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時期的楊修,在曹操帳下任主簿之職。
有人送了一盒酥給曹操。曹操提筆在盒上寫上了“一合酥”三個字,然后問眾人是什么意思。
眾人都不理其意,只有楊修懂得了。楊修一言不發(fā),拿來小勺,將酥一人一口分給眾人吃了。
曹操問:為什么這樣做?
楊修說:“丞相不是寫了,‘一人一口酥’嗎?”
又有一次,丞相府新建了一座花園。花園竣工后,請曹操去看。曹操一句話不說,只在大門上寫了一個“活”字。眾人不知曹操的意思,一籌莫展。而楊修一見便道:
“門上有活字,乃‘闊'也。丞相是嫌花園的門太大了。”
楊修如此聰明過人,讓曹操心生嫉妒,恨不得找個緣由把楊修除掉。
后來,曹操率軍攻打劉備的漢中之地。劉備兵強馬壯,又憑險拒守,曹軍久攻不下。
曹操心中躊躇:退兵吧,無功而返,等于前功盡棄;繼續(xù)攻打吧,一時又打不下,而且糧草也快用完了。
曹操一邊吃著雞,一邊發(fā)愁。
正在這時,有人來請示,今晚軍中的口令用什么。恰好曹操正見盤里有一根雞的脅骨,便隨口道:“雞肋”!
口令傳下去了。主簿楊修得知曹操以“雞肋”作為口令,便開始打點行裝。
有人發(fā)現(xiàn)楊修在收拾行裝,不解地問楊修:“您這是什么意思?”
楊修回答說:“丞相馬上就要撤軍回去了,所以我早作準備,以免到時慌亂。”
“為什么這樣說呢?”
楊修說:“丞相已使用‘雞肋'為口令。雞肋,棄之可惜,食之無味,這雞肋指的正是漢中。可見丞相現(xiàn)在心中正猶豫不決,但不久定會退兵。”
大家聽了楊修的解釋,又聯(lián)想近來的戰(zhàn)況,覺得有理,便也都著手收拾行裝。
此事被曹操發(fā)現(xiàn)了。曹操立刻大怒,以擾亂軍心為名,將楊修斬首示眾。
后來,“楊修雞肋”這一典故,用來比喻沒有什么價值的事物。(盛前楠)
《三國演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