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善育人
(2020年3月1-31日)
盡管新冠肺炎疫情逐漸得到有效控制,各級各類學校將依次開學,我們的生活正在逐步恢復,漸入正軌。但過去并不等于遺忘,要對疫情防控中的家庭教育進行深入審視,期待以更理性的家庭教育促進家庭和諧,親子進步,社會發展。
在各家“神獸”即將歸山之際,我將“停課不停學”期間圍繞“與子同釘”這個主題閱讀串成了如下一組讀書筆記,助力各位家長反思和總結“非常假期”的家庭教育,揚長避短,為又將到來的暑假“神獸”居家學習管理做好準備。
因利用碎片化時間閱讀,沒有注明文章出處,僅供學習分享,感謝原創者的付出。、
非常假期 非常感受
▲去年三月,娃去學校,阿姨來掃地,我在喝下午茶。今年三月,家務是我,陪娃是我,“釘釘”還是我。
▲寒假路慢慢,有釘釘,不孤單。
▲網課打卡響釘釘,千呼萬喚娃不起。天長地久不開學,此恨綿綿無絕期。
▲自從娃上網課以后,我已經進化成為千手觀音了。沒有什么我干不了的,也沒有什么是我愿意干的。
▲現代社會的最大問題不是父母不會學校那點知識,而是父母在網課上根本鎮不住自己的娃,只能送出去找別人教。
▲風在吼,娃在叫,老娘在咆哮。疫情期間,中年婦女可能得腦梗,可能搭支架,可能碎了后槽牙,但是不會得肺炎,因為她們的肺,是在天天吼叫中得到鍛煉。
▲每天一吼鍛煉肺,效果不錯還實惠。每次輔導娃作業時,我經常希望外面飛馳而過的救護車是來救我的,我不是新冠病,而是心冠病。
▲人的潛能是無限的。一個超長寒假,我已修煉成身兼生活管理員、網管員、打印員、監考員、課程輔導員、體育教練員等數職于一身的超人。
▲并不是學生上網課才走神,而是上什么課都會走神的學生在家上網課。
▲我想象的網課,應該是:娃在那邊忙忙碌碌,我在這邊看看手機玩玩電腦。而現在卻是:娃在那邊看看手機玩玩電腦,我在這邊忙忙碌碌。
▲“神獸”再不歸山,媽媽怕是就要歸西。不寫作業,母慈子孝。一寫作業,雞飛狗跳。
▲老公不給力,孩子不聽話,宅家辦公指令不斷,生活一地雞毛。釘釘、企鵝、微信,一會兒這個群,一會兒那個網,老媽已經變成不停旋轉的陀螺。
▲別人家的孩子是永遠不會讓我失望的,我家樓上的鋼琴小王子最近進步飛快,疫情期間他已經拿下三首曲子了,我現在一張口,哼出來的全都是他的鋼琴考級曲。
▲現在才發現,學校是最可愛的地方,麻煩這場疫情快點過去,孩子們盡快開學,成不成才不要緊,主要家長想好好活著。是的,好好活著,已經成為中國家長的奢侈品。
▲網課下的中國家長已經只剩下一口氣。能不能緩過來,就看學校啥時開學。每天一早醒來,我的靈魂三問:啥時開學?啥時開學?啥時開學?但開學的通知遲遲沒有下來,所以我們家長只能繼續陪著孩子將網課進行到底。
▲超長假期,家長經歷著最嚴峻的陪娃挑戰。在相對封閉狹小的環境下,高密度、高頻率地相處相伴,一家人的生活作息很難保持規律,一日三餐快要榨干家長的腦細胞,孩子的玩具、圖書、各種零碎兒好像怎么都收拾不完……最讓人頭疼的還要陪玩、陪讀、陪吃、陪睡、陪看電視,甚至陪玩手機……家長紛紛感慨自己完全被家務和孩子淹沒了。
▲抗疫期間,舉國上下過著宅家隔離或半隔離的生活。家長本來可以利用這段時間好好與孩子相處,享受親子共處的美好時光。但隨著時間的推移,這段加強版的特殊假期帶給親子間的美好感受逐步減少,有的家庭甚至還出現了嚴重親子沖突。不少家長希望孩子趕緊開學,孩子也盼望早點兒逃離。
