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來源:城市畫報官方微信號:城市畫報(微信號:cityzine)
《過春天》 THE CROSSING 上映日期 | 2019年3月15日(中國大陸)
在國內上映4天,成為同檔期四平臺(豆瓣、貓眼、淘票票、時光網)評分超過8分的電影。盡管口碑好到炸裂,但排期與票房卻與同期的商業大片相距甚遠。
各路大咖和網友對《過春天》的贊美
??
以下文字強烈建議搭配導演白雪的丈夫賀斌作詞作曲的BGM閱讀!
由于平臺限制,暫時無法上傳音頻,感興趣的小伙伴請關注微信(id:cityzine)收聽~
▼
電影講述的是一個穿梭在深圳和香港兩地之間的16歲跨境學生佩佩走私帶貨的故事。
跨境學生指的是擁有香港戶籍,平日在港校讀書,但在深圳居住生活的學生,他們大多數是單非家庭或雙非家庭(父母一方或雙方生活在深圳)。而“過春天”,則是水客之間的行話,即夾帶水貨過海關成功了。
SHENZHEN
>HONGKONG
“不愛笑”的劉子佩
▼
由黃堯飾演的佩佩是《過春天》的主角,也是一名跨境學生(影片中稱為單非仔)。
佩佩有一張鎮定的臉龐。她不怎么笑,眼神有力,透著股倔強。可是笑起來的時候,便流出來一種怯怯地羞澀。
一開始,她只和閨蜜Jo在一起時才笑。Jo是她的香港同學,家境優渥,性情爽朗。
她帶著佩佩去游艇上參加朋友的生日會,帶著她去親戚家的豪宅里過周末,他們兩還一起上天臺幻想著一同前往日本看雪喝酒。訂好酒店的Jo催促著她趕緊買機票,拮據的佩佩說再等等。
后來,為了攢機票錢的佩佩陰錯陽差和Jo的男朋友阿豪一起走水。慢慢地,學生模樣的佩佩憑借著自己乖巧的學生模樣和淡定心態每次總能順利將手機從香港帶回深圳。
她賺到了錢,被團伙里的人戲稱為佩佩姐,老大花姐認她做干女兒,她穿著校服坐在麻將桌旁一邊幫花姐摸牌,一邊沖他們笑。
再后來,她和阿豪因為共同的秘密,關系變得微妙起來。她去他打工的大排檔找他,低頭吃面時掏出自制的手機殼遞給對方,他開車帶她去自己的秘密山頂,站在飛蛾山上對著霓虹帝國大聲喊“I am king of Hongkong.”這些時候,她也總是笑。
佩佩這些笑里,有階級差異下的不言語,有權力等級下的順從,還有情感萌動的隱忍。
但大多數時候,佩佩是不笑的。
她揣著手機過關時,戴著耳機背著書包,面不改色。她回到深圳的家里,不理會和牌友們打麻將的母親,她去找在香港做工的父親,沉默地拿上一點“利利是是”。
她沒有能夠從父母那里獲得情感的慰藉,只是沉默地穿梭兩地,拿著賺到的錢換取了前往日本的機票,和一種安全感。
她懷揣著自己的秘密,鎮定自若地往返于深圳香港,出現在學校和倉庫,也鎮定自若地面對阿豪和Jo。
HONGKONG
>SHENZHEN
“過春天”的背后
▼
每個看過影片的人,或多或少都有些難忘的片段。
或許是那場“共喘息”的綁手機戲,亦或是佩佩和阿Jo在天臺暢想日本之旅的美好畫面,或許是佩佩那有力的眼神……城畫君找到了導演白雪,并且和她聊了聊關于電影的故事。
《過春天》中“曖昧膠纏”的綁手機片段。
她說,當初選中演員黃堯來飾演佩佩,除了一些硬性條件外,還在于她的眼神——
“她自己的眼神比較堅定,也比較單純,具備角色需要的兩種特質。”
