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平樂.紅箋小字》,是北宋詩人晏殊所寫的一首懷念知音之作。
在這首詞中,晏殊以淡雅清新的語言,寓情于景,以景托情,情景交融,把相思愛慕之情渲染得淋漓盡致。
紅箋小字。說盡平生意。鴻雁在云魚在水。惆悵此情難寄。
斜陽獨倚西樓。遙山恰對簾鉤。人面不知何處,綠波依舊東流。
晏殊(991年一1055年),字同叔,北宋政治家,文學家,詩人。
晏殊少時聰穎,才思敏捷,五歲即可為文,素有神童之美譽。他善于文,工于詩,尤擅為小令。詞風含蓄雋永,婉約明麗,常能以平淡之語蘊濃厚之意。晏殊的詩詞,頗有蘇軾所言之“平淡乃絢爛之極”的藝術造詣。
晏殊的詞,語言明麗清新,聲調和諧流暢,嬌而不艷,艷而不俗。抒情敘事之間,有種閑雅曠達的君子情懷。
在古代詩歌史上,晏殊有“宰相詩人”之美譽。他以他獨特的藝術造詣,開創了兩宋“婉約派”詞風的先河,被譽為“北宋倚聲家之初祖”。
這首詞以“紅箋小字”為題,意在表達寫滿思念之情,懷戀之意的紅箋,就像眷戀知音的一顆相思之心。他悵望著天上的飛雁,凝視著水中的游魚,懷揣著寫滿相思之情的紅箋,悵恨著這相思之情不可傳遞。
古代交通信息落后,古人常以鴻雁傳書,魚傳尺素,飛鴿傳信這些意象表達自己的思念之情。晏殊在此處以“鴻雁和游魚”兩個意象都不能傳遞相思之意,言極心中之悵恨。感懷青山依舊,綠水空流,不見知音之面,連一點音訊也不可知的愁苦。
斜陽,西樓,意言紅日將落,一日將盡,日復一日,長夜漫漫,簾外山遙水又遠,簾內寶鉤掛深愁。把一個相思懷戀之情表達得無以復加。
這首詞中的一個個意象,緊緊地圍繞著相思懷念這一主題展開,于平淡之中營造出一個使人愁腸難遣的氛圍。讀來愁而不怨,能讓人生發無限的遐想來。
讀晏殊的詞,是一種美的享受。他的詞多以婉約見長,于纏綿之中能抵達讀者的心靈驛站。在古典詩歌中,宛如一股清純的涓流,流淌在詩歌的花園之中。