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公本姓姜,名尚,因封于呂地,從其封地姓呂,稱呂尚,字子牙。
呂尚有曠世之才,能治國安邦。他生活于商代末年,時紂王無道,天下民怨沸騰。處于今陜西一帶的周部族逐漸強大起來,其首領姬昌(即周文王)懷有統一天下的雄心。呂尚等待時機,希望能遇上姬昌這樣有作為的人物,以展他的才能。
相傳呂尚在貧困抑郁中度過一生中的大部分時光,七十歲時垂釣于渭水之濱,但所用魚鉤直而無鉤,并且不用餌,以期引起姬昌的注意。果然,姬昌出獵遇見呂尚,經過交談,姬昌大喜過望,興奮地說:“我的先人曾經說:‘一定會有圣賢的人輔佐周部族,周將興盛強大起來。’你一定就是那位圣賢的人了,我盼望太公已經很久了。”因此,又稱呂尚為“太公望”。姜太公輔佐文王之子姬發(武王)滅了商朝,建立周朝。武王即位后,實行分封制,把功臣、宗室封到各地做諸侯,呂尚被封齊國為諸侯。
后來,“太公屠釣”這一典故,用來表示賢士隱居,待時而動。(張曉淮)
《史記·齊太公世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