《過春天》整個劇本的創作,白雪只用了一周。但是調研的工作,她延續到了整個拍攝期間。
她查閱資料,走訪深圳和香港過去不曾熟悉的區域,采訪單非家庭的女孩、關口的水客、工作多年的海關,她甚至跑到深圳關口“暗中觀察”,觀察過關的人們的表情動作,有次還被突然在過關時逃跑的人嚇了一跳,后來她將這種緊張的氣氛也呈現在了電影里。
影片中的佩佩和阿豪。
正是因為接觸了這個群體,然后才有了“走水”這個動作,最后有了《過春天》。
“跨境學童”、“走水”等元素的疊加,讓《過春天》被冠以“硬核青春片”的名號,但是白雪冷靜地說,“我覺得它并不是一個青春片,而是一個寫人物的劇情片。”
但是,在塑造“佩佩”這個人物前,白雪沒有將她走訪對象的經歷照搬到佩佩身上。佩佩身上有白雪基于調研基礎上的合理想象,也有著和白雪相似的果敢果斷。
獨特語境下的佩佩,糅合了16歲女孩青春期對于父母、閨蜜、男性的敏感,也有著走水這一動作所帶來的關于身份認同的寓意。
《過春天》是白雪的處女作,在第69屆柏林國際電影節新生代單元展映,入圍第43屆多倫多國際電影節新發現單元,主演黃堯獲得第2屆平遙國際電影展最佳女演員。
文章來源:城市畫報官方微信號:城市畫報(微信號:cityzine)
《過春天》 THE CROSSING 上映日期 | 2019年3月15日(中國大陸)
在國內上映4天,成為同檔期四平臺(豆瓣、貓眼、淘票票、時光網)評分超過8分的電影。盡管口碑好到炸裂,但排期與票房卻與同期的商業大片相距甚遠。
各路大咖和網友對《過春天》的贊美
??
以下文字強烈建議搭配導演白雪的丈夫賀斌作詞作曲的BGM閱讀!
由于平臺限制,暫時無法上傳音頻,感興趣的小伙伴請關注微信(id:cityzine)收聽~
▼
電影講述的是一個穿梭在深圳和香港兩地之間的16歲跨境學生佩佩走私帶貨的故事。
跨境學生指的是擁有香港戶籍,平日在港校讀書,但在深圳居住生活的學生,他們大多數是單非家庭或雙非家庭(父母一方或雙方生活在深圳)。而“過春天”,則是水客之間的行話,即夾帶水貨過海關成功了。
SHENZHEN
>HONGKONG
“不愛笑”的劉子佩
▼
由黃堯飾演的佩佩是《過春天》的主角,也是一名跨境學生(影片中稱為單非仔)。
佩佩有一張鎮定的臉龐。她不怎么笑,眼神有力,透著股倔強。可是笑起來的時候,便流出來一種怯怯地羞澀。
一開始,她只和閨蜜Jo在一起時才笑。Jo是她的香港同學,家境優渥,性情爽朗。
她帶著佩佩去游艇上參加朋友的生日會,帶著她去親戚家的豪宅里過周末,他們兩還一起上天臺幻想著一同前往日本看雪喝酒。訂好酒店的Jo催促著她趕緊買機票,拮據的佩佩說再等等。
后來,為了攢機票錢的佩佩陰錯陽差和Jo的男朋友阿豪一起走水。慢慢地,學生模樣的佩佩憑借著自己乖巧的學生模樣和淡定心態每次總能順利將手機從香港帶回深圳。
她賺到了錢,被團伙里的人戲稱為佩佩姐,老大花姐認她做干女兒,她穿著校服坐在麻將桌旁一邊幫花姐摸牌,一邊沖他們笑。
再后來,她和阿豪因為共同的秘密,關系變得微妙起來。她去他打工的大排檔找他,低頭吃面時掏出自制的手機殼遞給對方,他開車帶她去自己的秘密山頂,站在飛蛾山上對著霓虹帝國大聲喊“I am king of Hongkong.”這些時候,她也總是笑。
佩佩這些笑里,有階級差異下的不言語,有權力等級下的順從,還有情感萌動的隱忍。
