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簡介 李白 內蒙古烏拉特中旗第一中學高二年級學生。 校園作家 道德與法律 內蒙古烏拉特中旗第一中學 高二年級 李白 輔導老師 王瑞芳 正所謂,無規則不成方圓,規矩是人類社會發展的重要保障之一,而道德同樣是一個國家欣欣向榮的有力保障之一,老子曾經說過,世間萬物皆相生相克。就像魚與熊掌,二者不可得兼,道德與法律是否也同樣不可得兼? 道德與法律二者本就處于對立面,道德更偏向于主觀因素的認知;而法律則是客觀的評價事物的是非,而二者的碰撞,正是人性與現實的交融。 近日一則新聞,老人與女學生因讓座而發生爭執,最后由一位中年人的讓座而結束沖突。女學生委屈的說道:“坐自己的位置錯了嗎?”一件小事卻反應了一件較大的社會問題。事件中女學生拒絕讓座,從法律上來說,這是使用了自己的合法權益,收到法律的保護;但另一方面,中華民族自古就有尊老愛幼的傳統美德,女學生拒絕讓座違反了道德規范,理應受到譴責。那么該如何處理道德與法律之間的矛盾呢?這件事說難也難,說易也易。兩者之間的矛盾主要取決于人的內心,有時適當的吃一些小虧,或許換來的是靈魂的洗滌與提升。 在社會日益發展的今天,傳統文化與道德逐漸沒落的現象日益加重。道德與法律的矛盾也越加明顯。越來越多的人過于注重道德的原則規范,而不去理會道德規范的真正意義。道德規范的真正意義在于將道德規范變通地運用到生活中,真正的道德模范在于如何變通。也就是儒家思想中的“權”。而法律是一種客觀存在的物質,法律在于客觀的評價事物的對錯,但是,一切法律條文的來源必須建立在道德規范的基礎上。就好比母親與孩子的關系,道德為母,法律為子。兩者關系緊密,共同維護我們這個大家庭。在我看來,道德與法律,兩者定可兼得。 在道德規范與法律制度之中,我們應試著在其中找到一個平衡點,讓法律成為道德發展的推動者,讓兩者和諧共處,切勿做“魚”與“熊掌”皆棄之事。遵守道德與法律規范,做兩者得皆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