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元907年,唐朝滅亡。唐的滅亡可謂壽終正寢。而黃巢起義,則是壓垮晚唐的最后一根稻草:換句話說,黃巢起義雖然被晚唐朝廷彈壓下去了,但是,新的藩鎮也產生了,并且,新的藩鎮還廢掉了大唐皇帝。
其實黃巢起義軍能不斷壯大,這和晚唐腐敗,以及節度使各懷鬼胎息息相關。典型的例子莫過于唐朝的山東節度使劉巨容。
1、死里逃生
事情還得從唐僖宗的廣明元年(西元880年)說起。這一年,黃巢的反唐事業進入低谷期:原本黃巢攻占嶺南,打算借此向唐朝申請招安,希望唐朝能就坡下驢,冊封自己為天平軍節度使。不過,晚唐朝廷和黃巢之間不存在信任成本。所以,黃巢沒等來皇帝的招安。
就在這期間,黃巢大軍遭遇瘟疫,人數不斷減員。黃巢很清楚,如果朝廷利用這個機會攻打廣州,自己豈不是得等死?
于是黃巢帶著軍隊北上,繼續和唐軍進行游擊戰。結果,黃巢起義軍在荊南地區一帶遭遇官軍的重創,黃巢大軍經過這一戰,減員過半。理論上說,如果這時候,對黃巢的殘部進行一番全方位打擊,那么,黃巢起義將會被提前被消滅。
但是,讓人感到奇跡的是:黃巢居然死里逃生了。而且還滿血復活。
2、劉巨容的心態
黃巢從荊南慘敗,還能滿血復活,最大的恩人,正是本文開頭就提到的:唐朝山東節度使劉巨容。當時劉巨容負責追殺黃巢的殘軍。但是劉巨容帶著部隊裝模作樣追擊幾步以后就停了。他身邊部將大惑不解:眼看就要把黃巢給消滅了,現在不追擊,豈不是功虧一簣?
劉巨容哈哈大笑:這就是你們不懂啦。現在朝廷辦事兒,出爾反爾,而且獎懲制度十分離譜。經常是有功的得不到獎勵,還大禍臨頭,該處罰的得不到懲處,甚至還可能升官。所以,賣力越大,怕是麻煩越大。所以,費力不討好的事情,咱們可不能干。
說到這,劉巨容又對身邊人講:在世,現在滅掉黃巢的殘兵敗將很容易,但是,滅完以后,咱還靠啥接著立功?鬧不好還得被朝廷卸磨殺驢。
就這樣,在官軍注視下,黃巢的殘兵敗將逃了。而一擊不中的情況,也讓黃巢有了喘息機會,他經過一番休整以后,繼續在長江兩岸進行活動,先后掠奪了鄂州(今武漢)、宣州、杭州等地,在這個過程中,黃巢大軍又恢復到了二十萬人,再度具備了和官軍對著剛的能力。此時的黃巢,也在這時候選擇繼續北上,進入黃河流域。并在之后,輾轉攻入關中,將唐朝推向滅亡的邊緣。
3、人間地獄
其實在黃巢起義時期,晚唐大地上像劉巨容這樣的藩鎮比比皆是。這也是黃巢能夠多次面臨危機還能原地復活的原因之一。而從劉巨容這種人得以在晚唐社會廣泛存在這點,人們不禁需要反思:晚唐的崩潰,與其說是被朱全忠推翻的、或者說被黃巢打崩的,為什么不認為,是晚唐的腐朽導致的?
畢竟,當一個王朝,如果廣泛出現盡心盡力辦事的人沒有好下場的局面,那么,劉巨容這種明哲保身的人,甚至縱容禍患以求自保的人,則會越來越多,而代價則是:毀滅。
晚唐崩潰后,五十多年的大混戰,其實就是晚唐毀滅后,人間地獄的慘狀。而晚唐的社會風氣,負面因素幾乎全部遺傳給了五代十國,這導致整個五代十國,從天子到老百姓,幾乎人人自危,朝不保夕。以至于司馬光在整理五代十國的歷史的時候,都深感這段歷史簡直暗無天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