▲上網課的時候,爸媽一點也不比孩子輕松。以前的娛樂活動取消了,電視不能看了,要玩手機必須得找個耳機戴上,且不能在孩子眼前晃悠。老爸還好點,老媽必須負責每天全家的飲食,還要打掃家里的衛生,就連進房間都要輕聲慢步。每天孩子什么時候簽到,什么時候打卡,作業什么時候提交都要了解得一清二楚,老媽真正成了陪讀的書童和生活保姆。
非常假期 非常建議
▲此次疫情給了家長平時求之不得的大塊時間陪伴孩子,這種社會重大事件中很多東西是無法通過教科書直接教給孩子的,家長可以借此機會充分發揮家庭教育的職能,從生活習慣的形成、自我管理能力的鍛煉、感恩與責任感的教育、信息篩選能力的培養、生命教育和職業生涯教育等各方面挖掘相關素材,從而收獲一個更懂事、更成熟、更有責任和擔當的孩子。
▲未來已來,“家庭教育”不應該隨著新冠肺炎疫情的“潮頭”一起退去,應該對非常假期的家庭教育進行重新審視,因為在孩子成長過程中,父母言行至關重要。
▲學習型家庭,是一家人“居家生長”的最好狀態!
▲超長寒假拼的是爹媽,網課上老師對學生的控制力遠不如在學校,難以做到時時掌握學生的學習狀態并及時給予提醒。這時候,家長要承擔起更多的責任。如果監督不到位,甚至和孩子一起合起伙來欺騙老師,孩子成績必將落下。
▲家庭將成孩子全人教育最主要的場所。隨著人工智能時代的到來,傳統的集中制、規?;?、大一統、整齊劃一的學習方式終將被顛覆。在網絡平臺、慕課技術、翻轉學習等技術的強有力支持下,泛在學習成為趨勢,在家學習勢必成為學生接受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甚至是可供選擇的基本方式之一。
▲人工智能時代,家長如何履行責任可能直接決定了學生成長的“空間”。
▲平時孩子都在學校,很多行為家長發現不了,現在每天廝守在一起,往往會把問題放大,這是親子發生沖突重要原因之一。
▲孩子與家長之間的關系隨著假期的拉長逐漸發生變化,而這些變化往往是因為孩子在家上網課,家里沒有老師,家長就承擔了監督的職責,之前老師和學生間的矛盾,也變成了家長和孩子間的矛盾。
▲并不是所有家長都把網課當成是一種負擔,相反,很多家庭反倒把網課當成了家長和孩子間溝通的橋梁,家長通過在假期中幫助孩子學習,讓孩子看到父母'厲害’的一面,在更深入的相知相助后,孩子和家長間的關系也變得更加融洽。
▲在家中上課,對每個孩子和家庭來說都是一個巨大的考驗。如果家長有足夠的毅力和自省能力,以身作則,多探索與孩子的溝通方式,就會收獲孩子的成長,反之則會出現“雞飛狗跳”的場面。
▲最好的家庭教育是陪伴,是父母花時間和孩子一起生活。圍繞疫情期間學生上網課出現的親子矛盾,根本問題不在于網課。學生和家長發生沖突,暴露的是家庭教育的長期缺失,以及對孩子自主學習習慣、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問題。所以,如何在假期上好這一堂親子教育課,這才是家長最應思考的問題。
▲作為家長,我們能做的,就是引導孩子正面看待網課,在有限的時間里,學習到更多的東西,除了保證孩子的學習時間,讓孩子參加家務勞動,也是改善親子關系的一個重要措施。
▲網課并不是洪水猛獸,在家長的正確引導下,我們肯定可以跟孩子共同度過這段艱難的時光。
▲家長管理孩子網課類型:
監管型:如監工一樣,全流程、全時段對孩子無死角全覆蓋監控、監管、督查,孩子沒有一點自主、自由。
包辦型:資料下載、網絡調試、視頻切換,時刻關注釘釘、微信、QQ群信息、打卡,孩子一點不操心,一切有家長代勞