但大多數時候,佩佩是不笑的。
她揣著手機過關時,戴著耳機背著書包,面不改色。她回到深圳的家里,不理會和牌友們打麻將的母親,她去找在香港做工的父親,沉默地拿上一點“利利是是”。
她沒有能夠從父母那里獲得情感的慰藉,只是沉默地穿梭兩地,拿著賺到的錢換取了前往日本的機票,和一種安全感。
她懷揣著自己的秘密,鎮定自若地往返于深圳香港,出現在學校和倉庫,也鎮定自若地面對阿豪和Jo。
HONGKONG
>SHENZHEN
“過春天”的背后
▼
每個看過影片的人,或多或少都有些難忘的片段。
或許是那場“共喘息”的綁手機戲,亦或是佩佩和阿Jo在天臺暢想日本之旅的美好畫面,或許是佩佩那有力的眼神……城畫君找到了導演白雪,并且和她聊了聊關于電影的故事。
《過春天》中“曖昧膠纏”的綁手機片段。
她說,當初選中演員黃堯來飾演佩佩,除了一些硬性條件外,還在于她的眼神——
“她自己的眼神比較堅定,也比較單純,具備角色需要的兩種特質。”
《過春天》整個劇本的創作,白雪只用了一周。但是調研的工作,她延續到了整個拍攝期間。
她查閱資料,走訪深圳和香港過去不曾熟悉的區域,采訪單非家庭的女孩、關口的水客、工作多年的海關,她甚至跑到深圳關口“暗中觀察”,觀察過關的人們的表情動作,有次還被突然在過關時逃跑的人嚇了一跳,后來她將這種緊張的氣氛也呈現在了電影里。
影片中的佩佩和阿豪。
正是因為接觸了這個群體,然后才有了“走水”這個動作,最后有了《過春天》。
“跨境學童”、“走水”等元素的疊加,讓《過春天》被冠以“硬核青春片”的名號,但是白雪冷靜地說,“我覺得它并不是一個青春片,而是一個寫人物的劇情片。”
但是,在塑造“佩佩”這個人物前,白雪沒有將她走訪對象的經歷照搬到佩佩身上。佩佩身上有白雪基于調研基礎上的合理想象,也有著和白雪相似的果敢果斷。
獨特語境下的佩佩,糅合了16歲女孩青春期對于父母、閨蜜、男性的敏感,也有著走水這一動作所帶來的關于身份認同的寓意。
《過春天》是白雪的處女作,在第69屆柏林國際電影節新生代單元展映,入圍第43屆多倫多國際電影節新發現單元,主演黃堯獲得第2屆平遙國際電影展最佳女演員。
女主角黃堯榮獲“費穆榮譽”最佳女演員。
這顯然是一部超越大眾期待的處女作。但一開始就“自信爆棚”的白雪有她的底氣。
她說,2015年她遇到這個故事時,她非常堅定自己可以抓住這個故事,“我覺得只有我能拍好。”她這樣說。
盡管在這之前,2007年從北京電影學院畢業的她已經當了幾年“家庭主婦”。那些日子,她“一會兒想放棄,一會兒想堅持,一會兒和憤怒,一會兒有自暴自棄,一會兒又給自己打雞血。”終于故事來了,她撲了上去,像一匹餓了8年的狼。
雖然在畢業之后在影視方面一直沒有什么動靜,但6歲就跟隨父母從蘭州來到深圳的她對這里有著天然的熟悉感,她與家人在千禧年還一同前往香港旅游,雖然當時年紀小,但她依然記得當時的感受,“那是一個和深圳完全不一樣的世界。”。
《過春天》中的香港街景。
白雪能說得一口流利的粵語,里面有時夾帶著英文。說起普通話一口純正的北方腔。
蘭州對于她來說是故鄉,是小時候每年過年要回去的地方,決定了她的家庭環境和飲食口味,甚至性格里的那些豪爽。而高中畢業后求學、工作的北京,則是她現在的家,這是她人生觀的成長最重要的地方。
不是故鄉,也不是家,那深圳,究竟對白雪意味著什么?
