高溫高壓情況,同時,經過一系列的反應以后,出現核聚變情況,也因為太陽不斷在內部進行核聚變,所以,太陽才能夠面向太陽系,釋放自己的光和熱。
2、木星的不足之處
而木星和太陽相比,雖然看上去成分相似,但彼此之間差距極大。
首先內部壓力方面,木星沒有太陽那樣高溫高壓的局面,這就無法通過一系列的反應形成核聚變。同時,想成為恒星還需要具備一定的體量。雖然木星和地球相比,堪稱龐然大物,但是和太陽相比,木星其實很渺小。從質量角度來看,木星還不足太陽的千分之一。這也限制了木星的上限。在行星的隊伍里,木星固然可以成為龐然大物的存在,但卻無法成為恒星。
當然,時間窗口上,木星也被限制了發展。因為隨著太陽進入晚年,太陽會成為紅超巨星,同時對周邊行星進行吞并。木星其實就在紅超巨星的吞并范圍之內。或許,在被太陽吞并之前,木星可能具備發展成新的恒星的條件——這時期,太陽會拋灑很多物質在其周邊,而木星的引力則可以俘獲這些物質,壯大自身,讓其具備成為恒星的條件,但是,沒等木星發展成恒星,木星只怕先遭遇紅超巨星的吞并,最終成為歷史了。
所以,從這兩點來看,木星基本上沒有任何機會成為恒星。甚至可以說,當木星具備成為恒星的條件時,恰恰是木星迎來滅亡的開始。
3、地球的幸運
其實,太陽系內有且只有一顆恒星,是地球的幸運。因為恒星的存在,加上地球恰好在太陽系宜居帶內,所以,地球才得以有機會孕育出生命。如果太陽系沒有恒星,地球也將如同冥王星那樣成為不毛之地。
但是,如果太陽系同時存在兩顆恒星,對地球來說也是致命的。
對于地球來說,只有一個太陽,可謂一切恰到好處,如果存在兩個太陽,那么,地球或者會攝入太多的熱量,成為一片火海,甚至黑夜也會消失。這個局面對地球上生物的發展會產生巨大的不利。
同時,雙恒星的產生,也意味著太陽系行星的軌道會出現混亂。到時候,地球和其他天體出現碰撞,將成為頻繁發生的事情。甚至鬧不好,木星還會依仗強大的引力,把地球拉到木星的軌道周邊。對地球來說,這意味著:或者地球會像水星那樣,成為生命禁區;或者地球直接是一片火海。當然,還可能,在木星強大作用力之下,地球被撕成碎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