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晉時代的大書法家王羲之出身于世家大族,他的叔父王導是當時的丞相。王羲之年輕時長得一表人材,風流倜儻,稱得上是一個英俊小生。
當時在王氏宗族中,有不少與王羲之同輩的年輕人,王導的兒子王悅、王恬、王洽、王承等都與王羲之年齡相仿,尤其是王悅、王承,也是長得十分英俊,且很有才學。他倆與王羲之被時人合稱為“王氏三少”。
王羲之年輕時就醉心于書法,他先向衛夫人學隸書,后又向張芝學草書,向鐘繇學正楷,然后博采眾長,精研體勢,推陳出新,創造出一種新的妍美的書體。
王羲之雖然極具才華,但他的性格卻放蕩不羈,對功名利祿看得很無所謂。有一年,太傅郗鑒要為自己的女兒擇婿。他聽說王家的子弟都很俊秀杰出,便特地派了一個門生去見王導,要求在王家的子弟中挑選一個女婿。王導見是郗太傅派人登門求婚,便一口答應,并讓郗鑒派人在自己的子侄輩中任選一個。
門生回去把王導的意見告訴郗鑒。郗鑒聽了,對門生說:
“那就請你再去跑一趟,把王家子弟逐個審視一下,把看到的情況回來告訴我!”
于是,這個門生又來到王家。王導讓自己所有的子侄全部集中到東廂房去,并對他們說:“郗太傅要在你們中間挑選一位乘龍佳婿,你們各自好好準備一下!”
王家子弟早就聽說郗太傅有個花容月貌的女兒,如今郗太傅要在他們之中選一個女婿,不由得十分興奮。他們都穿上漂亮的衣服,打扮一番,在東廂房中端端正正地坐著,希塑這好運能降臨到自己頭上。只有王羲之對這事抱著無所謂的態度,他穿著平時穿的衣服,懶懶散散地躺在靠在東邊墻旁的一張午睡用的竹床上,手中還拿了一個餅,若無其事地一口一口吃著。
郗鑒的門生來到東廂房,王家子弟都一個個作了自我介紹。那門生也記不住他們的名字,便回去把情況告訴郗鑒,說:“王家的子弟確實都很俊秀,我也分不出高下。他們大都拘謹地坐著,希望能被選中。只有一個人無所謂地躺在東墻邊的床上,袒著肚腹,一口一口地吃餅,對太傅派我去擇婿無動于衷。”
郗鑒聽了,高興地說:“好!這個人可以做我的女婿?!?br >
于是,郗鑒親自登門,對王導說他選中的是躺在東床上吃餅的那個子弟,王導聽了,稱頌說:“太傅好眼力!他是我的侄兒羲之。他是我們王家子弟中最優秀的呀!”
不久,郗鑒便把女兒嫁給了王羲之。
后來,“東床”這一典故,用來指代女婿。(益祖)
《晉史·王羲之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