嘮叨型:“看你上課的樣子,一點也不在狀態”“只知道玩,作業做完了嗎?”這些話掛在嘴上,一天說無數遍,讓孩子感到厭煩。
二次講解型:怕孩子聽不好,學不會,自己先聽一遍,然后再給孩子從頭到尾再重復一遍,孩子覺得反正家長還要講,網課聽不聽關系不大,效率低。
撒手型:孩子學不學,作業做不做,不管不問,大撒手。
協同學習型:與孩子一同觀看時政新聞,平等交流對疫情看法,與孩子一道參加活動、游戲,開展親子共讀。
榜樣型:家長在家作息、學習、讀書、為人處事做孩子楷模,家長天天向上,孩子一定好好學習。
▲疫情期間,孩子和家長在家里相處時間很多,營造好的陪伴氛圍就顯得尤為重要,以免出現“雞飛狗跳”的場面。
▲家長要學會從孩子的角度思考問題,多一些包容和理解,要學會讓自己的情緒從合適的管道釋放。
▲由于受疫情的影響,大人有時候也會出現焦慮、緊張等不適,家長也需要舒緩心情,這時候可以聽聽音樂、看看書,盡量不把負能量、壞心情傳給孩子。
▲孩子居家學習期間,家長要順其自然,多看優點,多發現特質。一來比較全面客觀評價孩子,二來家長心里比較平和,就不那么較勁了。一定要用發展的眼光看待孩子成長和教育中出現的問題,放在更大的時空中去看,很多問題其實根本不是問題。
▲孩子居家學習,家長盡量做到“三多”和“三少”:
多商量少命令 比如提醒孩子該做作業了,可以這樣說:“到時間了,你是不是該做作業了?”而不要直來直去地說:“別看電視了,快去做作業!”這樣,孩子就會感覺你很尊重他,愿意聽你的話。
多引導少訓斥 其實,家長越是尊重孩子,孩子就會越尊重你,越注意修正自己的言行,將更加贏得別人的尊重。當然,具體情況還得具體對待,對于孩子的壞品行、壞習慣等,家長不必要委婉,但也不可采用訓斥的方式,而是要既平等又嚴肅地與他談話,指出其危害性,要求其改正,并訂出一些懲罰措施。
多了解少窺探 孩子在家時間多了,有的家長開始打探孩子的“隱私”,很多孩子都特別反感家長偷聽自己打電話等。實際上,家長應和孩子交朋友、多聊天,孩子感受到父母對自己尊重和信任,就會把父母當成傾訴對象,而不是保密對象。
▲孩子居家學習考驗老師也考驗每個家庭。和老師一起攜手,才能幫助孩子順利度過這段“停課不停學”的特殊日子。
▲面對這次疫情,每個人都活得不容易,害怕、恐懼、焦慮、緊張、煩躁……各種情緒襲來。雖然身為父母,并不表示這些人就因此脫離了現實,成為超人。他們不僅要面對自身的情緒,還要照顧家中的“神獸”,希望自己能夠扮演好照顧者的角色,這將無形加重了自身的心理壓力。
▲如果你的心情舒暢,和孩子們在一起時,他們會更喜歡你,你們之間更容易找到那種“在一起”的感覺。如果你心情不好,還要勉強去陪伴孩子時,就會因為心不在焉,失去和孩子此時此刻的鏈接。照顧好自己的情緒,是陪伴孩子的前提。
▲家庭生活要滿足家人的各種需要。大人有大人的生活,孩子有孩子的生活,老人有老人的生活,合理的家庭生活要適合每個人,而不只是滿足個別人。
▲網課時家長職責:孩子學什么、怎么學,是一個科學問題,家長要優先聽從學校安排,孩子像平時上課一樣按部就班地跟著學習即可。家長的任務就是提供條件、監督配合、反映情況等。
▲災難面前,父母不要蒙住孩子的眼睛,而要準確地說明事實真相。網絡時代信息滿天飛,真偽難辨,需要父母不斷提高媒介素養,引導孩子選擇專業機構發布的真實準確的信息。
▲父母在孩子面前不宜怨天尤人,不宜悲觀失望,而應該告訴孩子,只要有科學的態度和齊心協力的行動,疫情是可防可治的,一切都會好起來。
