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動車新國標實施兩個月,各地市場差異巨大,但是在國家層面給電動車產業連續發出積極的信號。在6月12日公布的工信部320批公告里就有98個電動車品牌通過審核,加上之前通過目錄的品牌,累計已超過300家,資質將不會是企業發展的攔路虎。
不久前,中紀委發布審查公告,工業和信息化部裝備工業司司長李東接受紀律審查和監察調查,揪出了阻擋產業發展的內鬼,相信政策上將迎來更多利好。通過資質審核來斂財的“灰色”門路將被封死,可以預見,工信部產品公告數量將成為彰顯企業核心競爭力的最有力指標。
眾所周知,隨著電動車新國標的頒布,一大批“僵尸摩企”通過資質買賣死而復生,這些摩托車企業雖然有生產資質,但是在工信部卻沒有一款公告的電動兩輪摩托車的產品,僅憑一張資質在電動車新國標時代耀武揚威,這對電動車生產企業來說極不公平。
為了避免因為資質問題滋生的其他問題,道路機動車輛企業準入許可和產品準入許可目前已懸掛在工信部官網顯眼位置,并標明不收取任何準入許可費用,可謂是大開綠燈。
在去年某品牌廠家負責人透露,想要獲得摩托車生產資質需要花費上千萬元“活動經費”,獲得資質以后,產品通過工信部目錄就會十分容易;但是現在情況不一樣了,即使擁有資質,產品想要獲得工信部目錄一樣很難。
同時,在近期市場走訪中據部分企業透露,近期摩托車生產資質審核有可能會下放到省一級,資質不應該是電摩產業發展的攔路虎,讓消費者來選擇產品,是時候讓產品回歸王座了!
新國標時代,產品必將成為市場爭奪的重頭戲,也就是說通過工信部產品公告目錄款數越多,則實力越雄厚,這也是經銷商選品牌時值得參考的重要指標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