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們來聊小朋友的感冒。
我們說,當外邪入侵的時候,如果體內的防御部隊不給力,就可能會感冒。那么,什么因素會引起經絡運行緩慢,讓身體的防御部隊到達不了指定位置呢?
包括這三個因素:
1. 寒
當外界溫度降低的時候,人體的氣血運行會緩慢。如果正氣足的人,會自己不斷的加壓,讓經絡運行維持正常,可是正氣不足,一降溫,經絡運行就沒力氣了。
2. 熱
熱為什么會引起經絡運行的障礙呢?因為熱的時候,人的體液津液會被蒸發出來,經絡里運行的液體類的東西,如果液體蒸發,體內津液不足了,那就像河道本來水量充足,可以通過坐船運送士兵,但現在河道里水都沒有了,那船都擱淺了,還能運送士兵嗎?津液流失,體液不足,經絡運行就緩慢了。
3. 濕
身體出現了障礙,你喝進去的水,沒有變成身體能夠利用的物質,而是過多的停留在身體里,像一灘死水一樣阻礙經絡運行,也就是濕邪。
那么這里面哪個因素影響最大呢?
是寒。
所以,大家能看到中醫上臨床基礎最經典的著作是張仲景寫的《傷寒雜病論》,他把寒擺在最前面,寒是感冒中最主要的原因。
寒邪入侵,防御能力不夠時
就會風寒感冒
外界溫度下降,孩子如果正氣足的話,他的氣血經絡會加速循環,經絡還能運行的順暢。如果正氣不足,脾胃受傷了,推動經絡運行的力量緩慢了,防御部隊就到達不了指定的位置,這時候外邪就會進來了。
外邪一般從口鼻而入。中醫傳統認為,寒從皮毛而入,因為皮毛受寒后的反應比較明顯。但實際上我認為寒邪最終的途徑一定是從口鼻進入的。
那么這時候會有什么表現呢?
這時候的表現就是風寒感冒。
風寒感冒的第一個階段,就是外邪剛剛入侵時的這個階段,是最重要的。
為什么呢?就這個階段家長能用上勁。你如果學會了這個階段的處理方式,十次感冒里可以終止八次。所以很多家長反映說,學完以后,以前小孩一年感冒十多次,現在基本上一年也就一兩次了,非常有效。家長一定要抓住第一階段的時機,這個階段如果沒抓住,那后面就不好處理了。
風寒感冒第一階段的癥狀是:打噴嚏
我們怎么判斷什么時候是感冒的第一階段呢?
首先,第一個階段的癥狀是,打噴嚏。大家一定要記住,打噴嚏是外邪來到身體的第一個反應,尤其是寒邪到身體上的第一反應。
因為外邪來了,人體立刻打噴嚏,是在通過物理的方式排除這個邪氣。只要有打噴嚏,說明鼻腔這個地方一定是受刺激了。
打噴嚏是好事壞事?打噴嚏是生病了嗎?
其實是好事。這說明身體在力圖排除外邪。
有很多西醫的抗感冒藥,作用目的是終止打噴嚏,覺得打噴嚏不舒服,其實這樣是錯誤的。
打噴嚏是一個身體的警報,比如,前線作戰了,打電話給指揮部說“敵人來了”,結果指揮部聽著心煩,把電話線給掐了,那這指揮官是不是大笨蛋?我們可不要干這樣的事。
因為打噴嚏是一個警報,如果你把它抑制住了,你都不知道外邪到哪了。所以呢,不但不要停止噴嚏,還要讓它盡量多打,讓噴嚏盡量多往外噴。
所以很多家長會用這樣的方法:用衛生紙捏成小細條,伸到孩子的鼻孔里去不斷的捅它,有的時候就會不斷打噴嚏。孩子多打幾個噴嚏之后,外邪被用這種物理的方法給噴出來了,而且上焦氣機得暢,有的時候還會微微出汗,氣機通暢了,經絡瘀滯就打開了,外感寒邪很快就被清掉了。
這個就是第一個階段,外感寒邪剛剛到來就被清掉了。
古代甚至有種取嚏法,拿各種刺激性的藥物藥粉去刺激鼻腔,然后就會不停的打噴嚏。這個方法我曾經給朋友配過,讓他多打噴嚏,結果呢藥粉噴進去之后,身體會分泌大量的鼻涕粘液,往外打噴嚏,一打就打好長時間。這個方法古代人用,現在我們已經不用了,只需要適當的刺激一下它就可以。
打噴嚏是外寒來襲的第一個反應。但打噴嚏說明一定會感冒嗎?不一定的。有時候打幾個噴嚏之后,孩子身體正氣提升上來了,把邪氣清出去了,后面也就沒有感冒了。也有些時候,打噴嚏沒控制住外邪,最終就感冒了。
打噴嚏了,就要盡快讓身體溫暖起來
把寒邪擋在外面
所以最終外邪進不進得來,取決于你自身的正氣如何。但因為我們不清楚每次打噴嚏后會怎么發展,身體是否能扛得住外邪,所以我還是建議每次打噴嚏,寒邪剛來到體表時,我們都盡量采取方式把寒邪驅逐出去。
最簡單的方法是,用手去搓孩子的大椎穴。后脖子一低頭,最高這塊兒骨頭,用手來回搓,搓熱它。(還有用熱吹風機吹大椎,泡腳,喝蔥白水,生姜紅糖水等等方法都可以。)
無論如何,我認為只要一打噴嚏了,就要干預,可以不吃藥,但是可以用一些物理的方法,比如哪怕喝杯熱水都行,讓身體快速溫暖起來。這個就是不打無把握之仗,如果這時候不處理,萬一后面感冒了,就難處理了。而且這樣的干預往往對孩子身體是有好處的。
總結一下,如果您孩子最近這兩天吹風打噴嚏了,您就要及時意識到,這個是外寒要進來了,打噴嚏是一個明確的信號。當我們這時及時出手,終止了外寒,那風寒感冒后面的問題也都不會出現了。
作者簡介:羅大倫,北京中醫藥大學中醫診斷學博士,健管家,原任北京電視臺《養生堂》節目主編。羅大倫博士一直致力于將古代的中醫文化介紹給現代人,因此廣泛地在互聯網、電視、報刊等媒體上傳播中醫知識,曾出版了《百家講壇 大國醫》、《古代的中醫——七大名醫傳奇》等八十多萬字的中醫科普著作,在《健康時報》等報刊長期撰寫專欄文章,被評為“健康中國2012十大風尚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