▲長時間居家需要豐富多彩的生活,父母要用心發掘居家生活的無窮奧妙,把被動宅家的生活安排成一段美好而受益的時光。
▲困境同時也是進行家庭教育的契機,家長可以利用這個機會,給孩子做好以下幾種教育:良好的生活習慣的教育、自主管理能力的教育、感恩教育、責任感教育、職業生涯教育、生態環境教育、信息篩選能力教育、生命教育等。
▲孩子“居家學習”有5個關鍵點需要家長注意:消除假期綜合征,把生活節奏調整到上學模式; 在家里布置出一個“教室感覺”的空間,營造學習的物理氛圍;每日時間表、每周課程表,讓孩子居家生活有時間節拍;手機使用要全家約法三章,大人孩子一起執行;一邊學好功課,一邊學做家務。
▲新冠肺炎防疫期間,家長不僅要關注培養孩子的各種讓人煩心的技術性問題,更要超越性地反思那些也許不曾被意識到,但對孩子的成長具有深遠意義的發展性問題。
▲長久以來,不少家長把孩子的學習看成學校的專屬職責,家庭只負責照顧孩子的生活起居。而疫情防控期間的居家學習,讓越來越多的家長清晰地看到,學校和家庭都是孩子完整成長鏈的一環,孩子的全面健康成長,需要家校環環相扣的系統努力
▲家校合作要立足于發揮各自優勢、彌補彼此教育弱勢。家長需要組織好家庭生活,讓孩子多參與實際生活,增加生活體驗,為孩子在學校的理性知識學習打下經驗的基礎。家長還要注重孩子生活和學習好習慣的養成,以保證學校的教育效果能在家庭中得到延續。
▲非常假期,家長也要自我成長,越過能力鴻溝。應該說,幾乎沒有家長是完全準備好了才生養孩子的,幾乎所有家長撫養孩子的能力都是在挑戰困難中得到鍛煉的。面臨孩子的成長挑戰,家長需要付出時間和精力,需要學會控制情緒,需要學習教育方法,需要協調工作與陪伴孩子的時間。尤其在被動宅家的疫情期間,管理孩子的生活,帶動孩子參與學習,培養孩子好習慣等,都是不小的挑戰。家長先要從心態上不回避這個成長課題,行動上積極與教師合作、和孩子溝通,全家人攜手協作,一定能帶動孩子更好地成長。
▲“停課不停學”的網上在線教學現狀,是學校教育應對特殊時期的一種“非常態”措施,迫切需要家長的理解和支持。
▲要想孩子在家上網課有效果,需要兼具以下四個方面要素:孩子的自律性、課堂的吸引力、老師的責任心、家長的監督力。
▲孩子在家上網課,家長需要注意:進行心態調整,快速進入狀態;制定鼓勵政策,防止孩子拖延;幫娃建立信心,緩解學習壓力;教娃拆解任務,克服恐懼心理;讓娃承擔后果,養成負責心態;謹防孩子近視,講究方法方式。
▲真正的教育是從家庭開始的。這次災難讓父母在短時間內,實現了教育權力上的“王者歸來”,利用好與孩子在一起的這段時光,組織好親子共讀、親子游戲、親子交流,是實現孩子彎道超車、親子共同進步難得時機。
▲沒有父母的成長就永遠不會有孩子的發展。
▲抗疫即將結束,“變革”剛剛起步。在一段時間內疫情打破了家庭教育的舒適區,迫使學校從教育中淡出,而家庭教育從幕后走到臺前,讓學生成長更多地變成監護人和學生自己的事情。雖然疫情期間家庭教育為主導的責任體系是無奈之下的應對舉措,但已經留下了未來教育的基因。
▲居家學習的挑戰,正是家校合作的突破口。抗疫期間,學校迅速組織教師在線教學,最大限度地保證停課不停學,在有限的條件下維護學生利益最大化。病毒肆虐和防疫壓力激發了教育人的創新潛能,教師化身主播,墻壁成了黑板;家長成了助教,調試設備、打印、拍照、上傳。家校合作是突破孩子居家學習一切屏障的銳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