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旦(957—1017),因生于凌晨,取名旦,字子明,河北東路大名府莘縣人。先天相貌較丑,臉、鼻稍偏,喉部突起,有異人相。太平興國五年(980),年二十三,登進士第(蘇易簡榜),授大理寺評事。不久,任岳州平江縣令。在平江縣,民間久有傳聞,官吏辦公的住所有怪物作祟,鬧得人夜不安寧,膽怯者不敢居住。王旦上任入住的前夜,有守衛(wèi)官署的門吏,聽到群鬼長嘯大呼:“宰相公要來了,我們快逃命。”自此以后,鬧鬼之事絕跡。傳聞雖有些荒誕,但從側(cè)面反映了人們對王旦的尊崇之情。還有一傳說,暑天青黃不接時,王旦到鄉(xiāng)下訪貧,在大樹下休息,地上的螞蟻會離他席坐的地方數(shù)尺,并不侵襲。見者甚感奇異,皆言貴人之福也。在平江任職四年,年齡雖少,才識過人,他推行惠民政策,以德教化士民,邑境翕然,百姓安居樂業(yè)。轉(zhuǎn)運使趙昌言假道平江,很欣賞王旦的施政方略,對其政績大加褒揚,認定他是一個有發(fā)展前途的青年才俊,僅憑一面之交,就將女兒許配給他。不久,王旦在平江組合了家庭。
王旦為官勤勉,政績卓著,仕途一馬平川。雍熙元年(984),王旦帶著身孕的妻子離開平江,監(jiān)潭州(今長沙)銀場。是年,王旦長子出生,為紀念太宗改元“雍熙”,取名王雍。不久,入為著作佐郎。二年,遷殿中省丞,通判鄭州。四年,改通判濠州。淳化二年(991),拜右正言、知制誥。三年,加虞部員外郎、知考課院。太宗嘉其識體,改禮部郎中。至道元年(995),知理檢院。二年,進兵部郎中。咸平二年(999),拜中書舍人、翰林學(xué)士兼知審官院、通進銀臺封駁司。三年,拜給事中、同知樞密院事。逾年,以工部侍郎拜參知政事。景德元年(1004),真宗親徵澶州,王旦隨行。未幾,商王趙元份病重,王旦即先行回朝接任留守,十余日不入家門。二年,加尚書左丞。三年,拜工部尚書、同中書門下平章事,登上宰相之位。大中祥符三年(1010),任兵部尚書,知樞密院、中書侍郎兼刑部尚書,總理朝廷重大事務(wù)。
王旦氣度雍容,德才兼?zhèn)洌夭劐\繡而鋒芒不露。宋名臣錢若水稱其為“棟梁之才”。王旦掌管選拔官吏的考課院,太宗多次嘉其“識大體”。真宗每次退朝,都目送王旦下堂,常對身邊人說:“為朕致太平者,必斯人也!”內(nèi)外政務(wù)大事,真宗都放心交其處理。王旦日理萬機,終日無少怠。
王旦為官清正。身為宰相,不少人想投靠門下,王旦刻意回避,退朝后獨坐一室,不管誰來拜訪,一概不見。他重視人才選拔,求賢若渴,只要發(fā)現(xiàn)了好苗子,總是倍加愛護,推薦重用。寇準(zhǔn)權(quán)樞密使,常在真宗面前說王旦的短處,而王旦人前人后總是稱贊寇準(zhǔn)。真宗問其原因,王旦說:“我當(dāng)宰相久了,處理政事很多,過失也肯定不少,寇準(zhǔn)對陛下無所隱瞞,正是他的忠誠、正直之處。”真宗因此更加看重王旦。寇準(zhǔn)因事免官,托人求王旦疏通復(fù)職。王旦沒有答應(yīng),寇準(zhǔn)不悅。不多日,寇準(zhǔn)被任命為勝武軍節(jié)度使,向真宗謝恩時,真宗告知,乃王旦舉薦,寇準(zhǔn)十分慚愧。王旦臨終之時,真宗讓他推薦堪為相者,王旦舉薦了寇準(zhǔn)。由于王旦任人唯賢,素惡官場投機鉆營,許多官員對他有偏見,甚至惡語中傷。直到王旦死后多年,人們才從以前的奏章中,知道當(dāng)朝很多大臣是經(jīng)他舉薦而居要職的。
按常例,地方官上任要向宰相辭行。王旦在接見赴任官吏時,總是用一兩句話指出當(dāng)?shù)噩F(xiàn)狀及問題,使他們明白到任后應(yīng)當(dāng)做什么。江淮轉(zhuǎn)運使薛奎向他辭行時,叮囑了一句話:“東南民力竭矣。”薛奎馬上明白了治理的重點,甫下車,整頓吏治、輕徭薄賦,使東南民力得以復(fù)蘇。江西轉(zhuǎn)運使張士遜辭行時,王旦說道:“朝廷榷利至矣。”張士遜到任后,治猾吏,除宿弊,奏請減免雜派雜稅,使流亡漸歸,民得安堵。兩人都成為名噪一時的能臣。
天禧元年(1017)春,王旦因病多次懇求辭職,真宗允之,仍受宰相俸祿。初秋,王旦病重,真宗數(shù)遣內(nèi)侍問候,并親賜粥飯、御藥。九月初十,王旦病逝。真宗廢朝三日,親臨致祭,詔令京城內(nèi)十日不舉樂。追贈王旦為太師、尚書令、魏國公,謚號“文正”,配享真宗廟庭。王旦棺柩初厝于河南開封縣新里鄉(xiāng)大邊村,歸葬于山東莘縣城關(guān)鎮(zhèn)曹廟王村東北。著有文集二十卷,今佚。
參考資料:
1、宋史 卷二百八十二 列傳第四十一
2、續(xù)資治通鑒 卷三十三
3、清同治《平江縣志》卷三十五
4、89版《莘縣文史資料》第二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