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極星儲能網訊:從推薦目錄來看,三元電池已經在乘用車領域占據主導地位,而磷酸鐵鋰電池則只在少數車型中偶爾亮相。
動力電池裝機量和推薦目錄電池配套,一直以來都是新能源汽車電池技術路線選擇的風向標。
在補貼退坡和市場競爭加劇等多重壓力下,越來越多主機廠重新將目光轉向磷酸鐵鋰(LFP)電池。而近期一則“特斯拉將采用寧德時代磷酸鐵鋰電池”的新聞更是刷爆了整個鋰電池行業,進而也再次掀起了新能源乘用車是否會切換LFP電池的討論熱潮。
在補貼金額與能量密度和續航里程直接掛鉤的作用下,曾經風光無限的磷酸鐵鋰電池在乘用車領域逐漸被邊緣化,市場占比持續下滑。
從推薦目錄來看,三元電池已經在乘用車領域占據主導地位,而LFP電池則只在少數車型中偶爾亮相。
不過,隨著技術突破和市場需求導向,更新換代之后的LFP電池似乎已經甩開了補貼的“束縛”,在被取消補貼的A00級乘用車領域大展拳腳,甚至向長續航的高端車型領域探索沖刺。
高工鋰電梳理2019-2020年《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推薦車型目錄》(下稱推薦目錄)發現,盡管三元電池依然是乘用車的主流。但從2020年首批目錄開始,配套LFP電池的乘用車數量明顯增多。這預示著LFP電池在2020年乘用車領域或將迎來新的發展機會。
從推薦目錄數據來看,新能源乘用車電池配套主要呈現以下特點:
1、磷酸鐵鋰配套占比僅12% 突破500km續航有難度
高工鋰電梳理發現,在申報的476款乘用車車型中,三元動力電池車型有379款,占比80%;LFP電池車型只有57款,占比僅12%。其它的為未標明的鋰電池和多元復合鋰等車型。
從現有的乘用車車型來看,中高端車型基本以三元電池為主,系統能量密度基本在160wh/kg以上,當前最高超過190wh/kg,正在向200wh/kg邁進。
憑借三元高比能的優勢,一些高端車型的NEDC綜合續航里程提升明顯,從此前的最高400km左右向600km邁進,最高甚至超過650km,基本與傳統燃油車持平。
而LFP由于能量密度比較低,LFP乘用車續航普遍在400km以下,極少數能達到500km,突破難度較大,這也導致中高端LFP車型較為缺失。
當前,包括北汽、上汽、吉利、比亞迪、廣汽、長安、蔚來、小鵬、威馬等主流主機廠和造車新勢力都推出了旗下的高端車型,基本上都鎖定了三元電池。這也表明三元電池已經成為了乘用車動力電池技術路線主流。
2、部分車型主動切換磷酸鐵鋰 寧德時代/國軒/鵬輝配套占主流
在配套方面,LFP電池當前主要應用在A00級車型上,續航里程普遍在250km以下,系統能量密度最高在140wh/kg左右,最低不到90wh/kg。
這意味著上述車型在當前補貼政策技術條件下基本無法獲得補貼,完全靠市場化推動。
在當前A00級車型市場上,主要由上汽通用、奇瑞、江鈴、比亞迪和江淮等幾家主機廠主導,推出的車型有磷酸鐵鋰和三元電池兩個版本。
從配套電池企業來看,當前在市場上實現乘用車LFP電池批量供貨的主要有寧德時代、比亞迪、國軒高科、鵬輝能源等電池企業。
但從申報的車型以及降成本角度考慮,當前主機廠推出的A00級車型主要向LFP電池傾斜。
值得注意的是,除了A00級車型之外,主機廠越來越多主機廠開始在其它車型上嘗試切換LFP電池。而隨著技術不斷突破和成本降低,LFP電池也逐漸顯現出能承擔起主機廠中高端車型電池需求的特點。
高工鋰電獲悉,2019年新能源乘用車企業應用LFP上量的主要包括江淮、奇瑞和北汽。廣汽、長安、合眾等車企也已經將LFP乘用車車型納入到研發、測試或發布之列。特斯拉、比亞迪更是要將LFP帶入B級車之列。
而上述車企將部分車型切換成LFP,相應的電池企業也會因此而受益,給一批LFP電池企業新的發展機會。
3、從A00向B級邁進 CTP+磷酸鐵鋰技術方案可期
磷酸鐵鋰電池技術在降低成本之余,其應用市場范圍有望從A00級向A/B級、運營車方向延伸。
在最新一批推薦目錄中,比亞迪申報的B級車型漢EV,搭載比亞迪生產的磷酸鐵鋰——“刀片電池”,系統能量密度僅為140wh/kg,但NEDC續航里程最高達605km,完全可以和三元電池相媲美。
比亞迪表示,相比傳統鐵電池,該電池在體積能量密度上提升了50%,整車壽命可達百萬公里以上,隨著新一代鐵電池量產,新產品成本或降20%-30%。第一代“刀片”電池系統能量密度為140wh/kg,第二代將提升至160Wh/kg。
寧德時代2019年底LFP電池單體比能量已經提升至180wh/kg,采用CTP方案系統成組可達160wh/kg。
據悉,首款CTP磷酸鐵鋰電池方案將應用在北汽新款EU5上。同時,外媒報道稱特斯拉計劃向寧德時代采購磷酸鐵鋰電池,應用于國產Model3車型上。
國軒高科宣布通過材料體系優化,并通過對PACK工藝技術改進以及電池包設計優化,公司磷酸鐵鋰電池單體能量密度實驗階段已突破200Wh/kg。
由此可見,LFP電池技術已經取得較大突破,其低成本、高安全和能量密度提升的優勢有望助力其應用市場從A00級向A級甚至B級等中高端車型過渡,從而給主機廠提供更多選擇。
而2020年第二批推薦目錄申報的車型也驗證了這一點,預計后期目錄將會有更多配套LFP電池的中高端乘用車車型出現。
事實上,電池技術路線本無高低貴賤,只有合適不同市場的產品抉擇。對于LFP而言,頭部企業的選擇和技術的演化或將會助力其開拓新的應用空間。
綜合來看,隨著寧德時代CTP+LFP方案、比亞迪“刀片電池”等技術的創新,提升體積能量密度、降低成本,會促使LFP電池市場需求的攀升。
而在乘用車領域,LFP和三元會是長期共存的局面。中長期看,高能量密度(300Wh/kg以上)的高鎳(包括無鈷三元材料)體系,依舊是主流趨勢。
原標題:從A00級到B級 LFP乘用車配套向上有多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