《過春天》中佩佩和阿Jo在佩佩深圳的家中玩耍。
白雪說她也不知道,她在這里長大,接觸到香港開放的文化,在這里度過了她的青春,也是在這里,她剪了一個像當時范曉萱一樣的板寸在學校里被人圍觀。深圳之于她,就像貴州之于畢贛,山西之于賈樟柯。
可是白雪依然找不到一個詞來形容深圳對于她的意義所在。這是她生活過的地方,看過世界的地方,也是她有話可說的地方。
這里,是白雪過春天的地方。
??
CITYZINE × 導演白雪
白雪 | 導演、編劇
2007年北京電影學院導演系(故事片方向)本科畢業;
2013年考入北京電影學院導演系MFA藝術碩士。
2017年參加由中國電影導演協會主辦的第二屆CFDG中國青年電影導演扶持計劃(暨“青蔥計劃”),并榮獲五強。
2018年執導的電影《過春天》入圍第43屆多倫多國際電影節DISCOVERY單元開幕影片,榮獲第二屆平遙國際電影展費穆榮譽最佳影片。
CITYZINE:你如何看待原生家庭的問題?
導演白雪:佩佩的人物情感糾結的點最后是來源于她媽媽,因為她不太認可她母親給她這樣的生命和生活環境,但這是任何人沒法選擇的,已經是既定事實。所以她通過這個事情逐漸明白和理解了這些事情。
從某一個角度講,大家如果意識到這個問題,應該是個進步,像以前,社會可能一談論到心理疾病,大家會避而不談,現在大家愿意開始正視原生家庭帶給自己的困擾,我覺得這是挺好的一件事。
CITYZINE:你是如何在家庭生活中保持創作動力?
導演白雪:因為我心里還是想做這件事情,即便是在家庭生活當中,但是想拍電影的這顆心是沒有滅過的。家庭生活是很細碎、很膠著,但是我覺得作為一個電影導演,是知道要離電影的本質近一點的。那什么是生活呢,生活就是你每天要做飯,要洗碗,要擦桌子,生活就是由這一點一滴的細碎構成。我可能還是愿意腳踏實地地離生活更近一點吧。
CITYZINE:你寫劇本的時候同時在聽電子音樂和鋼琴純音樂,這種音樂的選擇是創作狀態的需求嗎?
導演白雪:劇本寫作期間,我偶然聽到電子音樂,對我心中劇本涌動的情緒,就覺得特別對。所以后來我就主動找了些電子音樂在聽。包括最后電影中也插入了很多電子樂。
CITYZINE:整個電影的節奏速度很快,其中還出現讓人眼前一亮的定格剪輯。第一次看到剪輯后的影片是什么感受?
導演白雪:剪輯師馬修花了三個月時間將電影剪輯成88分鐘的版本。他刪減了一些內容,更聚焦到佩佩這個人物身上。我第一次看到的時候就很喜歡,是我想要的感覺。定格剪輯我的確猶豫過,最后還是放進了影片之中。我覺得年輕導演就要敢于大膽嘗試一些新的東西。
CITYZINE:你的畢業作品好像也是講了一個青春期女孩的故事?
導演白雪:我當時看到一句話——胖女孩的青春注定是憂傷的,所以我寫了一個胖女孩的故事。如今,我對于一些人情世故的想法有了變化,但我創作的初衷,寄對于電影應該該去呈現人物的核心沒有變。我不是從電影類型出發,還是從人物出發,只不過這兩個角色碰巧是青少年的角色,但并不是說它們就是青春片。
CITYZINE:你是怎么理解硬核少女?
導演白雪:就挺酷的一個女孩吧。
CITYZINE:16歲的你是什么樣的?
導演白雪:16歲的我希望自己是不一樣的,這是我年輕時的主要輪廓。在學校里面永遠是風云人物。我不喜歡被注視的的感覺,但我的個性就是會讓別人注意到。
一起去電影院《過春天》吧!
想知道《過春天》的更多內容
敬請期待《城市畫報》2019年4月刊
??
文 / 夏阿怪
圖 / 由受訪者提供
微信編輯 / 雨衣
更多信息及雜志購買請關注城市畫報官方微信號:城市畫報(微信號:cityzi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